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这一特殊势力,直接导致了刘备、诸葛亮严刑治蜀的国策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7 03:57:52
  • 栏目:历史
  • 来源:东海寻人
  • 8635 人围观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总是有阶段性的规律,每个时期都有一些很突出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政局的稳定或者影响到社会的进步。比如明清时期的贪腐问题,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唐朝的节度使割据,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两周秦汉的分封制问题等等。其中门阀政治问题,一直到唐朝武则天时期才差不多解决完,而这个问题最初是从汉朝,尤其是东汉宦官、外戚交替专权导致的政局紊乱,遗留下的问题。

三国时期的这一特殊势力,直接导致了刘备、诸葛亮严刑治蜀的国策

每每读史比如《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以及现代的历史学家解读的书籍等等,会经常遇到一个词--豪强。顾名思义豪强指的是强横而有权势之人,经常对那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恐吓、苛刻或残酷的人。而这个群体,则是门阀政治的一个缩影,正因为在东汉末年不断抬头,才最终导致三国分立,而且对两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体系影响也极其深远。

豪强一般大多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地主官绅,其二是名儒知识分子,二者可以身份重合,也可以分开,但前者主要是拥有土地、政治权势、军事力量为主,后者主要是名望影响。豪强这个群体,在东汉末年乃至三国时期影响力非常大,整个社会也是由他们跟诸侯群雄集团、下层百姓三个阶层组成。

所以对于这个阶层,各地诸侯对待他们无非是两种态度,其一是拉拢转变成自己的势力,其二打压削弱。这两个办法,有时往往是并行的。曹操在北方是如此,刘备在益州也是如此。

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记载当时的益州刘璋实力是比较弱的,对外无法抗争,对内也是多数屈服顺从内部豪强的势力。关键的是,益州稍微离混战的中原稍远一些,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相对和平,所以逐渐养成了当地豪强安逸的特性。一旦曹操南下,他们就想着投降曹操,刘备来了又想着投靠刘备,总之就是想依附强者,避免大规模战争,最大程度保住自己阶层的利益。

三国时期的这一特殊势力,直接导致了刘备、诸葛亮严刑治蜀的国策

在刘备到来之前,益州由刘焉把控,本身益州人士很多对刘焉不满的,甚至还爆发过流血冲突。比如发生在初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91年的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当时掌控益州的刘焉诛杀当地豪强王咸、李权等几十人,企图立威,但直接导致犍为太守任岐与校尉贾龙起兵反叛,随后刘焉派东州兵和青羌兵前往镇压。

三国时期的这一特殊势力,直接导致了刘备、诸葛亮严刑治蜀的国策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后面的刘璋的势力也摇摇欲坠了,刘备一来就被轻而易举地拿下了。要知道刘备的旧部集团跟诸葛亮的荆州集团,都是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对外要与群雄竞争的诸侯集团,这根当地豪强的主和意愿是完全冲突的,所以进入益州之后,当地豪强多有抵制,哪怕是投靠了刘备的益州系的谋士、将士都一直在旁推侧敲地提醒刘备或者诸葛亮。

比如法正曾劝谏诸葛亮“宽刑法度”,但诸葛亮却不同意。诸葛亮反驳说,之前刘焉、刘璋父子治理下的益州法度太宽,导致君臣之道,逐渐被废弃,积弊非常地多,所以现在正是需要立威法的时候,使“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他的这种想法似乎跟镇压豪强失败之前的刘焉有点类似,只不过不同的是刘焉刘璋父子太弱没能镇住豪强,而诸葛亮镇住了。

又比如益州一个大姓士族的雍闿起兵反叛,李严马上写了六封信给雍闿,晓以利害,尽量劝服,但诸葛亮的态度确是要强硬剿灭以立威,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三国时期的这一特殊势力,直接导致了刘备、诸葛亮严刑治蜀的国策

从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其实是很严重的,所以刘备、诸葛亮对待他们都是打压为主的策略。当然了这里也要说明一下,刘备的做法会比诸葛亮要平和一点,而诸葛亮则更彻底一些。后面随着刘备白帝城托孤,大权落在了诸葛亮、李严手上,而二者背后的集团阶层的冲突也随着诸葛亮数次北伐而愈演愈烈。

所以总结一下,刘备、诸葛亮严刑治蜀,这个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当地豪强势力庞大,反对战争,主张休养生息,与刘备、诸葛亮的匡扶汉室、对外战争的志向相违背,自然他们成了打压对象,而打压的手段自然也就靠严刑来实现。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