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有名我不识,有毒无毒君莫触:古代三大名毒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3 06:48:46
  • 栏目:历史
  • 来源:考古军中马前卒
  • 6650 人围观

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
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

——辛弃疾《蒌蒿宜作河豚羹》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权力斗争。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王朝内外的权力斗争都十分激烈,在层出不穷的争夺里,上演的不仅仅是残酷血腥的正面战争,用阴谋的手段低成本谋取利益或者灭绝异己更是接连不断,毒物的使用因此频繁见诸史册。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外戚干政用毒,宦官擅权用毒,宫闱相争用毒,权臣谋反,“温和”赐死也用毒.....毒药实在是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必备良药。

无名有名我不识,有毒无毒君莫触:古代三大名毒

毒药排行榜之一 —— 鹤顶红

爱看电视的朋友们对鹤顶红一定熟悉得不得了,在不同题材的电视剧里(政治,宫斗,武侠,玄幻),都能见到鹤顶红的身影。根据现代的研究,鹤顶红可不是鹤的额顶,其实是红信石,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加工以后就是著名的砒霜。砷在人体内含量很少或者可以说几乎没有,当砷大量进入人体会阻断细胞内氧化供能的途径,可以说是一种“过度强氧化”过程。

无名有名我不识,有毒无毒君莫触:古代三大名毒

古人常用银针试毒,检测出的并不是三氧化二砷,只是检测出了砒霜中的含硫杂质而已(由于以前冶炼技术差,工艺粗糙,制成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硫化物。硫化物与银反应,生成的黑色硫化银(Ag2S)附着在银针表面,银针就这样变黑了。)可能红信石为红色,所以古时用“鹤顶红”一词隐讳而文雅地称呼砒霜。

无名有名我不识,有毒无毒君莫触:古代三大名毒

毒药排行榜之二 —— 鸩毒

《说文.鸟部》记载:“鸩,毒鸟也。”《玉篇》记载:“鸩,毒鸟,识蛇,其羽画酒,饮之即死。”说的就是鸩作为一种其毒无比的鸟,哪怕是用他的羽毛划过酒中就能让酒变为剧毒,喝下去立刻毙命,并且鸩毒无色无味很难被察觉。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神奇的鸟和毒真的存在吗?

无名有名我不识,有毒无毒君莫触:古代三大名毒

首先,文献中有大量对鸩鸟具体形象和毒性的记载。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鸟》中写道“鸩,毒鸟也,似鹰,大如鸮,毛紫黑色,长颈,赤喙……古人以其羽翮历酒中则能杀人。”,左思《吴都赋》,《志广志》,《山海经》等虽然对于鸩的描绘虽然不完全一致,但都记录了鸩的存在,包含细节;

其次古代医术中关于鸩毒和解鸩毒的记载也不少。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卷三十:“鸩鸟毛有大毒,入五藏烂杀人。”并提出“犀角味苦酸咸寒…杀钩吻鸩羽蛇毒”的解法,其余如元代《汤液本草》,明代《普济方》中都有葛根粉解鸩毒的说法;

再次,鸩酒赐死和引鸩自杀的记载频繁见于正史。比如《南唐书》中记载南唐皇帝李昇鸩杀权臣周本;《晋书.帝纪.穆帝》中晋穆帝拒绝地方官员献鸩鸟“三月,佽飞督王饶献鸩鸟,帝怒,鞭之二百,使殿中御史焚其鸟于四达之衢”(晋时甚至下令这种鸩鸟不得过江,时任荆州刺史、鹰扬将军的富豪石崇曾偷偷走私了一只,后来送给与他斗富的王恺,让皇帝发现后没收杀死焚烧);“阎后妒之,赐鸩毒,葬于城北。”(《后汉纪》);“帝常恐济南复兴,乃密行鸩毒,济南不从,乃扼而杀之。”(《北齐书.帝纪第六》)……

无名有名我不识,有毒无毒君莫触:古代三大名毒

虽然到现在为止,尚无鸩鸟鸩毒的直接考古实证,但综合看来,笔者倾向于认为鸩鸟曾经存于世而后灭绝,鸩由于毒性奇绝,珍惜难得,逐渐成为毒药的泛指或形容毒杀的动词。不过,这一切仍需更多更直接的证据。

毒药排行榜之三 —— 金屑酒

黄金单质本身无毒,金屑酒之所以能毒死人,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认为金屑酒里掺了水银,还有人认为制作金屑酒的并不是纯金,而是含有杂质的金矿石,因而含毒。不过现代研究指出,吃食金箔(金元素)超量,也对皮肤粘膜、造血系统、神经系统及肝肾等形成毒害作用,部分病人接触少量金也可引起中毒或过敏反应。

无论如何金屑酒在魏晋之时可谓独领风骚,曹魏明帝时赐死公孙晃(因其弟公孙渊谋反),“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殓于宅”;西晋著名毒后贾南风也是金屑酒而死,《晋书.后妃传》记载:“(赵王)伦乃矫诏遣尚书刘弘等持节赍金屑酒赐后死”;而毒死贾南风的司马伦,同样死于金屑酒。八王之乱后,赵王司马伦兵败,“梁王肜表伦父子凶逆…遣尚书袁敞持节赐伦死,饮以金屑苦酒。”如此看来,金屑酒也算是皇室认证,众皇亲用生命代言了。

无名有名我不识,有毒无毒君莫触:古代三大名毒

除此之外,野葛,乌头,堇,当孤草,蛇蝎……细细数来,太多的毒草毒物在历史中留下了名字,但用毒之人的贪婪,狠辣与无所不用其极才是世间至毒,必置人于死地。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