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8 08:48:23
  • 栏目:健康
  • 来源:五行健康辩证
  • 5847 人围观

什么是寒邪?

寒是冬季主气,伤人致病的寒邪。如气温骤降、涉水淋雨、汗出当风、空调过凉,亦常为感受寒邪的重要原因。寒邪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直中脏腑的则称中寒。内寒则是人体机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内、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寒邪致病 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中藏有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本。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寒邪的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阳气本可以制阴,但阴寒偏盛,则阳气不仅不足以驱除寒邪,反为阴寒所侮,故云“阴盛则寒”,“ 阴盛则阳病”。

若寒邪侵袭肌表,卫阳郁遏,失于温煦,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为伤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寒”。如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以致吐泻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则宣肃运化失职,表现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肿;寒伤脾肾,则温运气化失职,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肿腹水等。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2、寒性凝滞:寒邪侵入人体,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使气血凝结阻滞,涩滞不通,不通则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因寒而痛,其痛得温则减,逢寒增剧,得温则气升血散,气血运行无阻,故疼痛缓解或减轻。寒胜必痛,但痛非必寒。由于寒邪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病状各异。若寒客肌表,凝滞经脉,则头身肢节剧痛;若寒邪直中于里,气机阻滞,则胸、脘、腹冷痛或绞痛。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3、寒性收引:“寒则气收”可使气机收敛,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若寒客经络关节,则筋脉收缩拘急,以致拘挛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若寒邪侵袭肌表,则毛窍腠理闭塞,卫阳闭郁,不得宣泄,故发热恶寒而无汗。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怎么判断体内是否有寒气?

①、经常虚弱,容易疲劳。

②、手脚冰凉,怕冷。

③、容易腹泻,喜欢热。

④、月经总迟到,常有血块,易痛经。

⑤、腿脚容易水肿。

⑥、下肢容易无力,酸麻,易犯腰痛。

⑦、夜尿多。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为什么寒邪是现代人常见病症?

除天生体寒外,其实大多数人体内有寒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后天性造成的寒邪都有哪些表现?

表现一:寒邪是懒出来的

很多不爱运动的人都有这种感受,一到秋冬就容易手脚冰凉。现代人多存在运动量不足的问题,如果人老不运动,阳气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生发,自然容易患寒症。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表现二:寒邪是冻出来的

在这个露脐装、低腰裤盛行爱美的年代,腰腹部就很容易受寒。夏天爱对着吹空调,窝在空调房里不愿出门,也会导致寒气入侵,会导致阳气受损。

表现三:寒邪是吃出来的

如冷饮,以及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瓜果蔬菜,由于温度低,吃进体内,自然就“寒”,容易影响气血循环,导致血液淤滞。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寒邪有哪些种类?

寒邪的调理需内外表里虚实辨证来治,从寒邪产生的来源,分为外寒和内寒,从寒邪所侵犯的浅深,分为表寒和里寒。

外寒伤人,起病多急骤,常见皮肤肌腠、上焦肺卫之证,因此外寒常与表寒混称;内寒则寒从中生,因凉饮冷史多见,起病缓和,呈慢性发病,常见脏腑经络、下焦脾肾的症候,因此内寒常与里寒通用。内外寒不同但却又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的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从寒邪与正气的强弱对比,又分为虚寒和实寒。实寒为寒邪甚,虚寒为阳气衰。实寒为阴寒邪气偏胜,所谓“阴胜则寒”,多由外邪侵袭而致。虚寒为阳气虚衰,失于温化,寒从中生,所谓“阳虚则寒”,多因久病内伤而成。

辨证方向?

辨证一:寒者热之、温之,实寒虚寒都以温热药调理。虚寒宜以温补为主,实寒宜以温散、辛散为先。

辨证二:脾胃虚寒者需采用温补脾肾,温阳利水法。

都说十病九寒,寒邪入体则怕冷、痛经、手脚冰凉,调理需温补散寒

辨证三:胸不振,寒凝气滞,气滞血瘀,心脉痹阻,可采用温阳通脉,理气化痰,行气活血法。

辨证四:温里散寒药多用于脾肾阳虚、里虚寒证;饮食中加入少量胡椒、干姜、陈皮,可怯寒邪,保胃气。

辨证五:辛温发散药通过发汗解表,使外寒、表寒从汗而解,用以治疗表实寒证。但发汗太过,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要慎重。



温馨提醒

1、图文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未涉及具体用药)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2、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3、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都可提出,我将竭尽所能为您解答!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