浙商银行VS股份制银行“四大金刚”:对公业务,谁主沉浮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3 02:59:30
  • 栏目:财经
  • 来源:资管聊斋
  • 7043 人围观
浙商银行VS股份制银行“四大金刚”:对公业务,谁主沉浮

撰文/东岳司马 出品/资管聊斋


在《拆解浙商银行A股招股书①:“万亿资产玩家”是如何炼成的》一文中,“资管聊斋”分别从历史沿革、机构布局、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等四个角度对浙商银行进行了分析。

今天,本号推出“拆解浙商银行A股招股书系列”第②篇,着重聚焦浙商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并将之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四大金刚”(即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进行横向对比研究。

强对公,弱零售

作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浙商银行具有“强对公、弱零售”的业务特征。

根据A股招股书披露,今年上半年,浙商银行公司银行业务营收为133.01亿元,占比59%;零售银行业务营收为38.06亿元,占比16.88%。

2016年,浙商银行在港股上市。当年,其公司银行业务营收占比为53.21%。可见,自港股上市以来,浙商银行对公业务优势仍在强化。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浙商银行公司银行业务营收占比一度高达62.70%。

按照浙商银行业务口径划分,其公司银行业务主要包括公司贷款及垫款、贴现及转贴现、公司存款和中间业务产品与服务。其中,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支付与结算服务、公司理财服务、代理服务、承兑及担保业务等。

“强对公”特征最直接体现在浙商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上。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银行公司贷款及垫款总额为6124.62亿元,公司存款总额9123.21亿元。而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贷款及垫款总额占浙商银行发放贷款及垫款总额的比例为65.67%;公司存款总额占其吸收存款总额的比例为86.89%。相比贷款业务,零售端对存款业务贡献更小。

两需求,三平台

针对公司银行业务的定位,浙商银行有“两个银行”的提法,即成为企业客户的“流动性服务银行”与“全价值服务银行”。

在支持公司银行业务发展方面,浙商银行称其运用新兴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创造性地研发了业内领先的池化融资系列产品和个性化贷款定制服务,助力建设“流动性服务银行”与“全价值服务银行”。

据浙商银行称,通过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与核心客户维持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与战略客户、大中型企业、优质小微企业以及新兴产业企业的合作关系,在不断拓展基础客户的同时,注重优化客户结构。

谈到浙商银行的对公业务,就不能不提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和应收款链平台等三大平台。在招股书中,浙商银行将“打造以池化融资平台、易企银平台、应收款链平台为核心的特色公司银行业务”作为自身的竞争优势之一。据了解,这三大平台有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

以池化融资平台为例,浙商银行围绕企业客户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两大核心需求,运用“互联网+”和“池化”业务模式(即将各类金融工具放入“池”中,统一管理及生成授信或融资额度,并提供综合全面的服务),将资产和负债业务、产品和服务、操作和管理等融为一体,为企业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性资产入池、托管、结算、质押融资等综合服务,帮助企业随时融资、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至于应收款链平台,则是其为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痛点和难点问题,依托互联网和区块链等创新技术设计开发的,专门用于办理企业应收款的签发、承兑、保兑、支付、转让、质押、兑付等业务的企银合作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 2019 年 6 月 30 日,浙商银行资产池(票据池)签约客户 24092 户,资产池(票据池)项下融资余额 3080.12 亿元;落地应收款链平台 1848 个,区块链应收款链保兑余额 722.70 亿元。

同业比拼,孰强孰弱

在招股书中,浙商银行提到要“对标一流,打造最具特色竞争力的中型银行”。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头兵”相比,浙商银行在公司银行业务方面究竟处于何种地位?

根据2019年半年报看,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是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总资产规模排名前4的银行。当然,在总资产规模上,浙商银行远不及这4家银行。截至2019年6月30日,这4家银行中,总资产规模最低的一个也超过了6.3万亿元,最高的一个突破了7万亿元,而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只有1.7万亿元。

1.招商银行

作为股份制银行的老大,招商银行有着“零售之王”的名号。那么,以零售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又是如何做的?

