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荫户”制度说起,谈谈前燕的死亡基因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30 10:39:07
  • 栏目:历史
  • 来源:长孙肥曰
  • 6658 人围观

前燕后期,从庙堂到江湖,从中央到地方,宗室贵族掌握军兵,跋扈骄横;士族豪强管控基层,隐藏人口。

不管是宗室还是士族豪强,他们同样拥有“荫户”,而荫户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府承认的士族贵族所占私客。他们受主人荫庇,只向主人纳租服役,而不向国家纳赋服役。西晋以后, 官吏、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得荫人以为衣食客及佃客”。

在前燕灭亡前夕,士族门阀、宗王权贵和朝廷中央隐隐对立。国家想要肃查人口,而荫户俨然是宗王、士族们的私人财产……

从“荫户”制度说起,谈谈前燕的死亡基因


军镇的先声:“被废除”的胡汉分治

在刘渊反晋到北魏孝文帝改制这接近两百年里,中原地区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民族矛盾。这种情况下少数民族君王也没有很好的方法遏止,于是,便有了胡汉分治。

所谓胡汉分治,即是在胡族政权统治区建立两套行政机构,一方面模仿旧秦汉体制建立帝国集权系统;另一方面,保留原先部族统治的架构,两套系统同时运行。但二元制带来的胡族旧传统中的宗室掌兵,则严重威胁了皇权。

慕容前燕的上层的汉化十分的早,虽然前燕在慕容儁入主关东以后,鲜卑部落体制逐渐淡化瓦解,但许多鲜卑贵族仍拥有众多部曲。这个背景下,作为北魏军镇雏形的前燕军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相较于前赵、后赵,前燕最大的进步是在攻打冉魏后改良了原有少数民族政权的胡汉分治,由原来自上而下的成套本族统治架构进化,无论是鲜卑人或是汉人,同时用自秦汉以来的帝国体系统治,不再分开管理。

但同时,对于原有的少数民族统治体系,改由慕容宗室分派统领,钳制地方的士族豪强,军封是和营户制相联系的,这个制度其实有点像西晋时曾实行的给兵制度。

给兵制度,其实就是皇帝把一定数量的世袭兵户赐给他的功臣,作为功臣的私家部曲。而诸燕的宗王,正可以借职务之便侵占国家营户。慕容宗室作为前燕立国的军事根本,在燕国军队中几乎垄断了高层的将领职务,作为特权阶级,不难拥有大量军封户口。

慕容鲜卑在进据中原后,受中原地区荫户制度的影响,前燕宗室亦获得荫户之权,庇荫了大量荫户。不过,宗室荫户的方式和士族不同,它属于一种军事化的人口占有方式,所以也被称做军封。这种军封,同样对前燕的基层统治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据《晋书》中关于慕容氏的载记中记载:

“仆射悦绾言于暐曰:“太宰政尚宽和,百姓多隐附.《传》曰,唯有德者可以宽临众,其次莫如猛.今诸军营户,三分共贯,风教陵弊,宜悉罢军封,以实天府之饶,肃明法令,以清四海.”暐纳之.绾既写作,朝野震惊,出户二十余万。慕容评大不平,寻贼绾,杀之。”

悦绾认为慕容恪治理地方执法太过于宽松,和士族豪强和光同尘,同时还纵容包庇宗室,户口往往被宗室和豪强隐藏,军封制度反而演变成了宗室和国家争夺户口,在悦绾的鼓动下,慕容暐清点户口,得户20万,人口保守估计在百万以上。悦绾的做法得罪了包庇人口、勾结豪强的慕容评,没过多久就被慕容评所杀。

前燕首先将原先部落形态的鲜卑人改易中原军户制度,取消单于的设置,同时前燕的立国并没有推行将鲜卑人提升至国族的地位,将境内汉人、鲜卑人一体化统治。以致后世史学界提及十六国南北朝北方政权的汉化,都首推前燕以及后期的北魏。

虽然鲜卑人被纳入军户体系一体化统治,但是前燕仍然存在事实上的胡汉分治。服务于长期的作战需要,原本的鲜卑人并没有被分散,而是保存原有的架构的情况下改革制度,以至于出镇的宗王能将本部力量与汉人军户轻易分离以保留实力,这无疑给了出镇宗室诸王较大的权力 。

在慕容恪执政期间,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改变,同时前燕又过分依靠宗室力量,实力过于庞大且宗室诸王牧守一方,也招致了诸燕时期不断的内讧。但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前秦攻灭前燕时,前秦也对并不分散的鲜卑基层力量很是头疼。前燕灭亡后的关东大地,仍然是余烬死灰,后来,慕容泓、慕容冲兄弟起兵时也依靠鲜卑人聚集的基础,很快就招徕了数千部众,成为西燕建立的根本。

宗室政治还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宗王都有即位的合法性,而前燕的军封制度又给了慕容宗王侵吞户口,与国争利的机会,这也是前燕时期多次宗室内讧的原因。

