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2 17:09:45
  • 栏目:历史
  • 来源:庸夫谈历史
  • 7334 人围观

纵观整部中国历史,英雄豪杰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霸气外露的话更是句句振聋发聩。而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时所喊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绝对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最霸气外露的话之一。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打通了平头百姓通往权力中枢的通道,彻底颠覆了世家大族、王侯将相才能掌握政权的历史。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自秦朝开始,到满清结束。每逢朝代更迭的乱世,不管是贵族还是平头百姓,只要有野心的,都纷纷举义逐鹿天下。而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么一个规律,那就是:每当朝代更迭时,最先举义的人往往会惨败,后来者却能开拓万里江山,成为开国皇帝。如果你不信,那就跟着庸夫,一起来慢慢盘点。

首先我们从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也就是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开始说起。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矫诏杀死扶苏,拥立胡亥为帝。可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昏聩无能,只知道享乐不说,还宠幸奸臣赵高。朝堂之上,赵高指鹿为马,小人当道的朝堂被弄得乌烟瘴气。朝堂之外,苛捐重负,惹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最终,一群因为大雨耽搁了服役日期的刑徒,于大泽乡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揭竿而起,敲响了秦朝的丧钟。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可是,“最先吃螃蟹”的陈胜、吴广却没有推翻秦朝,反而很快就被消灭了。反倒是在他们之后举义的刘邦、项羽等人,合力推翻了秦朝。在推翻秦朝后,刘邦又与项羽展开了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最终,本是一介平民的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起了大汉王朝。而刘邦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贫民出身的皇帝。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其次,我们再说说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

时间来到东汉末年,昔日辉煌无比的大汉王朝,也走到了最后的时刻。朝堂之上外戚宦官当权,你争我夺。朝堂之外天灾频发,民不聊生。在这个时候,巨鹿人张角、张宝俩兄弟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率先举义,也就是历史上的黄巾军起义。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可是,在东汉末年的这场起义中,跟陈胜、吴广一样,“最先吃螃蟹”的张角、张宝也很快被消灭了,没有成事。反倒是晚于他们的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最终被司马氏一统,建立了晋朝。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再次,我们再说说元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在元朝末年,曾经令人闻风丧胆的蒙古铁骑已经不复当年之勇,腐朽不堪的元朝也走到了尽头。在这个时候,韩山童、刘福通打着“以明斗暗”的口号,头裹红巾,率先发起了农民起义,史称红巾军起义。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可是,跟之前的历次农民起义一样,这次起义中“最先吃螃蟹”的韩山童、刘福通也很快被围剿,并没有成事。反到是在他们之后举义的朱元璋一路征伐,由南向北赶跑了蒙元,从一介乞丐变为九五之尊,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为统御天下的皇帝。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明朝末的农民起义。

明朝末年,尽管勤劳的崇祯皇帝想重整旗鼓,改写明朝衰败的气运,但是总是他再努力,明朝也已经彻底枯朽,再加上天灾不断,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等人率先揭竿而起。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只是在这次起义中,“最先吃螃蟹”的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等人并未成事,反倒是在他们之后的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推翻了明朝。后来关外的满清又趁中原大乱之际入主中原,打败李自成等人,建立起了清朝。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从上面这一次又一次的起义,我们不难看出,最先起义的人,也就是那些“最先吃螃蟹”的人往往都是惨败,没有成功,但是后来者却能成就一番帝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庸夫觉得,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最先起义的人,往往会遭到最猛烈的镇压。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那些最先起义的人,往往是朝廷最为重视的对象。因为,皇帝的天威不可侵犯,敢第一个犯上作乱,那就自然要做好承受朝廷所有的怒火的准备。正所谓杀鸡儆猴,朝廷就是要将你作为重点剿灭的对象来震慑其余胆敢犯上作乱的人,把事态控制在一定范围,把叛乱扼杀在摇篮里。正因为如此,与朝廷的怒火一道,所有的兵力、财力都向最先起义的人倾泻而下,他们自然难以逃脱被绞杀的命运,往往最先失败。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而与之相反的,在他们之后起义的人,反而占尽了便宜。正是由于朝廷的注意力都被最先起义的人给吸引过去了,自然很难再顾及到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喘一口气,取得一个难得的缓冲时间。而这段时间之内,自己所受的威胁少,恰好可以用来发展壮大自身,磨大自己的拳头。朱元璋起义时“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略,也正是这种状态的最好诠释。等朝廷剿灭最先起义的人缓过神来对付他们时,发现他们已然已经成势,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最后起义的人反而成就一番帝业。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其次,最后起义的人,往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历次起义中,有个字眼我们不容忽视,那就是“农民”。一开始起义的人,往往文化水平不高,目光也看得不长远,有自己的局限性。即便声势浩大、但是往往内缺有谋略的文臣辅佐,外缺能征善战的武将,稍微占了点地盘野心就开始膨胀,就开始急不可耐的称王称帝。甚至还会为了蝇头小利,在外有朝廷军队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此义军与彼义军之间还互相攻伐、内耗不断。这样缺乏远见、缺乏谋略、缺乏调度、缺乏人才辅佐的义军,往往容易自乱阵脚,与“乌合之众”无异。被朝廷剿灭也就不奇怪了。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而与之相反的,后来者却不一样。一方面,正如第一点所说,他们占尽了被朝廷军队忽视的天时,得到了缓冲发展壮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他们在占据富饶的地盘后,闷声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军力、财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可以说占尽了地利。在占了天时、地利之后,那些真正有远见、知晓天下大势的有识之士,自然会投到他们的麾下。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内有能谋善断者理政,外有能征善战的强将带兵。有兵、有粮、有将、有相,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后来者,自然能够开创一番帝业。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最后,就是历史优胜略汰的选择。

历史有偶然也有必然,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生来就开挂、运气出奇的好,甚至觉得他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被上天选中,注定要成为开国皇帝,成就一番帝业。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自然能够理解,为什么史书上记载的开国皇帝在出生时都有种种天地异象的原因。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不可否认,历史有偶然也有必然,但是所有的偶然又是必然的结果。那些在后起义,能够开创帝业的人,纵然集大气运于一身,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他们的努力和超出常人的能力。比如,后起义的刘邦远比先起义的陈胜吴广更会用人,更有人格魅力。后起义的朱元璋也远比韩山童、刘福通更有能力。帝业不是说谁运气好就能得来的,而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其中纵然会有气运的成分,那只是偶然,只是最终所有的还是要回归到他个人的能力、个人的魅力、个人的奋斗和努力等历史的必然上来。因为,优胜略汰永远是不变的规律,也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原因。

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

以上就是庸夫觉得在朝代更迭时,为何最先起义者往往惨败,后来者却能成就帝业的原因。总结得不到位的地方,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畅所欲言进行补充。

(完)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