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5 02:33:05
  • 栏目:科技
  • 来源:未来智库
  • 6010 人围观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1. 国家、地方政策加持,互联网医疗风口开启

互联网医疗,是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新应用,包括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 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 会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其优势主要来自三方面:首先,流 程优化上,针对患者、医生、医院这一三角关系产生的痛点,就诊流程可以得到优化; 其次,数据支持上,互联网医疗可以积累并且利用海量的医疗数据。具体地说,患者可 以通过自身健康数据和健康干预做出正确的健康管理;医生可以根据医疗数据进行持续 学习以及实现辅助诊断;药企可以通过治疗数据进行药物研发和精准营销;保险公司可 以根据医保和治疗数据进行合理的保费定价以及防止过度治疗。最后,通过互联网医疗, 从时间角度上看,医生可以利用自身闲置时间进行线上诊疗;空间上,医生可以进行远 程会诊、远程治疗等。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1.1 多政策推动,省级相关政策陆续出台

2018年后多项政策密集出台,互联网医疗步入快车道。在国家各政府部门对互联网医疗的推进助力下,诸多省市已出台多项利好互联网医疗发 展的政策,为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

1.2 互联网医疗正全面迈入互联网医院的 2.0 阶段及三医联动的 3.0 阶段

互联网医疗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900 亿元,用户规模有望接近 6,000 余万。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09 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仅为 2 亿, 医疗信息化刚刚起步,以医疗广告、线上问诊和医疗信息搜索为主。之后随着移动互联 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创业企业纷纷涌入, 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开始广泛形成,到了 201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升至 67.1 亿元。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与诸多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成长,数据和 服务进一步完善,细分领域开始出现独角兽。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链逐步成形,在线挂 号及问诊企业已从流量争夺进入到了医疗资源扩张的比拼阶段。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测算, 2018 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491 亿元,同比增长 51.08%;2020 年有望达到 900 亿元,2018-2020 年的 CAGR 为 35.39%,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此外,据 Mob 研究 院统计,2019年 4 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 4.5 千万,行业渗透率为 6.6%,到 2020 年 4 月,用户规模有望上升至 5.9 千万,渗透率达到 7.9%。

互联网医疗分为三个阶段,我国目前处于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 2.0 时代,并同时向以 三医联动为代表的 3.0 时代迈进。互联网医疗 1.0 时代从在线挂号起步,以微医的前身挂 号网为代表,主要为连接患者与医院的挂号平台,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院外候诊等就 医服务。互联网医疗 2.0 时代以互联网医院为主,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诊疗线上化, 医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开具处方(即诊疗)而非单纯的给出诊断建议。3.0 时代则注重 三医联动,搭建起整体医疗体系,旨在打破医疗、医药、医保之间互不相通、联动不足 的壁垒,实现数据的统一、标准的统一,构建起以个人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

 2.0 时代的互联网医疗在政策利好、市场需求大、技术支持、资本驱动等有利因素下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但线上诊疗使用率仍较低

伴随 2018 年 9 月与在线诊疗密切相关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 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文件出台,我国 2.0 时代的互 联网医疗在准入红线上和监管加持下以新面貌有序推进,联结实体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平 台的互联网医院在专业性及规范性上得到质的提升,能够为常见病复诊、慢病管理、远 程医疗等领域诊疗线上化模式发展提供稳定的前提支撑。

据第三方数据挖掘及市场研究机构比达(BigData-Research)今年 5 月发布的《2019 年第 1 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9 年第 1 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市场交易规模 为 63.9 亿元,环比增长率为 4.1%。用户规模上,第 1 季度中国移动医疗市场用户规模为 4.66 亿人,环比增长 4.7%,呈平稳增长态势。可以看到,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在不断 攀升中。

根据速途研究院的统计,目前用户使用率最高的仍是网上预约挂号,约占受访用户的 67.1%,其次是网上交流平台(51.5%),咨询问诊(47.6%)、医疗信息的查询(44.8%) 等,对于线上诊疗、网上药店等层级较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使用率较低。

 3.0 时代将搭建全面医疗服务体系,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当前,国家已将大健康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之前发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 以及《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从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药以及互联网+医保三个领域分别作出了要求。3.0 时代就是要搭建全面健康保障体系,真正实现三医联动,全方位、全周期的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在三医联动的互联网医疗模式下,可形成医疗、医药、医保三个领域的两条有效联通闭 环。以医疗领域为闭环起点来看,一方面,依靠三医联动,医疗机构电子处方外流的入 口得以真正打开,互联网医药平台承接电子处方落实药品销售配送之余也累积了大量的 线上医药数据,可以帮助医保部门落实医保控费工作,而医保接入互联网医疗机构将进 一步开拓这一新兴医疗模式的市场;另一方面,倚赖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医疗数据更为透 明可控,同样是医保部门控费的可靠依据,医保联结线上医药市场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 医药电商的信任和黏性,而丰富的线上医药产品则能够缓解医疗医药资源地区不平衡的 问题,为互联网医疗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三医联动为目标,福建三明走在医改工作 前头,2018 年 11 月微医与易联众、海西医药交易中心合作推出‚三医联平台助力三明医改,再次拔高了三明模式的地位,也增强了这一模式的可复制性。

