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的虚假繁荣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05 17:02:07
  • 栏目:科技
  • 来源:鱼樵
  • 5710 人围观

文|鱼樵

美团的市值飙升到5700亿港元了。

看起来,美团玩了一招大的起手式,除了阿里、腾讯外,市值四五六名通通被按在地上摩擦。

按照“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无边界”说法,美团才吃掉整个大生活市场的一小口,再多吃几口,美团可就真成了巨无霸。

配合Q2财报去看,效果更佳。亏损已久的美团终于盈利了,这的确是个大利好,反向佐证了美团的无限潜力。几年前,王兴看好亚马逊的一段话也被扒出来,不少人如发现新大陆般,感慨美团果然就是第二个亚马逊。

但是,似乎隐隐有哪里不对劲。

美团的虚假繁荣

美团和亚马逊乍一看是挺像,都是长期亏损并押注长期主义的企业。不过,亚马逊第一年盈利可就赚回了之前20年亏的钱,按照这个逻辑,美团也应该是这个走位,啊呸,走势。

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可真没这么简单。

电商时期,亚马逊就从沃尔玛高薪聘请了CTO,并进行无人仓库、无人超市等黑科技创新。

另外,亚马逊布局云计算AWS,多年下来,亚马逊终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商。

2012年舍恩伯格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开篇讲到亚马逊图书基于兴趣推荐的引擎,这就是后来移动互联网时代风行的算法机制;亚马逊还重视软硬件一体化,kindle阅读器、智能音箱echo和智能语音助手Alex的产生都掀起了智能家居市场的风暴。

毫不夸张地说,亚马逊的增长引擎是来自技术和创新,这是它扭亏为盈的关键。

再看美团,前沿技术,至少ABCD(AI、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这四项技术它都没做出什么成绩来,甚至称不上有多少投入。

反观BAT,三家已经连续多年押注几乎所有前沿技术,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仍然遥遥领先,积累了先发的技术优势。

BAT个个门儿清,互联网经过20年时间(BAT均已成立20年)的发展,已经够到了天花板。PC时代落幕,移动互联网时代随之开启,但是,移动互联网如今也正遭遇困境。

红利正在消失:11.38亿成了移动互联网最大的用户规模数字,最近几个月,这个数字已经开始净减少;用户使用总时长到达6小时后,增速也正放缓,时长下降之时已迫近。

那么,移动互联网之后,下一个时代会是什么?

5G?人工智能?智能家居?云计算?大数据?甚至区块链?

我们虽然无法确切知道,但社会的发展大势逃不开这些技术方向,技术总会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比如蒸汽机和互联网。

BAT一边固守互联网时代的稳固地盘,一边早已赌下新时代的门票,他们深知成为下一个时代流量入口和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衣食住行倒是有成为基础设施的极大可能,但数据和技术可以改造吗?当然可以。

数据驱动将会在下一个时代成为各行各业的标配,衣食住行领域也不例外。拿美团的竞争对手饿了么来说,背靠阿里就意味着它有足够多的数据库。

在一些内行眼里,整个阿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黑洞”。比如阿里的盒马鲜生,一年赢利,坪效远超同行,这就是因为阿里在开店时叠加了数据智能。淘宝天猫积累了大量用户行为数据,通过各种数据得到目标消费人群的聚集圈,可以帮助它找到最好的店铺位置。

试想一下,当传统公司还在预测和数人流的时候,阿里可以直接在云端选址,而盒马鲜生产生的数据又会再次回到阿里的数据黑洞,做进一步增强。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那么,用数据赋能,美团擅长吗?背靠“数据黑洞”阿里的竞对饿了么,长期来看会不会比美团更有优势呢?

的确,美团和亚马逊的逻辑截然不同,它的主营业务技术含量在巨头中相对较低,别说类比亚马逊,甚至不如国内的BAT。

美团的虚假繁荣

当然,也有人反驳说,美团明明今年Q2盈利了啊,这就是一个好的兆头。

那我们就来看看它是如何盈利的。

根据美团公布的财报,2019Q2抽佣收入为154.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9%,但其营收增长为30.4%,佣金增速已经高出交易额9个百分点。这就说明,平台对商户的抽佣比例在提升,商户的利润被进一步挤压。

这样的挤压到底有多严重?在餐饮商户平均利润率不足30%的情况下,美团先是将平台佣金调到22%,后来又升到25%,部分地区甚至高达26%。央视、人民网等多家主流媒体都曾报道美团大幅“涨佣”导致商户不得不逃离美团的无奈。

