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鹅座方向科学家通过天文望远镜发现一颗恒星亮度的异常变化,有人猜测这颗恒星周围存在着“人造”结构,这种结构按照地球上的说法跟戴森球比较像。这颗恒星距离我们大约1480光年,要说危险不至于。
什么是戴森球?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科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如果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可以通过建造人造结构来包围太阳,从而达到太阳能量的最大利用。太阳每秒钟将消耗大约6亿吨的氢气核聚变生成5.95亿吨的氦,损失的500万吨质量全部按照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转变成能量。但是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能微不足道,所以弗里曼·戴森就考虑了这种结构,包裹住太阳从而实现能量的最大利用。而文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资源能量的利用程度。所以一般把能建造戴森球或者戴森环看成是达到II型文明的标志。
一颗恒星周围有这种结构是什么表现?
其实很简单如果一颗恒星周围包或者戴森环,那么它的亮度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建造的时候这颗恒星的亮度会非周期性的减弱。
而科学家发现的这颗恒星就是如此,这颗恒星编号为KIC 8462852距离我们1480光年,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主要目的就是搜寻系外行星,它的方法就是观察恒星的亮度变化。因为当行星飞跃过恒星的时刻会遮挡恒星的光,这意味着恒星的亮度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而科学家关注的这颗恒星它得亮度发生了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有两个引人注目的地方:
- 首先这种变化周期性并不明显,每次该恒星的亮度都在减弱,并且减弱的幅度也不尽相同;
- 第二点恒星亮度变化非常大,即使按照木星大小的行星遮挡该恒星,那么亮度变化幅度最高1%,而目前的每次变化几乎都超过了20%。
关于这种现象的发生,科学家给出过很多的解释,例如宇宙尘埃说、新恒星周围存在原行星盘、或者是彗星群。但实际上最符合观察现象的是戴森球结构,也就是II型文明的人造结构。如果外星人存在于1480光年之外,那么人类只能期望于地外生命晚些降临地球,给地球更多的发展空间。到最后也不至于发生任人宰割的局面。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