2. 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医疗、医药及医保

2.1 医疗:互联网医院规划日趋清晰,医保支付接入有望加速推动进程

2018年四个互联网医院相关的政策文件重磅出台,明确了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实体医院 开展业务,并规范了其服务范围。2018 年,政府相继发布了四个与互联网医院相关文件:《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互联 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以及《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这些文件对互联网医 院的建设、诊疗和运营做出了相应规定,互联网医院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省级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是批复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的前提条件,然而大部分省市还未 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医院监管体系。《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建立省级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是批复互联网医院执业许可的前置条件,截止 2019 年 11 月,已建立起互联网医院省级监管平台的省份有山东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宁夏回 族自治区、河北省、江苏省、山西省、辽宁省、甘肃省等,仍有较多省市还未建立起完 善的互联网医院监管体系,但河南省、福建省、陕西省、吉林省等部分地区已着手推进 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对互联网医院监管尝试时间最长,探索最深入的银川市在 3 年时间 里发布了 5 个相关文件对监管体系进行完善。

截止今年 10月,全国已有 269 家互联网医院,宁夏、广东和山东三个省份的互联网医院 数量名列前茅。2019 年北京国际远程医学高峰论坛上,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 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截至今年 10 月全国已建成的互联网医院 数达到 269 家;据动脉网统计,截至 11 月 8 日,今年共新增 121 家企业投身到互联网医院建设中。在地域维度上,据动脉网统计,截止至 2018 年 11 月,互联网医院前三强是 宁夏、广东和山东,其互联网医院数量分别为 26 家、16 家、9 家,宁夏和广东的互联网 医院数量远超其他省份,表面地方先行先试政策推动了当地互联网医院的快速发展;2019 年,我国互联网医院活跃地新增海南省,据动脉网统计,有 28 家互联网医院于今年在该 省建成,为当地互联网医疗大健康产业做出贡献。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动脉网统计了各家互联网医院背后的信息化企业,结果表明这一领域尚未出现拥有绝对 优势的企业,大多数互联网医院背后的信息化厂商各不相同,既有传统的 HIS 厂商,也 有互联网医疗企业。

互联网医院主要有两种商业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互联网医院自建模式,以医疗机构为主 体,即线下医院的互联网化,可以帮助医院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医院的 社会影响力,以在线服务的方式获取更多的病人以提高收入,典型例子有浙一互联网医 院,深圳市宝安中医院网上医院;第二种模式是以平安好医生、微医为代表的单家或整 合多家医疗机构的在线医疗服务平台,该平台可整合多家医疗机构的资源,满足患者不 同层次的医疗需求,典型例子有好大夫的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微医的宁夏互联网医院、银川丁香互联网医院、春雨的银川春雨互联网医院等 17 家互联网医院。其中微医集团是 在互联网医院体系下最活跃的互联网企业,其旗下有 21 家互联医院。

随着互联网医疗服务逐渐纳入医保支付,互联网医院建设成本规模效应逐步凸显,互联 网服务价格将逐步规范化。目前大部分线下诊疗相对于线上更具价格优势,不利于互联 网医院的发展。据健康界统计,其调研的 70 家互联网医院中,仅有 7.14%实现了盈利。 随着‚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互联网医院的患者群体从自费患者拓 展至全体患者,收入增长有望步入快车道。此外,国家和各地区‚互联网+‛医疗服务价 格正逐步细化和完善,目前,银川、四川、贵州等 8 个省市已就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定 价发布相关政策。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组建互联网医院,产品化服务方案逐步成型,互联网医院的建设成本将逐步降低,规模效应显现,价格有望逐步走低,提高市场竞争 力。

互联网医院的建设经历过 2 波高潮,而第三波高潮将在 2019-2020 年出现。银川作为国 家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2017 年 3 月,银川市政府与好大夫、丁香园、北大医信、春雨 医生、医联等 15 家互联网医疗企业集中签约,15 家互联网医院集体入驻银川智慧互联网 医院基地,出现第一波互联网医院建设高潮。2018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 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鼓励支持互联网医院的发展,随后就迎来 了互联网医院第二波建设高潮。随着 2018 年 9 月 14 日,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 等 3 个文件的下发,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已经进入规范化的发展阶段,2019 年上半年将是 各地补足互联网医院监管细则,完善省级监管平台的真空时期,2019 下半年-2020 年将 迎来第三波互联网医院建设高潮。

