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民企遇到困难,总想着让政府帮扶,不走市场化解决?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6 22:33:24
  • 栏目:财经
  • 来源:经济观察报
  • 9093 人围观
为啥民企遇到困难,总想着让政府帮扶,不走市场化解决?

邓俊烽/文近年来,各级政府均存在同个疑惑:民营企业不管规模大小,遇到何种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政府帮扶,不走市场化渠道寻求解决,尤其是涉及到资金短缺问题,企业存在过度依赖政府纾困的情况。

企业生产经营面对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技术风险等。其中政治风险常见的是国际、国内政治、政策变化,日常行政审批、处罚等问题,只能通过政府解决;经济风险主要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的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而资金问题则是占比最大的,包括股权质押、房产抵押导致无力还贷,厂房设备投资或者新技术研发需要大量政府补贴等,都寄希望于政府帮助。

如果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良好或者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往往不需要政府纾困救助,有融资需求往往能很快从市场渠道获得帮助(如独角兽企业)。

过度依赖政府纾困的企业,往往是生产经营状况出现问题的企业或初创期的技术型企业。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甚至处于不断恶化阶段,大概率是有极高的抵(质)押率和大额个人信用融资,是极难或无法再从社会渠道进行融资的,仅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帮扶上。

因此,企业不是不从社会渠道融资,而是无法从社会渠道融资。

企业无法从社会渠道融资原因

1.社会资本是逐利的,如果整体经济形势较差的情况下,往往扶强不扶弱,扶盛不扶衰。

2.金融机构对资金需求企业开展尽职调查,如果发现企业处于下行通道,现金流不足,金融机构往往会基于自己的考核制度和指标,对企业不予放款,以降低逾期率、不良率和坏账率。

3.企业家尤其是上市企业的大股东,因资产取得成本低,出于个人意愿是乐于将股权及固定资产通过抵(质)押的形式套现入袋,若企业经营状况不良,会出现破罐破摔,任由破产情况出现(如乐视网)。

企业请求政府纾困原因

1.从市场融资的回报效率、融资成本、费用利息等较高,且存在时间短和撤资风险;政府纾困资金使用成本低,且长期稳定。

2.社会资本更具专业性,企业、项目、行业透明度高,而政府金融专业性不足、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企业往往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误导政府,避实就虚,提出纾困请求。

3.若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存在劳资纠纷或债务纠纷,涉及到社会维稳等因素,往往需要政府牵头解决。

4.企业请求政府纾困,除了资金支持外,还有利用政府的公信力背书以及对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的协调功能。

企业过度依赖政府,帮不帮?

1.必须帮。政府纾困帮扶企业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

2.帮扶谁?纾困企业必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一是企业必须是实体经济领域优质公司,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传统产业等的企业;二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基本良好,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三是实际控制人无重大违法违规和重大失信记录;四是坚持一企一策,依法依规帮扶。

3.怎么帮?

一是通过非资金方式纾困。政府充分发挥协调社会关系、社会资源的功能,如成立企业纾困工作小组(或企业服务中心),针对企业提出的较为突出、较为集中的问题制定应对方案,在政府职权范围内对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开展沟通协调工作。

二是通过资金方式纾困。如利用政府公信力为企业背书,对创新型企业或成长型企业,政府国资公司平台可适当参股,优化企业股东结构,提高企业资信等级,增强对外融资能力;如政府发起设立专项基金(债券),政府、金融机构以一定比例出资,撬动社会资本,以此可有效降低企业直接从市场融资的成本。

三是寻找政企平衡点。政府纾困的主要目的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不发生群体性事件;而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正常生产经营,有稳定现金流入,不至于破产清算。政府可以针对双方的主要目的寻找一个平衡点,“一企一策”用有限的政府资源纾困,既能达到维稳目的,又可以维持企业最低限度的运行。

四是引导推动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仓单金融等多元化融资。如融资租赁,从国际上看,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第二大融资方式,厂房(设备)租赁作为特殊的金融服务,对于企业融资具有重要作用,金融机构仅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在企业资金不足,无法重金投资固定资产时,融资租赁是可以满足其需求的。■

(作者系地方政府经济工作人员)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