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国使臣遇上北宋第一段子手,且看苏东坡如何戏耍他们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3 13:40:30
  • 栏目:历史
  • 来源:十二读书
  • 7478 人围观


当外国使臣遇上北宋第一段子手,且看苏东坡如何戏耍他们

文|丁十二


谁题佳句到幽都,逢着胡儿问大苏。

作为北宋文坛当之无愧的领袖,苏东坡不仅在北宋境内家喻户晓,就连周边的辽、西夏、高丽等国也纷纷习读苏东坡的诗文。据传监察御史张舜民在奉命出使辽国时,就曾在驿站的墙壁上看到辽人所题写的苏轼的诗歌。而在辽国的书肆里,还有专门刊载苏轼作品的册集。

元丰八年(1085年)至元祐元年,苏轼一路从从六品的礼部郎中升迁到正三品的翰林学士。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苏轼从一个闲居的谪官,扶摇直上,一夜之间成为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作为翰林学士,苏轼经常要奉命接待外国使臣,所以苏轼就算是当时的外交官了吧。

外交场合就是另一个没有硝烟没有杀戮的战场,古来如此。所以表面亲切友好的氛围背后,总是暗藏着一次又一次的斗智斗勇。但只可惜对方遇到的是苏轼,一个诗文卓绝、才华横溢的段子手。所以,外邦使臣都是兴冲冲的来,然后就像拔了毛的公鸡一样悻悻而归。

当外国使臣遇上北宋第一段子手,且看苏东坡如何戏耍他们

有一次,苏轼陪同各国使臣品茗听曲,皓月当空,美人当前,大家谈笑风生,好不热闹。

但这时有个辽使素来自视甚高,就想搞点事情。于是瞅着一个空当,赶紧上前对苏轼拱了拱手,故作谦逊地说:在我们辽国有一个对联:三光日月星,国中无人能对,苏大人,在下久闻你的大名,不甚钦敬,不知你能不能对出来?

这苏轼还看不出辽使心里那点小九九,所以也装模作样地说:这一联很绝,(对一般人)确实有难度。

听见苏东坡这样说,辽使心里暗喜。

谁知苏东坡说:不过,“四诗风雅颂”倒是天生妙对,不知你觉得如何?

苏轼就是这样,开玩笑上头了就停不下来,辽使说全国没有人能对,苏东坡想都没想就对上了,完了还说我这里还有一个下联也勉强可以凑数:“四德元亨利”。

当外国使臣遇上北宋第一段子手,且看苏东坡如何戏耍他们

辽使一听,差点笑出猪叫,《易经》说的四德不是元亨利贞吗?苏东坡啊苏东坡,原来这种基础常识你也会犯错,看我不好好嘲讽嘲讽你!

这样想着,辽使欻一下站了起来,就准备说话。

苏东坡忙说:您是想说我忘了一德是吗?我们是兄弟友邦,您作为大辽的使节岂会不知道,那没有说出的一德,正是我朝仁宗皇帝的庙讳,怎可直言?

这真是把辽使按在地上使劲摩擦,一般人到这里知道不是苏东坡对手也就收手了,但那个辽使不是一般人啊,他始终贯彻在哪里跌倒就再在哪里跌倒且绝不起来的优良作风。

于是他继续搞事情,不过也许是他真的急疯了还是虐傻了,他居然要跟苏东坡比写诗。这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嘛。

另一边苏轼想,既然你不要面子,那我就再摩擦你几下,让你知道这是宋朝的地盘。于是苏轼干脆说:我觉得写诗不难,读诗才难。

那辽使心里想,读诗有什么难的,这里哪个人从小到大没有读了几百上千首诗。

苏轼笑笑,叫左右递上文房四宝,然后随手写下一首“图画”诗,名曰《晚眺》:

当外国使臣遇上北宋第一段子手,且看苏东坡如何戏耍他们

辽使率先接过来一看,一脸懵逼,再递给旁边的人,二脸懵逼、三脸懵逼…多脸懵逼:这首像画一样的诗真的是诗?

苏轼微微一笑,解释道:这是一首“神智体”诗歌,画的内容就是诗歌的内容,以意写图,令人自悟。

《晚眺》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这首“图画诗”,不仅表现了苏东坡的才华与幽默,更彰显了北宋的文化自信。

这让我想到1955年4月,周总理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因此打开了与非洲国家建交的大门。

但美国记者却不怀好意地问周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

周总理的回答可谓拍案叫绝: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苏东坡也好,周总理也好,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固然令人称叹,但这背后折射出的文化自信更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骄傲和自豪。


图片/网络

每天共话诗词,关注十二读书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