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分批试点,五大中心建设有序推开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2016 年 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战略布 局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随后国家卫计委紧密推进有关试点工作开展,分别于 2016 年 10 月 21 日、2017 年 12月 12日先后确定两批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试点省市,覆盖我国江苏 省(南京市、常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贵州省、山东省、安徽省五个地区。 自试点批复后,东西南北中五大中心有序推开医疗健康大数据相关项目,不断加强医疗 卫生信息化平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等重点工作建设,作为互联网医疗的重要分支,健 康医疗大数据发展能够为新时代下各地医疗事业新模式打造提供有力支撑。

2.2 医药:药品零加成推动处方外流

处方外流是指患者可凭处方单去院外零售药店购买处方药,是破除医院‚以药养医‛的 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因为难以补贴公立医院的全部经营支出,于是允许医院 进行药品加成,使得医院将药品销售作为重要收入来源。1980 年代逐渐形成了‚以药养 医‛的格局;1990 年代,药品收入成为医疗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 高达 50-60%。‚以药养医‛的局面一方面造成民众‚看病贵‛的现象,推动医疗费用急 剧增加;另一方面,‚高价药,提成药‛较多,药占比居高不下,医保压力增大。目前处 方外流就是破局‚以药养医‛的重要手段。处方外流即医院把处方单对外开放,患者可 以凭借处方单去院外的零售药店购买处方药,医院专注于医疗服务而非药品销售。

 政策直接推动:中央和地方政策明确鼓励处方外流

2014 年后政府直接鼓励处方外流的政策密集出台。我国处方外流政策开始于 2007 年 5 月,在 2014 年后直接推动处方外流的政策密集出台,其中多项政策内容强调‚探索医疗 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患者可自主选择在门诊 药房或零售药店购药‛,以及‚允许通过网络向个人消费者销售处方药‛。这些政策明确 政府鼓励处方外流,为处方外流提供政策保障。

在地方层面,十余个省、市政府出台直接推动处方流转的政策。在地方政府层面,目前 至少有 12 省、市级政府发布政策积极推动处方外流,例如西安、天津、重庆等地方政策 强调允许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广州等政府政策则是将零售药店分成三级,一类店经 营范围限定为非处方药,二类店经营范围限定为:非处方药、处方药,三类店经营范围 包括:非处方药、处方药、中药饮片等;北京具体给出了可以流出院外处方的界限和路 径,明确市属医院应于 2018 年 6 月底前实现通过信息系统开具外购处方的功能。2018 年 11 月,昆明市医保局开新闻通报会,会议要求,自 2019 年 1 月开始,市民可凭外配 处方,在昆明主城区的 10 家试点零售药店刷医保卡,购买到治疗慢性病的相关药品。

 政策间接推动:一系列降药价政策间接推动处方流转

除了直接推动政策外,政府通过建设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实行药品零加成、药占比、两 票制等一系列降药价政策不断降低药品价格,降低其利润空间,使药品转为成本项。以 医药集中采购平台为例,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是指组织试点地区形成联盟,以联盟地区公 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探索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实现以量换价,降低药品 价格。2019 年 1 月,国家选定 11 个试点城市组成联盟;同年 9 月,国家医保局称国家组 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范围由 11 个城市扩大至全国。据悉,今年 9 月国家组织药品 集中采购与 2018 年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价平均降幅 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 平相比,平均降幅 25%。

降药价政策效果明显,医院处方外流的积极性增强。药品收入所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比 重由 2012 年的 40.07%下降至 2018 年的 28.68%,降幅高达 11.39%;公立医院人均药品 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也从 2012 年的 44.79%下降至 2018 年的 32.71%,降幅为 12.08%。 经历一系列降药价政策后,药品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已不再是医院的盈利端,医院处方 外流的积极性增强。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此外,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禁止药房托管,进一步加快处方外流的速度。在医药 分离的大趋势下,医院无法从药品销售中获得利益,于是药房托管逐渐受到医院欢迎。 药房托管绕开了政府对公立医院采购和价格的管制,企业管理药房后可以绕开省市级药 品集中采购政策而继续议价,进而获得盈利。医院更不可能完全放弃药品带来的利益, 因此一些医院变相以托管费为由,向企业收取费用,变相获得收益。药品价格虚高越严 重,企业和医院赚的差价和托管费就越多。因此,药房托管无法从根本上降低药品价格, 反而助推了药价上涨。2018 年 11 月,两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 意见》,明确公立医院不得承包、出租药房,不得向盈利性企业托管药房。在药品零差 价的同时禁止托管,医院对药品的盈利需求大幅下降,利于推动处方外流。

