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4 03:02:56
  • 栏目:历史
  • 来源:一直健走
  • 9446 人围观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即位称帝

34、——选拔贤俊绝私门,忧国如家库充实。

天成元年(926年)四月二十日,李嗣源在西宫称帝。他身穿斩衰之服,即位于李存勖的灵枢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继承,而非篡夺。 当时,李嗣源年已六十,将朝政托付给枢密使安重诲、宰相任圜。任圜还兼任三司使,主掌国家财政。他选拔贤俊,杜绝私门,忧国如家,执政一年便使得“府库充实,军民皆足,朝纲粗立”。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35、——佐命功臣尽职守,恃功矜宠作威福。

安重诲是李嗣源的佐命功臣,虽尽忠职守,但恃功矜宠,擅作威福。 他和任圜政见不合,议政之时经常意气用事,甚至互相呵骂。天成二年(927年),任圜被罢为太子少保,并请求致仕,退居磁州。 同年十月,李嗣源欲巡幸汴州。当时朝野流言四起,有的称皇帝准备东征淮南,还有的称皇帝是要讨灭藩镇军阀。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36、——从荣从厚敬不暇,唯独忌惮李从珂。

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心不自安,趁机在汴州发动叛乱,结果被范延光率军平定。 安重诲趁机诬陷任圜谋反,称其与朱守殷勾结,并矫诏赐死任圜。李嗣源明知任圜冤死,却未加追究。 此后,安重诲更是权倾朝野,连皇子李从荣、李从厚都对他敬事不暇,唯独忌惮河中节度使李从珂。 他矫造诏书,唆使河中牙将杨彦温寻机驱逐李从珂。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37、——追究从珂失守罪,趁机除掉李从珂。

长兴元年(930年),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趁机关闭城门,不许李从珂入城,逼其返回洛阳。李嗣源将李从珂召回朝中,同时命药彦稠率军讨平杨彦温。安重诲又唆使宰相论奏,追究李从珂失守之罪,想趁机除掉李从珂。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38、——延光同任枢密使,分散重诲的权力。

李嗣源驳回了宰相的奏议,只命李从珂赋闲在家。 后来,禁军将领李行德、张俭弹劾安重诲私募士卒,整械备装,图谋不轨。李嗣源虽以诬告之罪将李行德、张俭族诛,但也对安重诲起了猜忌之心,命范延光同任枢密使,以分散安重诲的权力。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39、——甲士包围重诲府,铁挝击杀安重诲。

长兴二年(931年),安重诲被解除枢密使职务,外放为河中节度使,随即又以太子太师之职致仕。后来,李嗣源又怀疑安重诲有异志,任命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让他监督安重诲,并让步军指挥使药彦稠率军前往河中。李从璋率甲士包围安重诲的府邸,用铁挝击杀安重诲夫妇。李嗣源又下诏为安重诲定罪。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40、——一朝出兵无功返,流言四起士骄纵。

长兴四年(933年),李嗣源欲用“换镇”的方式兼并夏州定难军(治今陕西靖边),结果遭到定难留后李彝超的抵制。他调兵攻打夏州,但却久攻不下,只得妥协,授李彝超为定难节度使。当时,朝廷久不用兵,一朝出兵却又无功而返,军中流言四起。李嗣源便下令赏赐士卒,但却没有正当的理由。士卒从此更加骄纵。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受惊崩逝

41、——从荣只拜大元帅,未成储君极不安。

李嗣源即位时,长子李从璟已被元行钦杀害。 他封次子李从荣为秦王,并任命为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李从荣当时已是事实上的嫡长子,掌管京师政务,又握有兵权,且能与宰相分庭抗礼,种种迹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为继承人的打算。但当太仆少卿何泽上书请立李从荣为皇太子时,李嗣源却很不高兴的道:“群臣请立太子,看来我应当回河东养老了。”最终,李从荣只被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未能成为储君。他极为不安,担心自己不能继承皇位。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42、——误为嗣源已去世,次日称病不入朝。

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病重。李从荣入宫探视,见李嗣源已不能抬头,出宫时又听到宫中哭声不绝。他误以为李嗣源已经去世,次日便称病不复入朝,在府中与亲信谋议夺位。二十日,李从荣率牙兵千人列阵于天津桥,准备以武力入居兴圣宫。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43、——义诚从荣约内应,阻在宫中难接应。

