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 小编 发布于 2020-07-05 14:33:05
  • 栏目:健康
  • 来源:八医
  • 9734 人围观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 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合理膳食的重点是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自始至终都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呢?


盐多必失


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初期限盐,可以增加酸味剂来提高味觉感受。

高血压膳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盐摄入量越多,血压水平越高;严格限盐可有效降低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下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6g,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g,目前市面上有高钾低钠盐,高钾低钠盐的主要成分是钾离子而非钠离子,钾离子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适量地摄入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对控制血压有一定的好处.研究表明,把每日盐的摄入量从10克下降到4克,在不服药的情况下可以使收缩压下降2毫米汞柱。


过油不及


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油脂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分别含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对身体有益。而饱和脂肪酸是有害的,摄入过多会造成肥胖和血脂异常。

  1. 减少动物油和胆固醇的摄入:高胆固醇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蟹黄、鱼子酱、蛋黄、鱿鱼等。
  2. 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包括各类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速食食品等。
  3. 食用烹调油的注意事项:高血压患者要选择安全的食用油,最好选择如橄榄油、茶油。烹调油用量要减少<25g(半两,相当于2.5汤匙)。平时做菜烹调温度油温不宜太高。 油温越高,烹调时间越长,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越快,营养成分流失越多。


营养均衡


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食用400~500g(8两~1 斤)新鲜蔬菜,1~2个水果。对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血糖控制平稳的前提下,可选择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包括苹果、猕猴桃、草莓、梨、柚子等。

1、推荐的食物:

①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土豆、蘑菇等;

②食用植物油、以橄榄油、茶油为主;

③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粗粮、杂粮等;

④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无脂奶粉、鸡蛋清、鱼类、去皮禽肉、瘦肉、豆制品等。

2、不食用/少食用的食物:

①高钠食物:咸菜、榨菜、 咸鱼、咸肉、腌制食品、烟熏食品、火腿、含钠高的调味料酱料等;

②高脂肪、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肥肉、蛋黄、鱼子、油炸食品;

③反式脂肪酸食物:人造奶油、富含氢化油、起酥油的糕点和方便食品等;

④糖类、辛辣刺激的调味品、浓咖啡、浓茶等。


严控脂量

减肥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0.5~1.0kg,在6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的5%~10%为宜。减慢进食速度有减少进食量的效果。

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一口食物咀嚼25次,你能做到吗?

体型反映身体脂肪的分布。脂肪过多地聚集在上半身或腹部称为“中心性”肥胖(即腹型、苹果型或内脏脂肪型肥胖)。脂肪过多地聚集在下半身或臀部及四肢皮下称为“周围型”肥胖(即梨型肥胖或皮下脂肪型肥胖)。腹部脂肪聚集越多,发生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越高。


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减肥的根本原则是建立能量“负平衡”。为保证身体健康,膳食营养要均衡,采用低热量平衡膳食控制能量摄入,在保证必须的热量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有氧运动来使体内脂肪燃烧分解而减肥。


戒烟限酒


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戒烟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戒烟不仅是一种生理矫正,更是一种行为心理矫正。为自己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钓鱼、打球等,一方面可以缓解压力和精神紧张,一方面还有助于把注意力从吸烟上引开。 长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饮酒还可对抗降压药的作用使血压不易控制;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也会改善降压药的疗效。


运动心理


浅谈高血压的营养、健康及生活方式

适当增加生活中的体力活动有助于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做些家务、 步行等活动,使每天的步行总数达到或接近1万步。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常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清晨也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因此最好选择下午或傍晚进行锻炼。高血压患者缓解心理压力的主要避免负性情绪,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的关系,增强承受心理压力的抵抗力。


除以上是高血压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外,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剧烈的运动可使血压瞬间剧烈上升,引发危险。排便时用力过度会引起血压巨大波动,引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平时要注意吃含粗纤维的食物,预防便秘。



本文内容由八医整理编辑

图片源自于网络

文中仅供参考学习、科普和分享

一切视患者自身情况和专科医生诊断治疗为准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联盟,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血压测量与监测工作委员会,《中华高血压杂志》编委会.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中华高血压杂志,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华高血压杂志,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