 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在处方外流过程中扮演核心角色。

目前,处方外流还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起步阶段,仍需跨越处方来源、医保统筹、 社会药房药事服务能力等多重问题。在 2018 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大参林医 药集团董事长柯云峰指出了横亘在“处方外流”前方的“三座山”:医院、医药、医保之间的 信息不对称,缺乏共享的处方信息平台;医保统筹账户对零售药店没有开放;参保人员 在医保药店享受不到与基层医疗机构同等的医保报销政策。因此,建立处方信息共享平 台,医保部门对医保药店开放门诊统筹账户,给予医保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在医保费用 报销比例上享受同等待遇等行动有利于处方外流的快速推进。

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可实现医院、医药、医保三方信息互通互联、实时共享,有利于缓解 处方来源、社会药房药师服务能力等问题。处方信息共享平台是以患者为核心,联合医 院、政府卫计委、药监、社保等部门以及社会药店共同建设的实现医疗机构处方信息、 医保结算信息和药品零售销售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在处方外流的 过程中,医生通过医院 HIS 系统开具电子处方,医院审核后将该电子处方上传至处方共 享平台,处方共享平台自动核对各药店的药品库存信息,明确哪些药店可提供相关药品 后将处方 ID以及推荐的药店发给患者。患者到店后出示处方 ID,处方共享平台将处方信 息发送给药店。这样的模式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药店联通,有效缓解处方来源和社 会药店药事服务能力的问题,为患者线下通过电子处方获得药品提供便利,也为医药流 通企业和零售药店提供收入增长空间。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广东、福州、海南等省市积极部署处方外流信息共享平台。自 2018 年 4 月 28 日,国办 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以来,在政令推动下,广东、甘肃、广 西、四川、辽宁等 9 个省份已出台《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实施意见》或《促 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明确鼓励搭建处方流转平台。 2018 年 10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上线处方流转平台服务,2018 年 12 月,福州市的电 子处方流转信息共享平台也已启用;按照部署,海南省的处方流转信息系统将于 2020 年 建成。

 处方外流中短期市场空间可达千亿,长期空间可达万亿

2020年我国公立医院总收入有望达到 3.39 万亿,其中药品收入为 8,287.87 亿元,药占比 下降至 24.42%。据国家卫计委统计,2018 年我国公立医院实现总收入 28,052.16 亿元, 2015-2018 年增速均为 10%左右;实现药品收入 8,044.72 亿元,2013-2018 年增速持续走 低,从 2013 年的 12.08%下降至 2018 年的 1.44%,因此药占比也呈不断下降的态势,从 2012年的 40.07%下降至 2018 年的 28.68%。在不考虑处方外流的情况下,假设 2019-2020 年我国公立医院总收入继续保持 10%的增速,药品收入增速稳定在 1.5%,2020 年我国公 立医院将实现总收入 33,943.12 亿元,药品收入 8,287.87 亿元,药占比下降至 24.42%。

从短期维度看,考虑到我国在 2017 年开始全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控制药占比等,处方 外流从 2017 年开始加速推进,因此 2017-2020 年公立医院药占比之差即为处方外流量, 据此可推算出 2020年我国处方外流市场规模将达到 2,280.98 亿元。若从长期维度看,美 国、日本均实行较为彻底的医药分家,目前美国约有 60-70%的药品通过非医院渠道销售 (药店、PBM 邮购),日本目前 70%左右的处方药在院外渠道销售。若中国处方外流率 达到美日水平,即处方外流率为 70%,市场空间可达万亿规模。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处方共享平台有两种商业模式:其一是授权收费,即每新增一家医院、一家药店,获得 一定的系统授权使用费;其二是按使用次数收费,免费接入,然后每一张处方流转收取 一定比例佣金,目前第二种盈利模式较为主流。据悉以钥世圈为代表的云药平台在给药 店导流时,药店会按药品总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平台服务费返给云医平台,部分非医保 药的返佣比例高达 5%-10%。但若考虑处方总金额,平均返佣比例会远低于 5%。按照前 文的测算, 2020 年我国公立医院药品收入金额为 8,287.87 亿元,假设处方外流率为 20%, 返佣比例为 1.5%,那么 2020年处方外流收费市场空间为 25 亿元。

处方共享平台的增值服务有望多点开花。处方共享平台对药企的价值明显,可以依托平 台采购能力和数据,与药企进行合作。比如平台采购,代表零售药店与药企进行价格谈 判;基于市场数据为药企提供研究报告,决策支持等。此外,处方共享平台还具有 PBM 业务的雏形,在医保控费、药品福利管理、慢病管理、个人药事服务方面,也会有巨大 发展空间。

2.3 保险:政策利好以及医保控费,商保接入加速推进

政策鼓励商保经办,打开商保新成长空间。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发 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规定要稳步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 险经办服务,鼓励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目前,政府引入 了商业保险机构进行大病保险管理,并以大病医保为切口,开启商保介入的序幕。此外, 国家对商业保险入局基本医保领域的要求不仅限于经办,还希望商业保险公司向病前、 病中、病后的综合性健康保障管理方向进行干预,增进参保人的健康水平,减少发病率, 从而延缓和减少医保基金未来的缺口。