枢密使冯赟、朱弘昭与宣徽使孟汉琼禀称李从荣谋反,关闭皇城端门,命李重吉率所部控鹤禁军把守宫门。侍卫指挥使康义诚本是李从荣事先约定的内应,这时也被阻在宫中,难以接应李从荣。孟汉琼召来马军都指挥使朱洪实,让他率五百骑兵攻击李从荣。李从荣逃回府邸,被皇城使安从益追上斩杀。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44、——悲骇莫名病加剧,追废从荣为庶人。

李嗣源悲骇莫名,病情加剧。他追废李从荣为庶人,并从邺都召回宋王李从厚。 是月二十六日,李嗣源驾崩于大内雍和殿,终年六十七岁。李从厚赶至洛阳,为李嗣源发丧,并于柩前即位。 清泰元年(934年)四月,李嗣源被谥为圣德和武钦孝皇帝,庙号明宗,葬于徽陵。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为政举措

整饬吏治

45、——改以德才为标准,举主荐者连坐制。

唐庄宗在位期间,以门第为任官标准。豆卢革、韦说出身前朝士族,被任命为宰相,但“轻浅无他能”。 李嗣源继位后,改以德才为用人标准,将豆卢革、韦说罢相外贬,随即又将二人流放赐死。 他要求地方官员肩负起举荐人才的重任,还对各类官员的举荐人数作出规定,后又推行举主与被荐举者治绩或表现挂钩的连坐制度,以确保荐举的质量。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46、——将其处死收田宅,废除所定苛敛法。

段凝、温韬皆是后梁旧臣,对后梁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温韬更曾盗掘唐朝皇陵,但二人在同光年间却因贿赂而获得宠信,被赐为李姓。李嗣源监国后,将段凝、温韬剥夺赐姓,放归田里,后又将二人流放、赐死。 孔谦担任租庸使,聚敛民财,引起民怨沸腾。李嗣源将其处死,没收田宅,废除其所制定的各种苛敛于民的法令。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47、——地方官若徇枉法,诣阙上诉予处罚

朝廷官员出使地方时,常干预地方行政,借机举荐私人,让地方官予以安排。李嗣源对此明令禁止,声明此后再有此类现象发生,一定严惩不贷,不仅干预者要贬官,被荐人也要流配;地方官如若徇情枉法,允许人诣阙上诉,亦予处罚。 他还对官吏进行严格的考核,规定每年都要对内外文武臣僚进行考校,以便黜陟。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48、——灵武希崇垦屯田,抚谕番族绩出众。

同时,李嗣源又对清廉干练、政绩突出的官员给予表彰,以为朝野官吏的榜样。灵武节度使张希崇在任内开垦屯田,抚谕番族,治绩出众,李嗣源“下诏褒美”。 大理少卿康澄曾上疏论政,提出治理国家有五种“不足惧”、六种“深可畏”之事,切中治政弊端。李嗣源对他也是优诏奖赏。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减免赋税

49、——如有民户瞒亩数,加倍征收其赋税。

官宦大户拥有一定数量的田地可以免除赋税。许多富裕农户常与之订立虚假的卖地契约,将田地划归其名下,以此来逃避赋税。地方官员为征够赋税,便将这部分平摊加到普通百姓身上,加重百姓的负担。李嗣源监国后,命各州将帐簿送到中书省,由中央来征收赋税,不许地方官员插手。如有民户隐瞒田地亩数,加倍征收其赋税。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50、——节度不得敛百姓,不得阻挠难商旅。

朝廷在征收夏秋两季的赋税时,每斗都要加征一升损耗。地方官吏也巧立名目,以征收苛捐杂税。天成元年(926年)四月,李嗣源继位后发布的第一批诏书便是免征损耗、制定税收名目、禁止滥征捐税。他同时命各道节度使、防御使等不得科敛百姓、不得阻挠留难商旅。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51、——同光末年朝政乱,诸道州府欠租税。

同光末年时朝政混乱,诸道州府都欠有大批租税,累计有二百余万贯。天成二年(927年),李嗣源采纳安重诲的奏请,将诸道州府所欠同光三年的租税及天成元年(即同光四年)部分夏税全部放免。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52、——允许百姓自酿酒,铸造铁质农杂具。

曲禁、铁禁是国家的重要禁令,酒曲、铁器都有国家专营垄断。百姓需向官府购买,不许私下制造。李嗣源于天成三年(928年)、长兴二年(931年)分别解除曲禁、铁禁,允许民间百姓自行制曲酿酒、铸造铁质农杂具,仅征收每亩五文(后降为三文)的酒曲税以及每亩一文五分钱的农具税。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53、——债主利息本钱数,禁再收息收本钱。