诚然,慕容恪做事太过于要求面面俱到,不管是庶士匹夫还是宗室贵族都不轻易开罪,同时还要顾全慕容暐和太后可足浑氏的想法,因而他的施政其实不过是戴着镣铐跳舞,只能在四面妥协的情况下谋求国家的利益。

这种制度下的前燕,国家管控地方无力,虽然前燕始终占据着当时中国的膏腴之地,但在战争时并没能充分发挥国家的战争潜力。

而前燕在入主中原以后,所任命的地方州牧也不再是原本与汉人合作,鲜卑、汉两族官员错杂的情况,而是被鲜卑人甚至于说慕容宗室所垄断,在前燕自建国到灭亡有据可查的州牧名单里,14人中有8位慕容宗室,同时慕容宗室出镇地方还加将军号,在地方军政一把抓,前燕赖以统治的基本盘进一步缩小,而汉人的备受打击伴随着慕容宗室的权重,为日后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而宗王力量太大,频频的内讧也不断给前燕打击,慕容恪死前所举荐的吴王慕容垂,在和慕容评的权力斗争下被迫投奔前秦苻坚,当了带路党。宗室军封这种本意是拱卫国家的制度在失控之后,反而成为了摧毁国家的力量。

从“荫户”制度说起,谈谈前燕的死亡基因

失控的地方:前燕地方薄弱的控制力

自汉光武帝刘秀河北建政并逐步统一全国以来,因为刘秀起家对于地方势力的依赖,地方豪族和士族门阀力量开始掌握话语权,豪族包庇人口、武断乡曲,他们的存在严重威胁了旧有的秦汉帝国集权体制。

随着东汉年间官僚机构的逐渐僵化,一些地方势力通过家族中对于书籍经学的垄断,逐步从地方进入中央官界,并合原有士族势力产生了盘根错节的联系,深耕于东汉政权。

直至东汉末年刘焉议立州牧,地方势力彻底成了脱缰的野马,再不受中央的管控,到了三家归晋的时候,依赖于士族门阀立国的西晋对于士族、豪族统治地方更是宽容,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应当说的是,前燕在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中,是汉化程度很高的,这与其特殊的地缘条件息息相关,八王之乱以来中原战火连连,像关东一带地方势力较大的豪族以坞堡的形式在乱世中生存并形成自有的一股力量,直至北魏孝庄帝时期。而一些缺少防御能力的士族,则开始四处逃奔。

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五胡时代,中原离乱时,汉人的迁徙大体有三个方向,向南投奔流离的东晋、向西归顺汉人治下的前凉、向东北投奔深度汉化的前燕。

《晋书》对这一段历史是这么记载的:

“时二京倾覆,幽、冀沦陷,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廆乃立郡以统流人……北海逢羡、广平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河东裴开为股肱……于是路有颂声,礼让兴矣。”

慕容氏自慕容廆起即与汉族士大夫互利共赢,共同统治。前燕政权循魏晋九品中正法治理国家,肯定士族特权,承认坞堡势力的存在。

这也成为了前燕后来基层统治极其依赖士族门阀的诱因,次时的前燕境内,世家大族势力已经开始生根发芽。在当时,仅是有据可查的侨置郡县及辽东郡县,任命的地方守令悉数是汉人士子。

那时尚且盘踞辽东的慕容鲜卑,统治区域不大,治下人口也不算太多,慕容氏还能很好的把控地方,招徕了很多汉人流民实施编户齐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成为了后来进据关东的基础。

仔细看前燕辽东时期的历史,还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前燕建国所赖的行政中枢,几乎全为汉人所垄断,而军事系统则基本上是以慕容宗室为首的鲜卑贵族,这种现象持续到了慕容儁进攻中原之前的永和六年(公元349年)。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慕容儁即位称帝。此时的慕容宗室和汉人士族在东征西讨中逐渐交融。而随着前燕鲸吞关东,关中关东形成对峙格局,胡汉分治的现象也随之消失,一种新的平衡占据了前燕统治的主流。

前燕政权建立在西晋的丘墟之上,且地缘条件处于自东汉以来士族门阀政治发达、文教兴盛的关东地区。不同于前秦对于贯彻君主集权,收拢地方权力的决心,地方管控无力这种现象,在前燕自然也就无法幸免。

在前燕占据关东以后,为了慕容氏的集权,出现了中央、地方都以慕容宗室主导的情况,当慕容宗室镇守一方时,往往同时领刺史、将军之衔,权力高度集中于慕容宗室,然而此时前燕占据的核心地段河北大族坞堡势力仍然很强,宗室拥有极大的自主权的同时也对基层势力极其无力,君主的权力江河日下。

这样一来,前燕虽然拥有了较为稳定的地方基层统治,同时中央没有什么渗透力。在慕容儁、慕容恪相继死后,前燕的基层统治已经趋于崩溃,呈现一番豪强、宗室、中央三股势力争夺户口的场面,内讧在所难免。