此外,医疗基金支出不断攀升,缓解医保开支,加强医保控费愈发关键。随着人口老龄 化程度提升,医疗卫生支出刚性需求不断攀升,医保基金支出持续增长。2018 年我国居 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达到 7,269 亿元,同比增长 18.76%;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 险基金支出向上攀升至 10,525 亿元,同比增长 13.19%。此外,2018 年,基本医疗保险支 出增速大于收入增速,收支差进一步加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若没有及时有效的 成本控制措施作为回应,社会医疗保险预计会在 2020 年出现资金短缺,并且该短缺金额 将于 2026 年扩大到 2.3 万亿元以上,医保基金压力剧增,因此缓解医保开支缺口,加强 医保控费愈发关键。

医保控费加强,DRGs 医保控费体系有利于医疗大数据融合。由于医保基金压力剧增, 医保控费是改革的关键方向。2018 年 1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 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通过在部分城市按 DRGs 付费试点,制定并完善全国基 本统一的 DRGs 付费政策、流程和技术标准规范,实现大面积的应用,降低医疗诊治费 用不合理的支出。DRG 绩效评价是综合性更强、更具可比性的维度及新的医疗服务管理 评价指标,将临床路径管理纳入绩效考核管理,促进临床路径的统一,有利于统一不同 医疗机构和中西医对于医疗专有名词的字节分歧,解决了医疗大数据融合的一大痛点。

DRGs 和医疗大数据的双管齐下将帮助保险公司开发各类补充性医疗保险并降低赔付成 本,利好商保的发展。一方面,此前由于缺乏对病种治疗费用的统一标准、参保群体医 疗费用风险的科学评估,在保障设计及精算定价方面无据可依,从而限制了保险产品的 开发;另一方面结合基于医疗大数据的健康及慢性病管理可降低赔付成本,干预医疗行 为。而基于患者健康数据、付费数据及疾病概率监测分析,保险公司可针对用户进行健 康及疾病管理,做到“治未病”和“大病早治”等,避免医疗消费升级,从而有效降低理赔成 本。

目前中国有四类大数据来源:公立医院、互联网医疗、民营医院和药企,如何获取数据, 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成为降低赔付成本,丰富商保产品的关键。这四类数据提供方中,1) 公立医院是核心数据掌控者,但分享数据的意愿并不强烈;同时,健康险企业相对弱势, 造成其在数据信息方面的议价能力较弱,获取有效数据较难。2)民营医院与保险公司合 作意愿较强,然而,民营可以提供的数据类别有限。3)互联网医疗健康兴起不久,且多 为浅层数据(体征数据等),对疾病发病率不起决定作用。4)药企和器械拥有大量数据, 正与多家保险企业、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力图突破肿瘤发病率算法瓶颈,可能成为未来 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数据供应方。

商业保险有条件填补医保开支缺口,有助于减少对医保的过分依赖,减少医保的潜在赤 字风险。我国基本医保保障内容有限,对于非疾病治疗项目、特定治疗项目、药品、诊疗设备医用材料不予保障,如孕期检查中的唐筛,口腔种植、修复,进口药品等。另一 方面,医保报销额度有限,且下有门槛、上有最高额。2016 年,国家推行大病险后,医 保报销额度最高可到 30 万。因此,现阶段,健康险产品的设计可从拓展保障范围和提升 保障力度切入,为参保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健康保障,可缓解群众对医保的过度依赖。

 近年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迅速,但在密度层面上与成熟市场仍有差距

我国商业健康险原保费收入近年提升迅速,从 2013年的1,124亿元提升至 2018年的5,448 亿元, 2013-2018 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37.13%; 2019 年 1-7 月,实现原保费收入 4,444 亿元, 同比增长 30%以上。在健康险密度层面上,我国商业健康险密度从 2012 年的 64 元/人攀 升至2018年的390元/人,上涨幅度较大, 2012-2018年健康险保费密度的 CAGR为35.15%, 但密度相较美国等发达国家仍有差距。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2013 年美国(商业保险 模式)健康险密度就达到了 16800 元/人,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也达到了健康险密 度为 3071 元/人,因此相较成熟市场,中国的健康险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2.4 其他领域:互联网+慢病管理以及互联网+医养结合

2.4.1 互联网+慢病管理

 我国慢性病患病率逐渐走高,2020 年我国慢病支出将达 5.5 万亿元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体呈现出发病率、病死率、致残 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根据《2018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 养大数据报告》,2018 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 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 86%;据 中商产业研究预测,到 2026 年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将分别提高至 0.7%、14.4%、 27.8%。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将产生长期用药及科学疾病管理成本,带动中国医疗开支 增加。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6 年我国慢病支出约为 32,441.5 亿元,占卫生总费用 的 70%左右,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慢病支出将提升至 5.5 万亿元左右。

