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是嘲讽还是现实?看明朝科举考,其实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8 15:18:16
  • 栏目:历史
  • 来源:小五畅聊世界史
  • 9870 人围观

小说《儒林外史》中为咱们描写了一位考上科举考试之后疯掉的考生范进,50岁了才考上了,作者笔下是对现实中的科举考试的一种极大讽刺,但要是放到整个古代当中去,科举考未尝不是件好事,考上了的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不然寒苦人家出身的他,怎么才能改变目前一贫如洗、家徒四壁的现状。

范进中举是嘲讽还是现实?看明朝科举考,其实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

科举考:中国封建社会中利大于弊的一项制度

科举考试兴起于隋、发展与唐,到了武则天时期固定下来,还分为了科举和武举两种类型,可以说是圆了很多人想进官场,却无路可走的梦,是一项唯一相对公平的一项制度。在古代,这么多的选拔人才方式,为何偏偏科举制度能固定下来,这完全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范进中举是嘲讽还是现实?看明朝科举考,其实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

不管是之前的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这完全都是靠着关系和权势,才有机会谋​得一官半职,对于普通人来说,想要踏入官场,基本上是没有希望的事情。​​​​尤其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直接是扼杀的寒门的希望,哪怕是一个小官吏,他的来头都是世家大族当中的小族势力。像陶侃能以寒门身份进入仕途的人,屈指可数。

范进中举是嘲讽还是现实?看明朝科举考,其实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

因此科举制之后,这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才能被选拔出来。看看宋朝那些大文豪们,那个不是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到了明清时期,为了能禁锢思想,形成了 八股文的考试形势,但是就这样还蹦出了无数个文官武将。在明朝时期,几乎就没有不参加科考能进入官场的,张居正、徐阶这些内阁首辅们,都是在当年以非常好的成绩,参加完了科举考试之后,才慢慢地进入内阁当中,成为一代名臣。

范进中举是嘲讽还是现实?看明朝科举考,其实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

科举考试好处,范进考了一辈子都想挤进去

小说当中描写了很多关于范进家中非常贫穷的细节,比如说冬天的时候才穿着单衣,一直考了几十年的时间,受尽了村里人的白眼和歧视。可考中之后却变成了各种巴结和奉承,这就是人性的转变。

范进中举是嘲讽还是现实?看明朝科举考,其实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

当初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与畅快,很大程度上跟范进中举的行为很是相似,确实,当你考上了之后,那就是进入了仕途。古时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读书至上的时代,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跟麻雀变凤凰的概念很相似。终于要摆脱50多年的贫苦生活,谁也不知道范进这些年为了科举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范进中举是嘲讽还是现实?看明朝科举考,其实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

没人知道他在这些年当中遭到了多少的白眼和冷嘲热讽,都认为他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不愿意干活,成天痴心妄想,可有时候往往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才有资格评头论足。当他登科及第之际,那些人为何反过来巴结他,不就是因为从此之后他们的人生路发生了,很大的分歧,未来的日子中不用为了饥寒发愁,也不用为了生活琐事犯难,将这一举措拉大到整个明朝当中,不是一件好事吗?

范进中举是嘲讽还是现实?看明朝科举考,其实范进才是真实受益人

人生道路的选择不同,范进选择了考试改变命运这种方式,这就是科举考试带给贫苦人家的机会。并不是真的说范进这一个人,而是从社会制度上看这项科举制度,确实给这些寒门子弟带来的好处是大于弊端的。不然要是没有这项制度,那你能想象到,根本不会有文坛上这么多璀璨的文豪大诗人,很多科学家们也不会出现在历史长河上中,那么这样的历史看起来有多枯燥。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