李嗣源还曾颁布法令,限制高利贷盘剥。他规定,如果债主得到的利息已经达到本钱的数额,就禁止再收利息,只准收回本钱;如果利息累计数是本钱的两倍,则本利都不准再收。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铲除伶宦

54、——逃窜山林削发僧,不少宦官被处死。

伶宦之祸在同光年间尤为突出。李嗣源即位后,严厉打击弄权宦官,宫中仅留宦官三十人,几百名宦官逃窜山林,或削发为僧,不少宦官被处死。各道宦官监军也全部罢除。 一些罪恶严重的伶人同样受到惩罚。郭从谦在李嗣源称帝后被族诛。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节省财政

55、——美貌宫女全放走,有名无实全撤销。

唐庄宗在位时,豢养大量嫔妃、伶人、宦官,耗费巨额资财。李嗣源即位后,为节省财政开支,大量裁减为皇帝生活服务的各类勤杂人员。宫中只留内职一百人、宦官三十人、教坊一百人、鹰坊二十人、御厨五十人,其余全部裁撤。他选用年老旧人,将年轻美貌的宫女全部放走。诸司使务有名无实者也全部撤销。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56、——边疆设置买卖所,不许蕃族再献马。

党项等蕃族常以献马为名,将良莠不齐的马匹送到京城,朝廷都照价给钱,还供其吃住,加以赏赐,花费甚巨。李嗣源在边疆一带设置马匹买卖场所,不许蕃族再到京城献马,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财政开支。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削弱藩镇

57、——职务皆由朝廷授,不许诸道自奏荐。

天成二年(927年),李嗣源命魏州军校龙晊统率奉节等九指挥三千五百人,戍守卢台军,以备御契丹。龙晊却在卢台率部哗变,杀死副招讨使乌震,最终被官军镇压。李嗣源命将卢台乱军三千五百人及其留在魏州的家属万余人全部处斩。自唐朝至五代长期桀骜不驯的魏博骄兵被基本铲除。 长兴元年(930年),李嗣源发布诏命,规定诸道防御使、团练使、刺史、行军司马、节度副使等职务皆由朝廷命授,不允许诸道自行奏荐。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整顿禁军

58、——嗣源改编羽林军每军设一指挥使。

天成二年(927年),李嗣源任命石敬瑭为汴州节度使,兼任六军诸卫副使、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将唐朝以来的禁卫六军系统与五代时期形成的侍卫亲军逐渐合一。长兴三年(932年),李嗣源将神捷、神威、雄武、广捷等军改编为左右羽林军,分为四军四十指挥(指挥为编制单位),每军设都指挥使一人。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轶事典故

语惭诸将

59、——生性谦和有战功,不在众人前夸耀

李嗣源生性谦和,每有战功,从不在众人面前夸耀。他曾与诸将聚会,听着诸将争功,从容地道:“你们都是用嘴来击贼,而我是用手来击贼的。”诸将皆惭愧不已。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免胄叱胡

60、——摘掉盔胄扬马鞭,胡语厉声责契丹。

李嗣源幽州解围时,亲率百骑为前锋。他摘掉盔胄,扬起马鞭,用胡语厉声斥责契丹人道:“汝等无故犯我疆场,我奉晋王之命,率百万之众前来,必将直抵西楼(原为耶律氏世居之地,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灭你契丹种族。”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不改国号

61、——武皇基业我基业,先帝天下我天下

李嗣源称帝时,霍彦威、孔循等人都认为唐朝气数已尽,建议他更改国号。李嗣源却道:“我十三岁便事奉献祖(李国昌),献祖以我为宗亲,对待我像对待儿子一样。我后又追随武皇(李克用)近三十年,追随先帝(李存勖)近二十年,参与了几乎全部的战争。武皇的基业就是我的基业,先帝的天下便是我的天下。世上岂有同宗异国的道理。”他命群臣再议。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殿下有负三世恩,大臣心中难自安

吏部尚书李琪奏称:“若更国号,则先帝便与国家没有了关系,那他的梓宫当如何安放。这不仅让殿下有负三世君恩,我们做大臣的心中也难以自安。”李嗣源遂不改国号,仍旧称“唐”。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焚香祷天

62、——希望上天悯苍生,早降圣人万民主。

李嗣源称帝后,每天晚上都要在宫中焚香,向上天祷告道:“我本是一个胡人,因逢乱世,才被众人拥戴为皇帝。希望上天怜悯苍生,早日降下圣人,为万民之主。” 李嗣源焚香祷天的故事源出北宋名臣王禹偁所著的《五代史阙文》,而宋太祖赵匡胤正是生于明宗年间,因此可能是宋代为美化赵匡胤而捏造出来的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二)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