 互联网为慢病管理提供新思路,但慢病管理需要将线上与线下结合,数据的互联互 通是实现慢病管理的关键

互联网为慢病管理提供新方法,但其中的数据的互联互通是关键,医生因而可做出个性 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 APP、可穿戴设备在慢病管 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为慢病管理注入新的活力。当前,我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正 处于成长期,但已体现出相当大的优势,如实现患者的三大重要诉求,即打破依从性、 场景家庭化、决策精准性;满足患者长期持续用药、定期复查、定期监测体征数据以及经 验分享和饮食调节等需求。因此,完善的慢病监测网络、全国统一的慢病防治信息平台、 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系统是推动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关键,医生因而可获得慢病患者有效 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数据,了解和监测慢病患者的连续的生命体征数据,使得医生对 慢病患者做出个性化、精准化的诊疗方案。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此外,慢病管理需要将线上与线下结合。慢病管理很难单纯靠线上完成,线上无法解决 用户依从性、与治疗和运动结合等慢病管理无法忽略的问题。未来的慢病管理更可能是 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线上作为患者教育、依从性督促、服务者与患者沟通的工具,辅 助线下的服务。

个人用户对慢病管理的支付意愿较低,慢病管理将主要成为商保或医疗机构的衍生服务 而提供给用户。据 Latitude Health 调查,目前的慢病管理服务,尤其是线上服务,个人 用户的支付意愿度较低,只有 28%的用户愿意为慢病管理付费,且 67%的用户的付费意 愿低于 500 元一年;有 50%的用户希望慢病管理不另外收费,而是附加在商业保险上。 可见未来的慢病管理仅靠用户自费会很难托起一个市场,而是需要寻找能够带来大客户 渠道的入口,这可能包括企业雇主、商业保险公司、体检、基础医疗机构以及一部分有 服务改革意愿的医院。未来慢病管理服务更有可能成为商业保险或医疗机构的衍生服务 而提供给用户,作为提升服务价值、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率以及用户满意度的一 种手段,而不是直接的营收来源。

临床数据收集是推动商保+慢病管理的关键。在商业保险方面,慢病管理适合长期服务、 与用户能建立长期互动的保险产品,也就是赔付型产品,但 慢病管理的效果难以被量化, 或者说通过直接的数据来证明其效果的困难点将成为支付方进场的障碍。从美国的慢病 管理发展中可以看出,由政府推动或第三方独立进行的慢病管理服务的核心就是有临床 数据收集以及效果评估,也正是因为对实验组和非实验组用户的健康数据的紧密跟踪, 让慢病管理的效果得以衡量,才能够成为行业标准或者被支付方接受。

目前在慢病管理领域主要有两种盈利模式,更有可能获得大量支付方以及形成资源、数 据闭环的企业更有可能取得优势。慢病管理信息化企业通过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广泛合作, 可以为慢病患者提供包括体检、诊断、电子病历、专家咨询、药物配送等全流程的慢病 管理服务,同时结合线下医院、药房和体检中心等,形成闭环的服务模式。国内医疗 IT 厂商在慢病管理的布局主要分为两类:1)以东软熙康、全程玖玖(万达全程)为代表的 OTO 模式,通过自建健康管理中心或与基层医疗单位合作,结合智能硬件、检测设备、 移动应用共同打造慢病管理和健康服务的 O2O 闭环。

2)第二类主要集中在网上商城交易和会员、咨询等服务费用方面,这与慢病患者需要教 育和慢病管理主要支付方依然不明确,缺少有力推动者等因素有直接关系。慢病管理本质是人的数据管理,包括采集准确并且连续的数据,分析数据,对数据结果给出诊疗建 议。未来,从保险等处切入,获得大量支付方以及做数据闭环的企业更有可能在慢病管 理领域取得优势。

2.4.2 互联网+医养结合

家庭结构决定子女养老能力有限,而现有社会养老力量无法满足需求。据公安部统计, 我国家庭每户平均人数逐年走低,已从 1950 年代的 5.3 人降低至 2017 年的 3.09 人,家 庭规模不断缩小,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日趋增加,养老机构等社会力量需要承担更多的 责任。与此同时,养老床位增长缓慢,据易观统计, 2016-2017 年养老床位增速仅为 1.52% 和 5.03%,到 2020 年养老床位缺口高达 178.3-305.8 万张,专业护理人员缺口高达 300 万人,现有养老力量无法满足需求。