表面看,美团是盈利了,但它和商户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

商户苦不堪言,选择与美团合作,不赚钱,不和美团合作,仅凭线下招揽客户,可能依然不赚钱。

摩拜单车的折旧在财报上也大幅降低,这“一增一降”实现了美团的扭亏为盈,也就是说,美团从存量流量中获取了更多商家利益,别说成为“ATM”的一员了,它先要想想如何避免把合作伙伴(商户)当做ATM(提款机)。

成熟商业生态中,企业和合作伙伴一定是共赢关系,比如阿里和淘宝卖家、腾讯和各入驻小程序的品牌,只有生态繁荣,才会形成正向循环。

而美团对合作伙伴不仅赋能不够,还更像是收割商家利润的一把镰刀。

美团自己甚至称Q2盈利是因为“有利的季节性因素”,但靠着外界因素的变化吃饭,不是长久之计啊。

阿里曾鸣曾说,“没有网络协同效应,单靠规模经济无法形成垄断。”这话在产品人梁宁看来,含金量极高。因为它把网络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作了区分,美团就是典型的规模经济。美团在餐饮外卖品类中做双边市场,一边大量拓展商家,通过入驻商家的丰富吸引大量用户,这就有了很大的规模,但请注意,这样的规模是没有网络协同效应的。

显然,没有网络协同效应,单位运营成本就依然庞大。举个例子,单量越高,外卖人力成本就越高,外卖小哥是省不了的。

什么叫网络协同?以淘宝为例,淘宝不只是连接了买家和买家的双边关系,它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社会化的服务商,提供信用、提供物流、提供支付等众多支持,其形成的网络的多元和复杂的,典型的淘宝卖家需要通过API接口接入100到200家社会化服务提供商,导购、广告、拍摄、修图、网站建设等,这个网络也让商家的迁移成本变得很高。

同理,微信也是如此,因为你的亲戚朋友领导同事等人际关系网络都被搬到了微信上,这种复杂的网络连接极大增加了你的迁移成本。

而美团却只有规模效应,没有网络协同效应,商家从美团转移到饿了么,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成本,而商家一旦集体出走,用户势必会追随离去。

所以,美团的确很难做到真正垄断一个行业,因为它的转移成本并不高。

美团的虚假繁荣

美团号称“无边界”,的确,从业务范围看,美团覆盖了包括餐饮外卖、酒店旅游、共享单车、网约车、杂食零售、金融家政在内的不少业务。

从财报看,美团的经营类目确实很多,但是除了餐饮外卖和到店酒旅这两项业务外,其他业务几乎没有为美团带来什么利润,反而都是消耗资源的项目。

衣食住行这样的本地生活领域看似市场巨大,但是衣、食、住、行可完全是不同的行业,相互之间没有很强的关联,很难说能做到多品联动的效果。而且,这并不意味着在美团订外卖的人会失去在携程订酒店的忠诚,这种黏性是否能拓展至其他品类,更难讲。

现在的市场环境也不利于美团拓展业务至其他垂直领域,酒店面临携程去哪儿的竞争,到家服务面临58同城和京东到家的竞争,出行面临滴滴的竞争,而且这些行业巨头个个打过硬仗,以携程为例,成立20年时间不知经过多少风霜洗礼,美团这样的新手真能改变用户心智吗?

移动互联网已不是曾经的拓荒期,现在打进去,不知道要烧掉比此前多多少的真金白银,在美团还未盈利的情况下,这无疑加重了它的财务负担。

行业已经逐渐分化,进入并不熟悉的行业,且该行业已是成熟格局,可想而知,拿下其他细分行业的难度有多大,风险因素又有多大。

以网约车行业为例,2017年,美团推出自己的网约车平台,希望获取新用户,并且完善其衣食住行的美团生态。

可运营一年之后怎么样了呢?

美团招股书中明晃晃写着,“预期不会进一步拓展此项服务”,这足以证明,美团在网约车行业并不是滴滴的对手,砸了许多钱,但并未动摇滴滴分毫。

2018年美团收购摩拜单车,新闻轰动一时,美团这个“庞然大物”又拓展了一个共享单车领域。但是,曾经这个共享单车的头号玩家被收购后进一步加大了美团的亏损,而在帮助美团拓展生态上,也没有起到多少作用。毕竟,2018年底,哈罗单车的日订单量就已经超过了摩拜和ofo的总和。

所以,美团的所谓“衣食住行”,除了“食”,其他也都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那么,到底是什么撑起了它这么高的市值?

“大”勉强可以称得上美团的一个优势,但美团所称的“无边界”,更像一个在海中央迷失了方向的游泳者,要想“上岸”,必须四处游动试试,找找岸在哪里。

为了盈利,美团可能还会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但只有找到下一个优势业务,这个繁荣市值,或许才能稳定下来。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