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故宫"里——他却比溥仪早了将近2000年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1 12:20:26
  • 栏目:历史
  • 来源:鸮胖文史
  • 9693 人围观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冲龄继位。可惜这个时候的大清朝风雨飘摇,旋即"辛亥革命"爆发,溥仪鞠躬下台,被迫跟着母亲隆裕皇太后"退处宽闲,优游岁月"。

善待清帝,是当时南北和谈的重要条款,退位之后溥仪的待遇确实也还不错,可以住在故宫里,而且享有皇帝尊号,日常吃喝不愁,时不常的还搞点"微服私访"的把戏。毕竟在当时的"文化人"看来,把个小孩子逼得退位,多少有些欺负"孤儿寡母"的意思,再加上几千年的帝制传统太严重,因而地方政要社会贤达,对他还是礼遇有加。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

只可惜溥仪满脑子"光复大清"的幻想,先是跟着辫帅张勋搞"复辟",被冯玉祥轰出了北京,后来在天津当寓公的时候又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在一起,最后搞了"伪满洲国"出来,背弃国家为人不齿,成为了实打实的战犯。直到后来接受改造,赎罪悔罪,这才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共和国的好公民。

2000多年前,同样有一个人,被轰下皇位,但却被允许住在"故宫"里,这个人同样大名鼎鼎,他就是海昏侯刘贺。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海昏侯刘贺,(约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

白捡的皇帝

海昏侯刘贺,是昌邑哀王刘髆之子,汉武帝刘彻的孙子。刘贺的父亲刘髆被汉武帝封在了昌邑,死后的谥号叫""。根据《逸周书·谥法解》的记载,"蚤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换成现代的话讲就是"打小没爹娘""好人不长命"。从史料上看,昌邑哀王刘髆去世的时候不过三十余岁,享国不过九年(一说十一年),而且人品上也没有什么被记录下来的污点。倒是有一条见诸于史料,就是汉武帝特意命当时的著名儒士夏侯始昌,作为刘髆的太傅。由此观之,刘贺的父亲刘髆应该算是个谦谦君子,只可惜天不假年,留下了幼子继承昌邑王王位。

汉武帝临终的时候,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虑,任命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人为顾命之臣(再加上一位不干事儿的"牌位"——田千秋),把小儿子刘弗陵立为皇太子。汉昭帝刘弗陵天不假年,继位十余年以弱冠之龄不幸去世,最重要的,是他死前没有留下子嗣,也没有传下传位的诏令,使得大汉统治者的位置再次悬而未决。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彼时F6

当年的几个顾命大臣,如今只剩下霍光一个人,关键他还是昭帝皇后上官氏的亲姥爷,如今汉昭帝去世,不到二十岁的小丫头能拿什么主意?所以最后还是得霍光拿主意。

霍光选择了刘贺。

按照辈分来算,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汉昭帝的侄子。汉昭帝虽死,但是汉武帝的子嗣之中依旧有人在世,这个人就是广陵王刘胥。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汉武帝第五子刘胥。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武帝封其子刘胥为广陵王,都广陵。

与二十不到的毛头小子刘贺相比,广陵王刘胥正值壮年,而且体格棒,好运动,"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擅长徒手打怪。但是"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霍光在开会的时候拒绝迎立刘胥,理由之一就是刘胥胡作非为,"先帝所不用"。当然更重要的是,刘胥的同母哥哥燕王刘旦,几年前跟着上官桀密谋造反失败,最后被霍光逼迫自尽。身边留这么一个家伙在身边,保不齐哪天人家公报私仇。

别说公报私仇,真要是动起手来,那打怪的拳头打在自己身上也受不了。在把汉武帝的后嗣选了一个遍之后,霍光最终,决定,由这个来自山东昌邑的小王爷——刘贺来入嗣汉昭帝,继承大汉的江山社稷。

荒唐的王爷

史书中对于刘贺在山东时期的记载不多,但大多是一些他的荒唐不经的举动,还有大量的灵异事件。比如看见"大白狗冠方山冠而无尾",能够看见"左右莫见"的"大熊",自己的坐席之上充满"血污"等等,无一不是在把刘贺描述为一个"天所厌之"的人。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灵异故事不可信,但是关于刘贺做事荒唐倒也有不少,比如刘贺"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喜欢跟手底下人厮混,而且赏赐起来不管不顾。搁现在人眼里也是江湖气甚重,更何况世处汉代,贵为王侯。当时的昌邑中尉王吉上书规劝他,结果没过两天,人家"复放纵自若",完全不改。

最被史学家诟病的,大概就是他好色。即便是被废为庶人的时候,他的家中仍然有"妻十六人"这样庞大的后宫团队。废他的时候,他有一条罪过叫做"行淫乱",也不算太冤枉他。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但是从来没有史料记载他暴虐。