‚居家为主,社区为辅‛的养老模式具有优势,互联网+医养结合有利于居家养老模式的 推进。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类型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三种,据易观统计,目 前这三种类型的占比分别为 1%、3%和 96%。由于现阶段我国养老资源相对紧缺,居家 养老能实现各种养老方式的优势互补,相对于重资产模式的养老院和养老地产来说,居 家养老的成本较低,并且从文化角度也更符合国人的价值观。以居家为主,社区为辅的 养老模式在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呈现出广覆盖、低成本的特征。而以信 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建立的‚互联网+医养结合‛可实现线下服务半径的最大化, 同时减轻子女的陪护压力,为医养结合提供新思路。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3. 各上市公司创新业务布局简析

3.1 卫宁健康:创新业务布局最广,4+1覆盖医、险、药、康

传统+创新业务‚双轮驱动‛发展,奠定医疗信息化行业龙头地位。卫宁健康自 1994 年 创立以来,专注于医疗信息化领域整体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2016 年起公司确 立传统+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夯实囊括智慧医院、智慧卫生在内的传统医疗信 息化产品服务的同时,积极利用新兴技术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业务,推进云医、云险、云药、云康和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发展,打造‚4+1智慧健康生态格局。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卫宁健康累计服务医疗机构数量超 6,000 家,4+1业务已 对接 2,500 余家医疗机构,前三季度实现千万级订单新增 33个,同比增长 83.33%,成为 国内拥有最大客户群体的医疗信息化龙头厂商之一。

互联网医疗多点布局,创新业务协同联动。基于4+1战略,公司积极迎上政策风口, 其互联网医疗布局具体包括互联网医院(云医)、统一支付平台及保险风控体系(云险)、 处方流转、药险联动、健康服务(云药)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居民保健+慢病管理+就 医导医+体检服务(云康)4 大板块;创新服务中心则负责衔接、管理、运营、输出和服务四朵云,推进创新业务协同联动;与医疗服务提供者(医院、医生)、支付方(医 保、商保)以及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共同合作,打造医疗行业新的闭环生态系统,推进 三医联动,实现盈利模式由软件实施向 O2O、B+B2C 的拓展。

创新业务营收快速增长,净利短期承压,中长期有望改善。卫宁健康互联网医疗创新业 务仍处于初期投入阶段,2019 年前三季度,卫宁互联网(单体)、纳里健康、钥世圈以 及卫宁科技的业务营收分别达到 1,441.87 万元、1,667.52 万元、12,704.67 万元、677.27 万元,合计收入 1.65 亿元,同比增长 107.78%,其中云药板块的钥世圈作为营收主力, 实现收入同比增长 223.15%。受项目结算滞后、第三方支付公司返点费率大幅下调及承接 国家重要项目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2019 前三季度创新业务净利润存在短期亏损,卫宁 互联网(单体)、纳里健康、钥世圈以及卫宁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467.67 万元、 -2,685.57 万元、-779.91 万元、-4,002.08 万元,合计净利润-7,935.23 万元,相比 2018 前三季度下 降 25.2%,但考虑到互联网医疗接入医保支付等政策颁布后,行业迎来进一步发展风口, 且公司业务稳步推进,虽然净利短期承压,中长期业绩仍有望改善。

3.2 创业慧康:健康中山示范效应显现,大数据应用领域持续加大投入

深耕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循产业步伐打造‚一体两翼‛业务格局。创业慧康基于智慧 医疗、区域卫生、健康城市的核心方向,自 1997 年成立以来深耕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 截至 2019 年 6 月底,累计自主研发产品 300 多个,营销市场覆盖全国,行业用户数量超 6,000家。近年,为响应行业政策导向变化,公司创新性打造以医卫信息化、医卫互联网、 医卫物联网三大事业群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业务格局,2019 年以来有序推进战略落地, 顺应产业发展态势,巩固行业一梯队地位。

八大平台共筑医卫互联网事业群,医疗大数据及区域医疗创新业务表现突出。在互联网 医疗领域,创业慧康打造八大平台组建医卫互联网事业群,面向患者、医院、医生、居 民、妇幼群体、保险机构、药厂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对象,打造全面覆盖、多方联动 的‚未来医疗‛新模式,2019 年 H1 获得增量收益(支付返佣)348.21 万元。如今,公 司在医疗大数据及区域医疗业务方面表现突出,2019 年初中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 院大数据智能医院建设项目;同时,‚健康中山‛区域卫生平台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3.3 平安好医生: 4 云共簇医健新生态,国际化和私人医生拓宽市场前景

