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是真的仁义?还是死板地模仿其先祖之为?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3 14:07:16
  • 栏目:历史
  • 来源:史书今古
  • 5264 人围观

欢迎来到品春秋,读战国第七期,今天本文给大家讲述题目是:宋襄公的“仁义”,其实是有“复辟商朝”之嫌。

​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襄公,他的地位一直饱受争议,纵观齐襄公戎马一生,不仅没有取得较大的战争胜利,还在诸多战争中损兵折将;不仅未能阻止起一场意义非凡的会盟,反而在会盟中被楚国俘获,沦为笑柄,这种屡败屡战的人为什么能够被称之为霸主呢?

宋襄公是真的仁义?还是死板地模仿其先祖之为?

很多人认为,宋襄公之所以被后人树立起如此高的地位,与他“仁义道德”有关。但是他真的就是仁义吗?笔者并不这么认为,在笔者眼中,他的“仁义”更多的是偏向于复古的思维方式,有复辟殷商之嫌,而非真的仁义。那么,我们就先从他所做的这三件“仁义”分析,看宋襄公的“仁义”究竟是否为真。

第一,禅让之德。

宋襄公虽然不是宋桓公最大的孩子,上面还有一个兄长目夷但由于其母亲身份高贵,被设为嫡子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说,他是要作为继承人的。而他觉得自己的兄长目夷比较有才能,于是就举荐公子目夷为继承人,不过这个行为也是感动了目夷,目夷说道:“能够主动让贤的人,还不够贤良吗?”最终齐襄公依旧是继承者,并且落了一个“禅让之德”

第二,守信之德。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号召诸侯国在盂地举行会盟,而宋襄公约定会盟不要使用战车,诸侯要使用乘车(专门用于礼仪出行的工具,不具备战斗力)。不过公子目夷却劝说他不要如此,楚国蛮横无理,必不遵守,然而宋襄公却执意要使用乘车前往,说道:“我与楚人已经说好,不能说话不算数”,于是不听目夷的劝告,最后果然被楚国俘获。虽然宋襄公做的这件事确实让人觉得有些愚蠢,但是宋襄公因此也多了一个“守信之德”。

宋襄公是真的仁义?还是死板地模仿其先祖之为?

第三,君子之德。

泓水之战中楚军横渡大河,当楚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就是进攻的最佳时机,可是宋襄公就是不下达进攻号令,公子目夷在旁边气得直跺脚,不断催促宋襄公赶快进攻,不然等楚军成功渡河就来不及了,然而宋襄公依旧不为所动,非要等到楚军成功渡河并且列阵完毕之后才进行进攻,这直接导致宋国的精锐部队在此战中被消耗殆尽,而自己也被射中一箭。可对于自己的这种愚蠢行为,宋襄公丝毫不知,还解释道:“君子不重(chong,代表重复之意)伤,不禽二毛(老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虽然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大败,但是宋襄公将君子行为看得比胜利还高,因此也是落下一个“君子之德”的美誉。

对于宋襄公这种“蠢猪式仁义”,《公羊传》、《春秋繁露》以及《史记》却是十分赞赏的,他们非常认可宋襄公的这种仁义行为,《公羊传》对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的行为更是褒奖:“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文王之战,亦不过如此。”《公羊传》认为宋襄公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国君,不合格的反而是他的臣子,认为即便是当年的周文王带兵也不过如此。

宋襄公是真的仁义?还是死板地模仿其先祖之为?

宋襄公的这种行为在我们看来,确实是非常愚蠢的,不过我们再仔细品味一下宋襄公的这一系列行为,不难发现宋襄公“仁义”背后的政治目的——复辟殷商。

这里我们先从宋朝的出身说起。众所周知,宋国的先祖乃是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宋朝乃是殷商遗族,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享受周天子之下最高的爵位,公爵。

当一个王朝衰落新朝建立,新王朝就是屠杀旧王朝遗族,以避免其进行复辟行为,就比如说清朝入关后,对朱家皇室血脉实行灭族式屠杀。而周朝却将殷商贵族保留下来,成立宋朝,宋朝就很容易产生复辟之心。而到了宋襄公时期,复辟商朝的心思更为强烈,我们从宋襄公与公子目夷的对话中可看出一二。宋国在与楚国作战之前,公子目夷与宋襄公对话时说了这句话:“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左传·子鱼论战》。”再比如宋国在攻打郑国时,宋襄公就说道:“如天不弃我,商可兴矣!”这两句都是史书中记载过的,宋襄公兴商之心确实有。

宋襄公是真的仁义?还是死板地模仿其先祖之为?

宋襄公既有复辟前朝之心,那么他行事风格遵从前朝也是理所当然的。

《司马法》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早的一部兵法,出现在商朝末期,相传为姜太公所创,主要讲述的是商朝时期的传统作战方式。《司马法》中讲到两军对垒时要:“成列而鼓,所以明其信也”;讲到对待老弱病残之兵时要:“古者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也”。这两句是不是和宋襄公所言的“不鼓不成列”以及“不重伤,不擒二毛”性质是一样的呢?

另外,若宋襄公若真的是“仁义”之人,他也不会做出下面的这件事来。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欲效仿齐桓公召开诸侯会盟,就邀请曹国、邾国、滕国、鄫国等几个小国在曹国举办诸侯会盟,然而这次会盟却非常不成功,几个小国不太重视,姗姗来迟。宋襄公很生气,决定杀鸡给猴看,就将鄫国国主抓起来当做人祭,来祭祀睢水之神。

我们且不说因为迟到而处罚鄫国国主是否妥当,单单来说他处置的方式。齐桓公之前在举办会盟的时候因为有人迟到就起兵讨伐,然而齐襄公却直接将其国主作为祭祀用品来祭祀神灵,这是一个非常不合乎礼仪的方式。

宋襄公是真的仁义?还是死板地模仿其先祖之为?

古人虽然信奉神灵,但是以人为祭品这种残忍行为是周朝明令禁止的,而这种行为在周朝之前却经常出现。因此,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宋襄公欲恢复前朝习俗的一种倾向,另外,能够做出“人祭”这种残忍行为的人,能够称得上是仁义吗?再说回之前,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对待敌人以“君子礼仪”相待,但是这为何不是对自己军队的一种残忍?

如此一来,宋襄公真的“仁义”吗?他的“仁义”或许只是死板地模仿其先祖时期的行为罢了。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