王吉上书规劝他,他置之不理,但是转手送给了人家五百斤牛肉、五石美酒以及五束肉脯。这说明了什么?您批评的对,我不打算改,但是请您继续批评!对于彰君之丑的人,刘贺改与不改自是两说,关键是他的态度是很明确的——我可不是一个听不得批评的昏庸之人!奖励敢于批评自己的人,比那些明着接受批评,背地里骂娘;或者是昏庸拒谏的人强多了。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刘贺也绝不是一个残暴无道的人,选皇帝又不是过家家,怎么可能不去事先考察一番?汉朝自武帝之后,对地方诸侯王的监控已经有了一套相当完善的体系,朝廷巴不得找个理由狠狠地削他们一下。倘若刘贺在山东的时候就暴虐无道,怎么可能选他来当皇帝,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当初霍光选择刘贺来继承天子之位的时候,大概是这么想的:一个纨绔子弟"王二代",不谙政事,也捅不出什么篓子,就由他继承好了。

二十七天的皇帝

可惜这个"王二代"太有进取心,太想当个掌握实权的真皇帝。

昌邑国小国寡民,有几位有能力的大臣辅佐,完全可以达到富庶。可大汉天下可不一样,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刘贺作为一个外藩的诸侯王,千里迢迢跑过来入嗣,登基之后连个过渡期都没有,哪儿的山高水深都没有摸清楚,就开始大力的整改朝政。

不弄你弄谁?

日后百官在宣读废黜刘贺的诏书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短短二十七天,就征发了1127条诏令,这些诏令究竟是好是歹我们无从得知,但至少可以看出,刘贺在继位之后急于想要掌控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这可触了霍光的逆鳞。

其实,刘贺是有机会翻盘的。

霍光究竟是从何时开始有了废黜昌邑王的打算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在刘贺继位之后,长安城一直天阴不雨,光禄大夫夏侯胜向刘贺进言,提醒他小心"臣下谋上"。而这个时候,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人已经开始谋划废黜刘贺,听到这个消息实在是吓得不轻,一位走漏了消息,霍光为此还把张安世狠狠数落了一顿。

可惜这个善意的提醒,刘贺没有听。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霍光的政变进行的出乎寻常的顺利,堪比一出大戏:霍光自己是幕后总策划;在群臣之中发难的是霍光的亲信,大司农田延年;指挥军队的,是车骑将军张安世;最后一锤定音的则是皇太后上官氏。一切行云流水,只留下群臣"惊愕失色","但唯唯而已"。

政变中,霍光命人驱散拘捕昌邑群臣,向刘贺宣读皇太后的诏命之时,刘贺居然还天真的说了一句:"何乃惊人如是?"直到这个关头,他还不肯相信霍光要对他下手;而当霍光废黜了刘贺,对昌邑群臣大开杀戒的时候,群臣在闹市中大声哭号:"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可见不是没有人提醒过刘贺,刘贺的家臣也不是没有过针对霍光的计划,可一切都由于刘贺的"当断不断",使得他失去了最后翻盘的机会。刘贺为什么当断不断、为什么到最后一刻还不肯相信霍光要废掉他?或许是不忍,或许是不智。

住在"故宫"的庶人

废掉了刘贺,怎么处置他,就成了霍光比较头疼的问题。他给出的意见是把刘贺流放到"汉中房陵县",那个地方天高皇帝远,而且道路艰险,把他远远地扔在外面,任他自生自灭。但是最后上官氏的裁断却出乎意料地温和:让刘贺回到昌邑故里,废为庶人,但是给他二千户的口粮田,而且"故王家财务皆与贺",把他原来的家当都还给他。

这样看,估计上官皇太后心里多少也是有些不落忍。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后来汉宣帝的时候,负责监督刘贺的山阳太守张敞,在给朝廷的奏疏中写道:"故昌邑王居故宫"。刘贺回到山东昌邑,变成了"故王",原来居住的昌邑王宫,也就变成了"故宫"。

最早住在"故宫"里面的,还就是他,比后来的溥仪,要早了1850年。

这个"故王"住得不错,还被允许住在"故宫"里,只是人身自由得不到保证,虽然有奴婢"百八十三人",但平日里只能"闭大门,开小门"。物资也只能是"廉吏一人为领钱物市买,朝内食物,它不得出入。"白天的时候,由专人采买食物,除了日用品外,别的东西不能送进去。

其实也就是关进了一所豪华监狱。

一生帝、王、侯

刘贺的人生轨迹,波动还是比较大的,有人写了本书,叫做《千古悲摧帝王侯》,讲述了他三个身份:""、""还有""——刚开始的时候是昌邑王,后来跑到长安当了二十七天的皇帝,然后被人废掉,最后被封为海昏侯,落得郁郁而终。

但是,学术界有专家认为:刘贺继位之后的二十七天里,他还没有完全完成皇帝合法性的认同仪式,不能称之为皇帝。而且从汉朝的流传先来的文献中,对刘贺的称呼尊敬一点的叫"故王",差一点的就叫他"废王""废贺",极少有"废帝"之说。

看来当时的人也未必承认他"当过"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被封为海昏侯之后,刘贺还做着梦,认为自己将来有一天能够当上"豫章王",也许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处境到底是什么样吧。

被轰下皇位,但却允许住在

相传刘贺在海昏的时候,喜欢在鄱阳湖上泛舟,眺望北方的故园。可惜封国界小,作为诸侯无故不得离开自己的封地。故而刘贺往往行至一半,而后慨叹而还。

如今鄱阳依旧,只是不见故人。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