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1 01:17:56
  • 栏目:历史
  • 来源:澳古说历史
  • 7406 人围观

《神探狄仁杰》这部神剧,我想很多人都看过,前年随着剧中角色李元芳的再度爆红,这部电视剧更是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看过这部剧的人,或许都有这么一个印象,就是每当电视剧中的主角狄仁杰微服私访,体察民情时,遇到欺压百姓的官吏,他都会上前对其严加斥责,可是在斥责的时候往往都不会先报上自己的名号。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狄仁杰剧照

而当那位官员被斥责的忍无可忍时,他就会大声喝道“你是何方刁民”,这个时候狄仁杰就会十分骚包的对他说到“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这个时候,那位官员在听到这个名头后就会吓得浑身发抖,赶忙跪倒在地说道“下官该死,不知是阁老驾临,冲撞了阁老,请阁老赎罪”,然后这个时候狄仁杰就又会十分的骚包的说道“念你初犯,本阁暂不与尔等计较,起来吧!”

虽然以上只是电视剧中的剧情,难免有着很多虚构的成分,但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职却实实在在的存在过的,而且它也的确有着让诸多官员颤抖的资格。

那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到底是多大的官呢?它凭什么能让诸多官员如此的诚惶诚恐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凤阁”、“鸾台”这些机构名是武则天时期独有的,《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所以“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是武周时期特有的官职名,在其他朝代是从未出现过的,因此很多人可能都对其很陌生,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叫法,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这个啊!”。

那么这个叫法是什么呢?其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在其他朝代的正式官职名都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三省六部制

唐初,在官制上唐“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但“却大抵皆沿隋故”(《新唐书.百官志》),所以在唐朝,唐依旧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为全国最高的中枢权力机构,三省负责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执行。

其中“中书省”掌机要,负责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起草与发布;“门下省”掌机要,负责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审查,及签署章奏,有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之权;“尚书省”掌典领百官,负责执行中书省制定的,门下省审查完成的中央政令和政策。

因此,唐时中书省中书令、门下省侍中、尚书省尚书令三省长官即为唐朝的“宰相”。他们执掌着全国的军政事务,负责协助皇帝综理国事(《新唐书.百官志》载:“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中尚书左右仆射掌“统理六官..总省事”,下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侍中掌“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当然,在唐太宗之后,因太宗皇帝曾担任过尚书省的尚书令,所以后人为了避嫌皆不再担任此官职,此后尚书省的实际长官就为尚书左右仆射(《新唐书.百官志》载:“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自此唐初就以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侍中为“宰相之职”。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唐朝三省六部制

而在当时,为了方便三省长官的议事,唐皇就在门下省设置了一个专门供三省长官议事的机构,名曰“政事堂”(唐中宗时迁于中书省),以此来方便三省在此联合综理全国军政事务。

之后,因“政事堂”成立之时,就是为了方便三省的“宰相”联合办公所用,所以久而久之“政事堂”就成为了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最高议事机构。不久后,因原本有资格在“政事堂”议事的就只有三省长官,也就是“宰相”,所以在唐朝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定制,那就是能进“政事堂”参预国事者皆为唐朝实际的“宰相”。

当然我们也说了,“政事堂”初立时,能有资格进入“政事堂”议事的就只有三省长官,也就是尚书左右仆射、中书令和侍中,其余的官员是无权进入“政事堂”的。也就是说当时有资格决策全国军政事务的就只有这三省的长官,等于说他们就独自掌控了唐朝的朝政大权。显然这样的事情是皇帝绝对不允许的,也是不能容忍的,他是绝对不会允许相权完全的凌驾于皇权之上的,更不会让几个人去独掌全国军政大权的。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唐朝政事堂

但是,在当时三省长官的位置就那么几个,而且多为门阀世家所掌控,唐皇是没有太多的机会能让自己的亲信去完全占据这些位置的。可是唐皇又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天下被他们所掌控,那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李世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为了让自己的亲信能够名正言顺的进入“政事堂”参预国事,也为了削弱三省长官对于朝政的影响,李世民就采用了“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的方法来间接的让自己的亲信进入“政事堂”,并同时削弱三省长官的权力。

贞观元年,为了瓜分三省长官的权力,李世民让时任吏部尚书的杜淹、秘书监的魏征前往“政事堂”参预国事。当然以他们原本的官职,他们肯定是没有资格进入“政事堂”与三省长官这些“宰相”一起综理国事的,所以为了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政事堂”参预国事,李世民就赐予了他们“参豫朝政”的临时官衔。

而这个“参豫朝政”就是后来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雏形。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李世民剧照

贞观八年,尚书右仆射李靖因足疾辞官,李世民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大加赞赏的说道“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愚智,莫能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旧唐书·列传第十七》),之后心情大好的李世民不但授予李靖高官厚禄,且还下诏让他“每三两日至门下、中书平章政事”,就是赐予他“平章政事”(平章政事云者,乃商议国家大事之谓也,是为官名)的临时官衔,李靖依靠这个官衔,就算他辞去之前所有的官职,他依然能有资格去门下省、中书省参预国事,而这就是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平章事”的由来。

贞观十七年,太子詹事李勣以“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临时官衔入“政事堂”参预国事。《新唐书.百官志》载:“同中书门下三品,谓同侍中、中书令也”,因当时三省长官侍中、中书令皆为三品,因此李世民为了让李勣在进入“政事堂”后能拥有与侍中、中书令同等的地位和权力,遂赐予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临时官衔,“同三品”之名盖起于此。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中书省印章

到了唐高宗之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新唐书.百官志》)。李治之后,只要是入“政事堂”议事的“宰相”,除了原官为三公、三师、中书令的不需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衔,其余的官员要想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都需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衔,若没有这个官衔,则不能谓之“宰相”,也就不能入“政事堂”参预国事。

当然需注意,此时能够有资格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官衔的,就只有本官品级达到三品以上的的官员。而对于那些本官品级达不到三品的,但皇帝却又想让他进入“政事堂”参预国事的,自高宗永淳元年开始,他们就会被赋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临时官衔,位在“同中书门下三品”之下,以柏杨先生的话来说,“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实质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第二级宰相”。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唐朝官员

当然不管如何,正如《新唐书.百官志》所说“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实际上就是唐朝的“宰相之职”。

所以作为武周时期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它自然也就是武周朝的“宰相之职”,正所谓“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百官志》),作为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并能与三省长官一起协商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官员,他绝对是武周朝堂上最为顶尖的一批官员,权力几乎已是达到了顶峰。

那么作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狄仁杰,他自然有着让人颤抖的资格,毕竟作为一朝宰相,他几乎有权决定全国三分之二以上官员的仕途,乃至命运,这等权力已经可以在地方上横着走了。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跟刺史比如何?

狄仁杰剧照

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作为“宰相之职”,刺史自然是没有资格与之相匹敌的,虽然刺史品级最高可达从三品(《新唐书.百官志》载“上州。刺史一人,从三品”),而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官员可能本官的品级最高也只有正四品,但是刺史的权力和地位却是远远比不上执掌全国军政事务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

毕竟刺史在地方上虽是权势显赫的封疆大吏,执掌一州的军政事务,但也只是地方上的高官,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却是执掌全国军政事务的“宰相”,这绝对不是只是执掌一州的刺史能比得了的。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