据了解,自2016年起,为适应客户端、产品线的协同机制,招商银行改按批发金融和零售金融两大业务条线及其他业务分部进行业务决策、报告及业绩评估。其中,批发金融业务是面向公司类客户、政府机构类客户、同业机构类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具体包括贷款及存款服务、结算与现金管理服务、贸易金融与离岸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拆借、回购等同业机构 往来业务、资产托管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

半年报披露,2019年上半年,招商银行批发金融业务营业收入548.61亿元,占比42.42%。具体到公司贷款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招商银行的公司贷款总额为1.56万亿元,占其贷款和垫款总额的38.93%,而零售贷款占比则超过了55%。

尽管招商银行公司贷款占比不及其零售贷款占比,但公司贷款规模却与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有的一比。前文曾提到,截至2019年6月30日,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只有1.7万亿元。

据招商银行今年半年报称,其持续探索批发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推动传统交易银行业务向产业互联网升级,尝试破解批发业务实质风险识别及管控难题,重塑批发业务的经营模式,比如构建数字化经营平台、将批发金融产品线上化、数字化风控和推进产业互联网。就数字化经营平台来看,招商银行依托招商银行企业App,构建开放式全场景的企业移动服务平台。与此同时,其还搭建面向企业的统一数字化中台——招商银行开放平台,运用金融科技变革服务输出模式,探索以标准化、模块化服务支持业务经营模式的转型,快速响应客户的产业互联网需求。

2.兴业银行

与招商银行不同,兴业银行以擅长同业业务闻名业内。该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兴业银行对公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在对公贷款规模方面,兴业银行是高于招商银行的。

在业务发展上,兴业银行正构建“1234”战略体系,即以轻资本、轻资产、高效

率为转型主线,以“商行+投行”为转型抓手,坚持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提升结算型银行、投资型银行、交易型银行“三型”业务能力;聚焦重点分行、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持续优化业务布局、巩固扩大产品优势、合规经营稳健发展、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兴业银行去年年报称,其企业金融业务积极落实“1234”战略部署,外延市场、内夯基础,扎实推进各项业务发展。仅以对公业务中的交易银行业务来看,兴业银行2019年半年报披露,交易银行业务将提升结算性存款作为工作重点,以“供应链金融”、“现金管理”和“跨境金融”为三大主线,以金融科技为依托,纵向疏通业务传导机制,强化分行专业团队建设,加强产品创新和优化,围绕客户需求做好产品专业管理和产品服务支持,各项业务稳健增长。

3.浦发银行

在股份制银行“四大金刚”中,浦发银行对公业务较强。半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浦发银行对公贷款余额(含票据贴现)已突破2.1万亿元。

如何发展对公业务?浦发银行称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着力服务实体经济,为客户提供商业信贷、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电子银行、跨境业务、离岸业务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推动公司客户数字生态经营体系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和金融创新,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深化分层分类客户经营,持续推进转型发展。

同兴业银行一样,交易银行业务也是浦发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2019半年报披露,浦发银行以场景为入口,以交易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围绕拓客、负债、资产投放三项主要任务,推进交易银行新模式落地,比如做好负债产品的分层分类经营,推出小企业专属存款产品;搭建小企业在线融资平台和在线供应链生态圈,在业内首推商票保证、商票保贴新模式等。

4.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也是以对公业务为主导的股份制银行。半年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444.67亿元,占中信银行营业净收入的50.28%。

据中信银行称,其全面启动公司客户一体化建设,以客户为中心,构建“客户部门营销主导+产品部门方案跟随+中后台支持保障跟进”的对公客户营销服务体系。

以针对战略客户经营为例,中信银行推进“总对总”的经营模式,深化了与一批重点战略客户集团本部及其子公司的全面合作。持续推进战略客户链式营销,围绕战略客户产业链、资金链、股权链等生态圈企业开展批量获客、产品交叉销售工作。

无独有偶,除了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业务、资产托管业务,中信银行同样将交易银行业务作为对公业务重点之一。

据中信银行称,其沿着“特色化、场景化、平台化”的产品建设方向,着力打造交易银行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提升企业网银、银企直联、手机银行等对公电子渠道服务能力与客户体验。围绕“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持续提升交易银行客户活跃度,促进交易银行业务稳步增长。大力推动贸易金融业务线上化转型,布局供应链和电商两大场景,研发供应链金融、票据和电商金融各类创新单品,成为首批对接上海票据交易所“票付通”项目的试点银行,打造对公线上融资平台,提升客户一体化服务能力。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