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椅子”危机:关乎西欧一体化的重大事件,却被忽略了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7 15:41:21
  • 栏目:国际
  • 来源:二林说国关
  • 9275 人围观

欧盟(前身为欧共体)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地区一体化程度最高、最成功的国家集团。目前拥有28个正式成员国(英国也算在内),涵盖国家的领土面积达438万平方公里,人口5.1亿,按照经济总量来看还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直以来都被国际社会视为最成功的国家集团,然而近几年出现的欧洲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重大事件使得人们对其发展前景产生不一致的分析和看法。西欧联合体未来怎么样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结论,但是往往一些被忽略的历史却能给予我们想要的答案,至少也是一种启示。

“空椅子”危机:关乎西欧一体化的重大事件,却被忽略了

欧洲一体化

欧盟(欧共体)成立以来其内部算起来可以说遭遇了两次较为重大的危机,一次就是今天看见的英国“脱欧”事件,可以说对西欧一体化来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另外一次就是所谓的“空椅子危机”,这场危机给予当时欧共体发展的打击也是十分重大的,甚至至今还限制着西欧一体化进程,可是在研究欧洲一体化进程以及对其未来发展做预测时基本上都忽略了这场危机,并没有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关于“空椅子”危机的研究资料可谓少之又少。

欧洲联合的思想源远流长。十七世纪法国大臣苏利公爵最早提出欧洲“联邦”计划,他主张:“把欧洲重新组成15个实力均衡的国家,各国派出代表组成总理事会,在武力支持下行使仲裁权利”。皮埃尔也在18世纪初期发表过《欧洲永久和平方案》,提出了建立“欧洲邦联”的设想。此后欧洲一些思想家和拿破仑都产生过不同形式的欧洲联合设想,但实际上那时的欧洲正处于为维护和扩大民族国家利益而斗争的上升时期,这种想法不合时宜,也就无法成功实践了。后来在二战爆发前法国外长百里安曾向欧洲各国政府提交过“关于欧洲联邦体系”的备忘录,倡议建立欧洲主权国家联盟。但当时欧洲战云密布,这项主张自然也不能实现。

“空椅子”危机:关乎西欧一体化的重大事件,却被忽略了

二战后的德国

但是二战后的情形有根本不同了。西欧大国经历战乱后已经荣光不在,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恢复和发展经济,保障战后安全与和平的重大问题。欧洲那些资深的政治家明白要想在美苏两极格局的“冷战”环境下谋求地位和利益,联合恐怕是西欧唯一的出路了。实际上战后最早主张欧洲联合的是英国。1946年丘吉尔就发表过演说,宣称建立“欧洲合众国”是西欧国家的当务之急,并称“法德两国应该摒弃前嫌,结成伙伴”。当然英国的打算并不是要加入欧洲大陆联盟,而是想在此联盟建立后英国可以像美国一样以保护者的身份与之建立合作关系“重享大英帝国的荣光”。对欧洲联盟的计划美国方面也是表示支持。

“空椅子”危机:关乎西欧一体化的重大事件,却被忽略了

欧共体六国

法德作为当时西欧大陆最主要的两个国家,也是积怨最深的两个国家。因此法德和解是西欧联合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他主张“以法国和西德的煤钢工业为基础,把其他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联合起来,在一个超国家机构下进行统一管理”。后来经过谈判西欧六国于1951年签署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西欧一体化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因此后来欧盟也把庆典日称为“舒曼日”即5月9日。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合称《罗马条约》。从此三个机构和平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还依据条约设立会议,部长理事会以及法院等机构。自此欧洲一体化建设在曲折中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成员不断扩展,后来还建立了关税同盟,实行了共同贸易政策、农业和渔业政策,统一了内部大市场,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然而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欧共体超国家机构的性质、权力和各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协调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法国在这个问题上最为敏感,问题也自然出在法国身上了。

