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7 23:39:54
  • 栏目:历史
  • 来源:秀才遇到书
  • 9082 人围观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即兴作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曹植的《七步诗》,并非曹丕的胁迫之作,是否为曹植所作都难说清。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东汉末年,天下诸侯纷争,结果是,最大的蛋糕,终为魏蜀吴三家瓜分。其中,献帝刘协被曹操控制在手中,所以,在三家之中的势力是最大的。

曹氏父子不仅能驰骋疆场、攻城掠地,在当时的文坛也都是行家里手,挑起建文学的大旗,能独树一帜。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其中尤以曹植的文采最为出众。曹植,字子建,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这就是成语“才高八斗”的来历。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曹植与曹丕都曹操心目中的接班人,其实,老曹的最初选择,正是“才高八斗”的曹植。但是,曹植的文章虽然写得好,为人却难“循规蹈矩”,几件事下来,让老曹对他大失所望,这才让曹丕捡了便宜。

曹操死后,曹丕接班,并且代汉自立,建了曹魏,是为魏文帝。由于曹植的才气与名声太大, 备受曹丕的猜忌,曹丕一直视他这个亲弟弟为心腹之患,所以,对曹植是防之又防。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但是,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以好对曹植痛下杀手,只好屡屡将曹植徙封,让他居无定所: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黄初三年(222年)四月,31岁的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在曹丕打压曹植的诸多行动中,有一件事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那就是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诗,否则,就会被处死。关于曹植创作《七步诗》的故事,最早为《世说新语》所载: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没想到,才思敏捷的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依命吟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

但是,这首诗到底是否为曹植所著作,至现今仍有争议。因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没有收录此诗,也没有对此事件有片字记叙,亦不见于曹植的文集《曹植集》,因此,多数专家怀疑其为后人伪托之作,用以腹黑魏文帝的。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关于曹植的《七步诗》,《太平广记》却给出了另外一种解释:

魏文帝尝与陈思王植同辇出游,逢见两牛在墙间斗,一牛不如,坠井而死。诏令赋死牛诗,不得道是牛,亦不得云是井,不得言其斗,不得言其死,走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尽不成,加斩刑。(《太平广记·俊辩》)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上面的意思是什么呢?它说的是有一次曹丕与曹植一起出游,签途中看见两只牛在打架。其中一只牛慢慢体力不支,败下阵来,正好被另一头牛顶下了一口枯井中摔死。

曹丕看到之后,下旨让曹植做一关于死牛的诗,但是在诗里面不可以出现牛字,也不能出现井字,不能说两只牛在打架,不能说死。而且曹植要骑在马上,在马走百步的时候,就要写成一首四十字的诗,如果写不出来,就立刻处死。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这里的记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齐全,让人不得不信,曹丕确实是想借些置弟弟于死地的。正当读者为曹植的性命担忧时,曹植却不慌不忙地完成帝命。子建策马而驰,既揽笔赋曰: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

行至土头,峍起相唐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

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赋成,步犹未竟。诗作写成后,一百步还没跑完,这是何等神速啊?《斗牛诗》可以被看成是《七步诗》的另一个版本。而史学家、文学家将这首诗和七步诗作比较,普遍认为这首诗的难度要更大,因为诗中不能提牛字,而表达出两牛相斗的事情。如果真如《太平广记》所载,曹植这种出口成诗的才华,不得不说是旷古烁今。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写完斗牛诗后,曹植意犹未尽,于是他又作了一首三十字的诗怜悯自己,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七步诗》。

重作三十言自愍诗云:“煮豆持作羹,漉豉取作汁。萁在釜下燃,豆向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太平广记·俊辩》)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如果依《太平广记》所载,那么,曹植的《七步诗》并不是在曹丕的胁迫下写的,而是自己的感时伤命之作。其实,《太平广记》多为小说家言,也只是一家之言,《七步诗》的前世今生,到底是个什么境遇,至今也难以说清。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她给人的只是一幅模糊不清的背影,任你怎么想象,都难看清其真面。所有的过往,我们都只当它是面镜子,看看镜中人,想想镜后事,诫之、鉴之、思之,足矣。

曹丕看到两牛打架,让曹植百步成诗,不能有牛字,结果流传千年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与乃父曹丕一样,曹叡继位后,对他的这个叔叔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当年11月曹植在陈郡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葬于东阿鱼山。因此,曹植被后人称为“陈王”或“陈思王”。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