从“荫户”制度说起,谈谈前燕的死亡基因

诸燕的覆亡

在前燕灭亡之前,前燕全据冀州、兖州、青州、并州、幽州、豫州以及部分徐州,幅员辽阔,在前燕并不彻底的检户中,国内有两百多万户,人口接近一千万人,国力远胜当时与之并立的前秦、东晋。而前秦王猛攻打前燕的最初时候,在秦燕边疆也只是试探性质的接触战。

公元369年末,王猛在第一阶段进攻洛阳的战役后,发现前燕早已是外强中干,国内早已矛盾重重。次年年中,王猛再度兴兵伐燕。

王猛兵临壶关(在今山西长治),一路凯歌,随后联手杨安攻占了晋阳(今山西太原),俘虏前燕并州刺史慕容庄。慕容评奉命率军驻扎潞川(今山西长治)抵御王猛。王猛率领秦军迅速攻抵。

与此同时,慕容评作为燕军统帅,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在两军对垒的前线阵地上,“卖樵鬻水,积钱绢如丘陵”,让前燕大军士气丧尽。当年冬天,在前秦名将邓羌、张耗等人的猛攻下,突入燕营,人数占优的慕容评的燕军进退失据,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慕容评狼狈逃归邺城。

王猛乘胜长驱东进,直逼燕都邺城,燕军再战不敌,前燕国都邺城被攻破,燕皇慕容暐被俘,各地郡县以惊人速度上表归附,前燕灭亡。

前燕崩溃的速度,俨然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要了解的是,只是在十数年之前,在北方扫平石氏、冉魏的势力,击败东晋,武功一时极盛,而在建熙十年(公元369年)以后,前燕像是不会打仗了一样,其间前后对比,实在差距太大。

实际上,前燕在政治上是一个二元化的,也实际上极其不稳定的国家,政治斗争、内讧几乎贯穿了整个统治期。在执政者的个人能力超群,能够平衡各方势力,稳定政治局势时,诸如慕容儁执政时期,前燕可以统合宗室、士族力量一致对外。

从“荫户”制度说起,谈谈前燕的死亡基因

即便内部有各种掣肘,各方势力还是能相互制约,国家在政治上取得短暂的平衡,“荫户”的膨胀也能被一定程度限制,前燕毫无疑问还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一旦执政者无法做到这一点,国家各个力量旋即陷入不断的争利而内讧,继而被削弱。

在淝水之战前秦惨败以后,虽然慕容泓、慕容垂利用慕容氏在关东残余的影响力并分别利用慕容鲜卑残余势力、河北胡族及汉人土豪分别迅速复国,但前燕毕竟是后来诸燕的先声,诸燕复国的时候,依靠的仍然是宗室和豪强,原来前燕存在的问题并没能解决,后燕、西燕等复立政权本质上还是脱离不了前燕的体系,因此内乱从来没有中断过。

慕容垂在河北起兵反秦后,时任北地长史的慕容泓(慕容儁之子)起兵响应,并于公元384年在华阳(今陕西潼关西北)建年号为燕兴,史称西燕。慕容泓的弟弟慕容冲在平阳起兵,与慕容泓会和。好景不长,慕容泓因为内乱被弑杀,慕容泓的弟弟慕容冲被拥立继位,于公元385年在阿房(今陕西西安西)称帝,不久后攻下了长安。

之后的西燕,便深深陷入了皇位之争的泥沼中。公元386年二月,部将韩延、段随杀死慕容冲,自立为燕王。三月,大将慕容永(慕容皝的堂侄)和慕容恒攻杀段随,拥立慕容顗为帝。慕容顗和段随一样,上位没多久便被护军将军慕容韬刺杀。慕容永又杀慕容韬,立慕容冲的儿子慕容瑶为帝。

不久,慕容永和慕容恒又起纷争,慕容永攻击慕容恒,顺便将慕容瑶也收拾了,拥立慕容泓的儿子慕容忠为帝,最后,部将刁云反叛,杀死慕容忠,拥立慕容永,不久后被慕容垂的后燕所灭。

灭了西燕的后燕,在内讧这件事也没比西燕好多少。慕容垂活着的时候,还勉强能凭借自己的威势统合资源,连连对外用兵,让宗室老老实实的,而他死后不久,后燕也陷入了全面的内乱,随后分裂为北燕、南燕,分别为北魏、东晋所灭。

前燕这个政权,在辽东建政到雄踞关东,其制度一直存在着不小的问题,在扩张时期,士族门阀对于地方的管控让前燕有了不闹腾的后方,宗室带兵也有一种“打下来就是自己的”的激励心态。

当雄主不在时,各个集团没有得到原有的利益,相互制衡也变成了相互挖坑,宗室、士族各行其事,只为自身牟利,君主的意愿难以有效贯彻。在敌国重兵陈境时,以士族门阀为主的地方势力在并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首鼠两端也是一种常态,这个状态从前燕走到了后燕,慕容儁、慕容垂死后前燕和后燕出现的情况概莫如是。

诸燕立国之时,在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恪、慕容垂等一干个人能力强大的慕容们在不断的胜利中让人麻痹,造成了“燕国很强”的错觉,当这些人相继离去,诸燕的灭亡,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