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自述:100%成功发射是“最踏实的体验”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4 10:23:27
  • 栏目:国内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9991 人围观

大家好,我是北斗卫星。6月23日,我们北斗家族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们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从发射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起,每一次北斗卫星升空,都少不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托举,“北斗专列”因此成名。今年,是我乘坐“北斗专列”的第20年,作为最忠实的“乘客”之一,我今天和大家聊聊这些年来的乘坐体验。

北斗卫星自述:100%成功发射是“最踏实的体验”

北斗三号示意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我第一次乘坐“北斗专列”是在2000年,那时它只能把我送到转移轨道,我要通过不断变轨,才能抵达工作轨道。就好比乘坐公交车,坐到“站点”后还得走一段路,才能到家。

现在不一样了,“北斗专列”在原有的三子级火箭上面,增加了相对独立的上面级,直接把我从转移轨道送到工作轨道。上面级就像一辆“太空摆渡车”,几个小时就能把我们从站点送到家门口,方便快捷,让我再也不用独自太空长途跋涉。

刚开始,“北斗专列”的班次并不算多,一年也就2到3趟。而且,每次到了发射场,有200多人忙前忙后50到60天,才能保证我们安全到达太空。而现在,一年发射10趟“北斗专列”都不难,到达发射场后,只需100来人准备20多天就能发射,还实现了“零窗口”——定好日子、算好时间,点火立马就走。

别看我说的轻松,听说为了满足高密度快速组网、3年内发射30颗卫星、发发成功的要求,我国的火箭研制人员可是下了大功夫。

除了研制上面级,帮助我直接一脚踏进家门,他们还开展了组批生产能力的建设和从流程上优化、精细化的建设,让原来需要定制的火箭可以组批生产,为“说走就走”创造了条件。

从第一次乘坐“北斗专列”起,我们的合作就保持着100%的成功率,不得不说,每次发射都成功是“最踏实的体验”。

对了,从北斗二号工程开始,我们对“北斗专列”提了一个特殊要求:一型火箭多轨道面组网发射。这需要长三甲系列火箭具备高、中轨道高度,东射向、南射向多方向的发射能力。

不过,这并没有难倒“北斗专列”,研制团队开展了以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中圆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为代表的攻关研制,很快就满足了我的要求,实现了从一轨到多轨的转变。

就这服务,作为乘客,我相当满意。

近年来,为了将我不偏不倚地送上工作轨道,“北斗专列”甚至已经在用“北斗”发“北斗”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长三甲系列火箭已经使用了兼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三模接收机,让北斗、GPS、格洛纳斯3种导航模式互相补充,为的就是进一步提高入轨精度,让我“少走弯路”。

不仅如此,上面级也增加了冗错机制,即使火箭和上面级在“交接棒”时没有停靠在预定位置,上面级也能重新规划飞行路线,把我准确送达目的地。

据我所知,仅在执行发射北斗导航工程任务期间,“北斗专列”就进行了403项技术改进,平均每枚火箭进行技术改进28项,单枚最高达43项。

可以说,我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组网发射任务,长三甲系列火箭做出不小贡献,虽然我的任务已经告一段落,火箭兄弟未来还要继续为航天强国添砖加瓦,祝福它们,我在太空等着大家。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