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7 15:15:12
  • 栏目:历史
  • 来源:考古军中马前卒
  • 9092 人围观

秦文化渊源久远,延绵千年,留下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比如甘肃礼县的秦公大墓,比如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通过解读这些无声的文物,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跟震撼人心的秦俑、铜车马相比,有些东西虽然不起眼,但也可能具有非凡的历史价值。我们在这里要说的,就是这么几件已经残碎的文物,它们竟然直接指向了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鸡鸣狗盗,秦国历险

故事还得从孟尝君入秦国的那段往事说起。秦昭襄王八年(前299年),时任秦国相邦的“外来和尚”孟尝君突然没法安安心心念经了。有人在昭襄王面前挑唆使其猜忌,昭襄王将孟尝君关了起来,并动了杀心。危急存亡之际,为了活命,孟尝君将门路走到了秦昭襄王最宠爱的妹子幸姬那里。幸姬是个爽快人,点名只要得到限量款白狐皮裘就肯帮忙,可惜这白狐皮裘全球限量一件,而且已经送给了秦王。现抓白狐自然是来不及的。无可奈何之下,孟尝君座下一位门客站了出来,他钻狗洞去仓库,终于偷出白狐皮裘,幸姬也确实没有食言,给秦王吹吹枕边风,办成了事。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被放出来的孟尝君快马加鞭地往秦的东大门函谷关赶,可惜到了关口还是半夜,关门尚未打开。一行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生怕秦王后悔。这时孟尝君座下另一门客又站了出来,惟妙惟肖地学鸡叫,引得附近群鸡齐鸣,守卫开了关口,稀里糊涂地放人了,就这样孟尝君终于虎口脱险,重返齐国。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东陵大盗,终归落网

说起孟尝君,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他是齐国贵族,田氏,名文,父亲为靖郭君田婴,封于薛(“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史记·孟尝君列传》)。后来,田文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封地薛,因而被成为薛君,孟尝则是他的号。

孟尝君名气很大,连远在西边的秦昭王也动了心,邀请他到秦国当相,一个齐国的公子怎么就可以跑到秦国当官呢?其实这种事儿在战国时期也不罕见。可惜这段“出国务工”很短暂,后来就发生了上面所说的那段历险记。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盗墓贼的工具


孟尝君在秦为相的经历虽然见诸史书,但有没有考古实物可以直接证实这一切呢?这就与秦东陵中一件被盗后又追回的传奇文物有关了。没错,我们说的是秦东陵,不是清东陵。

秦东陵位于现在的西安市临潼区,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也称为“芷阳陵区”,共有四座陵园,据考古学家考证,战国晚期的秦昭襄王、庄襄王葬于此。2010年10月,一伙专业、老练的盗墓贼“光顾”了秦东陵一号大墓,他们携带各种作案工具(防毒面具、矿灯、电线、氧气瓶、通气软管等),通过“挤压爆破”技术瞬间制造出了巨型盗洞,并由此进入墓室大肆掠夺,作案现场连指纹都没留下。后来,通过公安机关不懈努力,盗墓团伙的成员终于被陆续逮捕归案。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秦东陵陪葬车马坑




残碎漆器,揭秘历史

公安人员追缴的文物中有一件漆木高足豆(国家一级文物),为我们揭开了战国时期的诸多历史谜团。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残漆豆

豆是一种容器,很像高足盘,用于盛放食物。这件漆木高足豆为木质,表面髹漆,豆上腹的圆盘已部分残缺,中部细柄和底部足座完好,最珍贵的是,盘底右边刻有一条铭文:

“八年相邦辥(薛)君造,雍工帀(师)效,工大人申”;

盘底左边刻有一条铭文:

“八年丞相殳造,雍工师效,工大人申”。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漆豆上的文字(摹本)


意思是此件高足漆豆为秦昭襄王八年,由相邦孟尝君丞相殳共同监造。这里的相邦薛君,正是孟尝君!漆豆的制造机构为隶属中央工官系统,制造地点为秦旧都雍城,具体制作人名为申(工大人是一个职位,上司为工师,下属为工,大概是工师副手吧)。除了直接跟孟尝君有关,这段铭文还帮助我们至少解开了两个谜题:

相邦是什么职务?与丞相孰高孰低?

过去,关于相邦跟丞相是不是同一个职位,曾经存在争议。由这件漆豆可知,相邦是一种高于丞相的更为正式的职务。相邦辅佐国君治国,丞相则辅佐相邦。如果相邦之位空缺,则由丞相代相邦职责。通过各种历史文献,考古学家发现相邦在位时丞相往往空缺,而相邦之位虚悬时,一般由左、右丞相共同行使权力(右丞相高于左丞相)。

漆豆铭文不但肯定了相邦与丞相是两个不同职务的观点,还提供了唯一一个相邦与丞相同时在位的记载。


“东陵大盗”的意外发现:残破漆器直指战国佳公子


那么,铭文中的殳又是谁?他在鸡鸣狗盗的典故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殳为金殳,“盖赵人之不善齐者”,是一个与齐国为敌的赵国人。当时的形势是,如果秦、齐两国联盟,则于赵国非常不利。于是赵国“结秦连宋之交,令仇赫相宋,楼缓相秦”(《战国策》),这与《史记.秦本纪》中“薛文(即孟尝君)以金受免,楼缓为丞相”的记载完全相符。

当时,赵惠文王已从父亲赵武灵王手中接过胡服骑射后强大的赵国,而宋国国力也算强盛,至此,秦、宋、赵三国和韩、齐、魏三国分别形成两个利益集团。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猜测,那个在秦王面前挑拨的人就是与孟尝君共事,且立场相反的金殳(“人或说秦昭: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史记》),是他位高权重,深受秦王信赖,最终导致了相邦田文的仓惶出逃,给我们留下这个故事。



“秋云沉沉天未晓,关吏正眠关未开。孟尝逃秦畏秦逐,一日归齐未为速”,孟尝君仁义养客以及相秦的传奇经历,被后世的文人墨客不断重提。耳闻不如目睹,在这件直接刻写其名的漆豆面前,一切的激扬文字似乎都黯然失色。毕竟,短暂的相秦时间里,能够留下的物品本就有限,保留到今天更是稀奇,而能够从“东陵大盗”手中追回,那就全是天意了。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