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 小编 发布于 2020-06-26 18:16:23
  • 栏目:历史
  • 来源:今日头条军事
  • 5858 人围观

能被称为世界灌溉工程其灌溉面积必定很大,造福百姓必定众多。今天我们来说说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郑国渠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郑国渠工程,西起仲山西麓谷口(今陕西泾阳西北王桥乡船头村西北),郑国在谷作石堰坝,抬高水位,拦截泾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的地形,渠的主干线沿北山南麓自西向东伸展,流经今陕西省泾阳、三原、富平、蒲城等县,最后在蒲城县龙阳镇东南注入洛河。

干渠总长近300华里。沿途拦腰截断沿山河流,将冶水、清水、浊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在关中平原北部,泾、洛、渭之间构成密如蛛网的灌溉系统,使高旱缺雨的关中平原得到灌溉。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郑国渠修成后,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 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就是用含泥沙量较大的泾水进行灌溉,增加土质肥力,农业,迅速发达起来,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 (《史记·河渠书》)。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郑国渠这么一项伟大工程是谁主持修建的呢?韩国水工郑国,是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可不要误会成隔壁思密达的韩国了。战国末年一个韩国人为什么会帮助秦国来兴修水利呢?这要从一则阴谋说起。

战国时,我国历史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向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兼并战争十分剧烈。关中是秦国的基地,秦国为了增强自己的经济力量,以便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需要发展关中的农田水利,以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韩国是秦国的东邻,战国末期,在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当秦国国力蒸蒸日上,虎视眈眈,欲消灭东方六国一统天下时,然而首当其冲的韩国,却孱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并吞。公元前246年,韩桓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采取了一个非常拙劣的所谓"疲秦"的策略。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他以著名的水利工程人员郑国为间谍,派其入秦,游说秦国在泾水和洛水(北洛水,渭水支流)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表面上说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实目的是要耗竭秦国实力,削弱秦国军队。

这一年是公元前 246 年秦王政元年。本来就想发展水利的秦国,很快地采纳这一诱人的建议。并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任命郑国主持,兴建这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国"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大怒,要杀郑国。郑国说:"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洫志》秦王政是位很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郑国说得很有道理,同时,秦国的水工技术还比较落后,在技术上也需要郑国,所以一如既往,仍然加以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郑国渠修成后,农业迅速发达起来,大大改变了关中的农业生产面貌,使得雨量稀少、土地贫瘠的关中,变得富庶甲天下,秦国粮食增产,经济实力变强。郑国渠的修建不但没能是秦国国力削弱,反而大大增强,为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韩国的“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也是自作孽不可活,韩国为秦国一统天下努力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古人的是非功过,今人也只是都付笑谈中。但郑国渠的修建确实为关中百姓做了一件确确实实的大好事。而且郑国渠工程之浩大、设计之合理、技术之先进、实效之显著,在我国古代水利史上是少有的,也是世界水利史上所少有的。

2012年陕西省对郑国渠重新开发建设,打造郑国渠旅游风景区。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传来喜讯,郑国渠申遗成功,成为陕西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疲秦之计竟变强秦之策,世界灌溉工程竟源自于一则阴谋

郑国渠使关中八百里秦川地区,成为古代中国的粮仓之一,郑国渠将泾河高含量的泥沙变害为利,为多沙河流水资源利用树立了良好的范例,郑国渠灌溉工程遗产突出的历史科技文化价值将被永久保护和传承下去。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