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景帝因为一双“筷子”放弃了名将周亚夫?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4 20:08:25
  • 栏目:历史
  • 来源:中华文史
  • 9579 人围观

人际关系是大多数人读史书时最喜欢品味的内容,并从中抽象出这样或那样的人生经验来,不过有不少人是还没读懂事实的时候,就去总结经验,往往就会有些偏。

今天的问题如下:

为什么汉景帝因为一双“筷子”放弃了名将周亚夫?

回答如下:

汉景帝不是因为一双筷子放弃了周亚夫,而是因为筷子之外的事儿。

先来说说这个事情的直接起因,《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了这个故事:

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条侯心不平,顾谓尚席取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这段话,前半截子是筷子的问题,给你一大块肉,却没有餐具,然后自己要筷子,这一段,其实周亚夫没什么失礼的地方,甚至算不上怨望。

关键是后面,景帝说了“此不足君所乎?”之后,周亚夫的反应,而不是这句话本身。

这句话的理解,别说现代人,就是古代给《史记》作注释的各家,也有不同的解释:

集解孟康曰:“设胾无箸者,此非不足满於君所乎?嫌恨之。”如淳曰:“非故不足君之食具也,偶失之。”索隐言不设箸者,此盖非我意,於君有不足乎?故如淳云“非故不足君之食具,偶失之耳”。盖当然也,所以帝视而笑也。若本不为足,当别有辞,未必为之笑也。孟康、晋灼虽探古人之情,亦未必能得其实。顾氏亦同孟氏之说,又引魏武赐荀彧虚器,各记异说也。

大体上就是善解和恶解两种:

善解就是笑着说,你那儿缺东西啊?

恶解就是,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吗?

问题是,周亚夫在面对君主时,无论君主是善言还是恶言,他的反应是“免冠谢”,也就是摘下帽子称罪,谢也可以解为“辞去”,景帝让他起身,周亚夫就势小步快跑地离开(趋出)。

这个反应,实际上是大不敬的,无论周亚夫认为自己是否有错,那么在汉景帝表达了宽宥的态度之后,应该是回到席间解释,而他在此时的反应是,离开,就说明之前的“免冠谢”完全是虚应故事,并非发自本心。

而他的快步离开,只能让人视为负气而走,所谓“怏怏者”。

换句话说,对于汉景帝这个长君,一路提拔他的“老领导”,周亚夫还能“虚应故事”,但又毫不避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么,对于年幼的新君,周亚夫又会是什么态度?所以,汉景帝此时已经有了杀心。

而更重要的是,周亚夫在担任丞相期间,曾多次阻挠汉景帝的提议:

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其後匈奴王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後。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乃悉封徐卢等为列侯。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这里面表面上最触动汉景帝的是几条:

1,废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

2,不如约,天下共击之。

3,丞相议不可用……亚夫因谢病。

背后会触动景帝的有几条:

1,拒绝窦太后的提议;

2,冲突主要涉及在封侯问题上。

一条条说:

首先,秦汉丞相地位极为尊贵,几乎是总揽国政,但是,对于皇帝国本的废立,丞相却坚决参与,并阻击了皇帝的意志,难免会让皇帝认为其操纵皇室的野心,更深了说,是向储君卖好,方便其日后把持;

其次,重申“非有功不得侯”的约定,又强调了后果,那么,“共击之”的对象是谁呢?谁有能够造成这样的后果呢?这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威胁皇帝,所以景帝“默然而止”;

第三,你不听我的,我就称病,撂挑子,这种属于硬抵抗,把皇帝逼在墙角,要么认错纠正,要么踢走你,也算是逼迫;

第四,汉景帝朝,窦太后的影响力非常大,硬怼她的“好意”,本身让汉景帝也是非常下不来台,等于是违拗母命;

第五,开国功臣侯们本身是有一个集团的,汉文帝朝通过令列侯之国,逐步解除了他们对于长安朝政的干预,周亚夫算是功臣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他旗帜鲜明且强硬地对抗两次新增列侯的皇帝意志,究竟是站在国事的角度,还是站在本集团的角度?

重点是,汉文帝时已经有先例:

封弓高侯,“以匈奴相國降,故韓王信孽子,侯,千二百三十七戶。”封襄成侯,“以匈奴相國降侯,故韓王信太子之子,侯千四百三十二戶。”

而周亚夫的理由是说这些人“背主之人”,那么,汉文帝,也就是景帝的爸爸,册封韩王信家族的这群二五仔,也是有问题的了?

所以,站在汉景帝的角度,对于周亚夫的质疑,其实已经上升到了政权安危的程度,而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功高震主”,试问,曹参功低吗?周勃功低吗?卫青功低吗?

让汉景帝以极为暴烈和不讲理的方式陷害周亚夫致死,绝没有那么简单,一定是让他感觉到了严重的威胁,才会如此,而周亚夫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立场,都决定了,这位勋二代对刘氏皇族,绝对算不得恭顺。

这一点,太史公的评论其实说得很清楚:

太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重点就是这9个字: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细细品品,很有味道。

(责任编辑:费琪 CN001)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