一站式门户构建医疗健康生态系统,四大业务铸造互联网医疗行业标杆。平安好医生作 为行业转型背景下诞生的年轻企业,扎根于医疗健康生态系统一站式平台构建,以线上 平台为核心,积极发展自有医疗团队和AI辅助诊疗系统,并对接线下各类外部医疗资源, 目前已形成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四大重点业务板块,首 创‚互联网+人工智能+千人规模自有医疗团队‛服务模式。截至 2019 年 6 月底,公司累 计在线咨询数据 5.3 亿人次,上半年月活跃用户数达 62.7 百万人,实现日均问诊量约 65.6 万人次;2019 年 9 月 23日,其注册用户数突破 3 亿,成为当前互联网医疗行业领先标杆。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业务营收和毛利润逐年增加,近年增速放缓;健康商城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以总体营收 情况来看,2015 年起步阶段公司收入为 2.79 亿元,实现毛利润 1.11 亿元,往后营收逐年 增加,2016 至 2018 年分别实现收入 6.01、18.68 和 33.38 亿元;2019 年 H1,收入实现新 高,达到 22.73 亿元,同比增长 102.4%,毛利润为 4.92 亿元,同比增长 59.2%。2019 年 H1 四大主营业务中,健康商城业务两大收入板块(面向个人消费者和企业)占比均超过 30%,其余三项业务收入占比均不足 20%,依靠产品销售和平台佣金,健康商城成为公 司生态系统变现的重要渠道。

4+1战略蓝图铺开,创新产品引领互联网医疗新趋势。2019 年初,平安好医生依托 自身强劲的互联网平台运营能力和 AI 辅助诊疗系统,全面铺开互联网医疗新蓝图,宣布 打造以医院云、药店云、诊所云、村医云及国际化为主体的‚4+1‛战略,其中,医院云 助力政府医疗机构减负增效,药店云负责打造药店零售新业态,诊所云带动基层诊疗水 平提升,村医云缓和医疗资源失衡问题,国际化则推进全球医疗健康生态圈构建。此外, 2019 年 8 月,公司正式上线战略级创新产品——平安好医生私人医生,将一对一私家专 属医生模式引入互联网医疗,以满足个性化和精准服务需求。

3.4 阿里健康:电商巨头自立门户,集团赋能打造互联网医疗生态体系

医药电商龙头,前瞻性布局互联网医疗生态领域。阿里健康是阿里巴巴集团投资控股的 大健康领域旗舰平台,倚赖集团在电商物流、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优势赋能, 自成立以来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品及服务销售业务,不断将与医药电商相关的业务注入, 此外,淘宝、支付宝等平台为其服务提供入口,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打通和转化。伴随医 疗健康行业新一轮风口出现,阿里健康积极做好互联网医疗前瞻性布局并持续推进业务 落地,当前拥有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医药自营业务、追溯业务、消费医疗业务和创新业 务(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五大业务板块。

医药自营业务贡献主要营收,医药电商业务高速增长。2019 财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 50.96 亿元,同比增长 108.6%,其中医药自营业务收入保持强劲,实现收入 42.27 亿元, 同比增长 91.3%,占营业总收入的 83%左右;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购医疗健康各类平台, 提供外包及增值服务,实现营收 6.9 亿元,同比增长 296.8%,占比约 14%;追溯业务、 消费医疗业务和创新业务分别实现营收 0.39 亿元、1.28 亿元和 0.12 亿元,目前对公司营 收贡献还较小。

3.5 微医集团:夯实云医药险业务,首创三医联平台,助推健共体落地

医健行业独角兽,互联网医疗阶段性变革领头羊。微医前身为挂号网,作为我国较早瞄 准互联网医疗市场的企业,其始终站在行业发展革新的风口前端,在互联网医疗从 1.0 时代迈入 2.0 时代、并向 3.0 时代布局的过程中,微医均表现不俗,于 2010 年起步阶段 以挂号服务连接患者和医院,短短四年累计服务患者破亿;2015 年,微医开创互联网医 院服务先河,与浙江省共建乌镇互联网医院,此后不断累积经验、完善模式,在 2018 年 政策掀起的互联网医院蓝海中领先上岸;近年,微医加快战略布局调整,再次抢占‚三 医联动‛先机,于 2018 年底率先推进全国首个三医联动平台在福建落地。

互联网医疗深度报告:剖析潜在互联网细分领域(60页)

围绕核心业务医药险,紧密布局新战略。2018 年初,微医提出新一轮发展规划,重组原 有业务升级为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4 条业务线,其中,微医云作为基础, 职责在于通过互联网和 AI 技术为医药险业务提供支撑平台,增强服务效能;在夯实四大 业务的前提下,为打破医疗、医药、医保体系间的数据屏障,2018 年 11月,微医(医疗 优势)联合易联众(医保优势)、海西医药平台(医药优势)首创三医联平台,激 活医药险各环节联通;2019 年初,公司在三医联平台基础上再次整合业务线,布局 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核心的 2G 业务线和以市场购买服务为核心的 2C 业务线,并以 2G 业 务线为发展重点,助推多省市健共体落地。

3.6 其余医疗信息化企业互联网医疗布局

……

(报告来源:长城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