法国戴高乐政府一直以来都极力反对任何国家组织和集团损害法国独立自主的国家主权,由此其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在政治和军事上,法国认为自己必须保持一个独立大国的姿态。为此法国还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拒绝美国提出的“多边核力量”计划等,戴高乐要把法国打造成一只独立的“高卢鸡”。因此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法国独立的倾向越发明显,最终这种倾向在“空椅子”危机中爆发了。

“空椅子”危机:关乎西欧一体化的重大事件,却被忽略了

戴高乐

1964年由联邦德国哈尔斯坦为主席的欧共体委员会向部长理事会提交了一份《1964年创议》,主张:“加快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提前废除成员国之间的所有工农业关税和建立统一的对外税率”。文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法国对此极其不赞同,因为如果真的实现这一目标等于国家主权就转交给欧共体这个超国家机构了。欧共体的性质之争再次引发一场“大火。”戴高乐对此曾指出:“法国必须在政治、经济、金融和防务等领城内成为自己的主人,任何在超国家、或一体化、或大西洋主义的名义之下的经济或货币体制,都会将法国置于它所”熟知的霸权之下”。由此可见法国根本不想看见欧共体成为一个超国家性质的主权实体。此后法国和欧共体其他成员就对农业品征税的问题展开对抗。为了表达法国坚硬的态度以及给其他成员施加压力,1965年7月1日法国戴高乐政府决定不参加欧共体会议 ,从而造成了所谓的“空椅子”危机。法国可是欧共体的重要支柱、核心,没了法国的参会欧共体等于失去了作用,对此其他成员不得不做出让步。

“空椅子”危机:关乎西欧一体化的重大事件,却被忽略了

欧共体总部

1966年1月欧共体外长会议在卢森堡召开,这场会议主要集中讨论欧共体的性质问题。法国外长德姆维尔在会议上提出10点原则,以此为基础达成了“卢森堡协议”,核心内容是:“在欧共体根据多数原则做出决定的前提下如一国或数国认为某一决定涉及其重大利益而有不同意见时,部长理事会(部长理事会,又称欧盟(欧共体)委员会,是立法与政策制定、协调机构。理事会由每个成员国各1名部长级代表组成,按不同议事领域由相应部长组成,理事会主席由轮值主席国担任。)应在”适当时间内"努力谋求一项能为全体成员都接受的一致协议”。由此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空椅子”危机和“卢森堡协议”却给西欧一体化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至今仍然留下弊端。

首先,这个事件开创了一个极其不好的先例,即某一重要国家只要认为自己利益受损就可以通过单边抵制的方式对欧共体施加压力。这种现象直到今天也不乏现实案例,英国就是如此,只是在欧盟进行改革后仍然还是决定“脱欧”。它表明今天的欧盟即使是所谓的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大国主导的现实主义事实”,在关键时刻,较小的成员只能依靠大国的团结与合作才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往往是要先符合大国才能有效实现自身权益。这是一种非常不利的隐患,保不齐哪天历史危机也会再次重演,欧洲一体化的前景还是充满了未知的挑战。

“空椅子”危机:关乎西欧一体化的重大事件,却被忽略了

英国“脱欧”

其次,“空椅子”危机后签订的“卢森堡协议”削弱了罗马条约的“超国家因素”。从它的核心内容就可以看出该协议“实际上承认了各成员国在有关自身重大利益问题上拥有了否决权”。比如当初英国两次申请加入欧共体就是由于法国戴高乐的反对而失败。这项原则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来说影响将会是致命的,它实际上意味着欧共体(今天的欧盟)已经不会成为一个超国家机构了,或许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合作上欧盟会不断的依据现实的考量而加深一体化合作,甚至还会继续扩大成员国数量。但是在政治上的一体化设想早就关上了大门,尤其是今天反全球化、民粹主义、民族主义等问题不断出现的情况下,欧盟这个机构若无法从体制上进行改革的话,欧洲一体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实际上如若没有政治上的一体化那么在今天“主权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体系下,其他方面的合作也不能有根本上的保障。在现实利益矛盾下就连苏联那样的主权国家联合实体都会解散,何况欧盟这样的主权国家联合虚体呢?

参考文献

《国际关系史》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