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长城 明朝修了二百年 清朝花几十年就拆光了 史书里还不许提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4 11:08:10
  • 栏目:历史
  • 来源:辽风物语
  • 5857 人围观

长城从时空跨度而言是世界上最为浩大的人工建筑工程,空间上跨越万里,时间上则是延续了二千年。先前的历史书上说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说的是秦汉长城,而后来重新修订的历史书又改为东起辽东虎山,则说的是明长城,新多出来的这二千多里,就是明朝修建的辽东长城。

明朝的辽东,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辽宁东部山区,山海关外的辽东镇,大明九边之首,指的是整个辽宁地区。不过,山海关外的辽东长城,在明朝称之为“辽东边墙”而非长城。

满清崛起,使得最东端“辽东边墙”成为摆设之后,整个辽东长城整体防御的功能就消失了,无法再隔绝满清从东至西的进袭,各个关城仅仅成为满清前进路上的一颗颗孤立的钉子。

满清入关进而夺取天下之后,大明朝苦心经营二百年的辽东长城随即就被统治者有意识地处理掉了。当然这种处理只是在各种书籍中删除,掩盖了辽东长城存在过的历史。但是现实中,清政府仍然对辽东长城加以利用,只不过改了一个名字,就是“柳条边”。比如《盛京通志》中的《盛京舆地全图》,根本不提什么长城,只画出了“柳条边”。

辽东长城是从中间段开始修的

明朝何时开始大规模修建辽东长城并无确切的史料记载。推断应该是在1442年前后,也就是明英宗时期。

“躬出巡边,自山海关直抵开原,高墙垣,深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烽燧斥堠,珠连璧贯。”(《全辽志》卷四)

这段话说的是提督辽东军务的王翱,主持修建了从山海关到开原的防御工事。

不过从山海关到开原,已经算是辽东长城的主体完成了。但是最早修建辽东长城的实则另有其人。

在《明宪宗实录》中首次提到筑“辽河内边墙”,“自永乐罢运后,筑边墙于辽河之内,自广宁东抵开原七百余里。”

清朝人所编纂的《明史》虽然对辽东长城语焉不详,但据清康熙年间杨宾所著《柳边记略》,

“(辽河套)明宣德以前皆属边内,自毕恭立边墙,遂置境外。”

就是说在明宪宗在位时,定辽卫指挥毕恭开始修建辽东长城。

辽东长城 明朝修了二百年 清朝花几十年就拆光了 史书里还不许提

北镇附近的长城已经完全看不出长城的雄伟样子了

而辽东长城的修建不是从西到东修下去的,是先在辽河河套地区先修了一段,也是从广宁(今北镇)到开原地段。

究其原因,辽东长城的修建一开始是为了防御被赶到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的反扑和侵扰,于是在最容易受到攻击的辽河河套地区最先修建了防御工事。

蒙元势力“拦劫驿站”,“入境剽掠”,而“辽东边备废驰”,“守军城堡散落,不相呼应”。

“有明一代,自王翱、毕恭而下,汲汲于辽东之经营,倚山筑墙,依水建栅,堡台墩空之属间里而起。使士卒得望峰相引,合阵为抗,以有定之兵,而制无定之寇,以此防夷,似已得策。” (潘承彬《明代之辽东边墙》)

解决了当务之急后,明朝则从山海关外一直向西修建了到广宁段的长城,一直到成化年间,耗费了大约三十年,终于将辽东长城连成了一片。

明宪宗痛打了女真人后将长城修到了鸭绿江

草原势力一直是此起彼伏的,蒙古在东北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辽东的女真人又开始崛起了。

到了明宪宗的成化年间,现有的辽东长城只能防御北方,而东方的大明国土则暴露在了女真人的刀枪之下。

成化三年,明宪宗起大军东剿建州女真,因功封为武靖伯的赵辅曾作《平夷赋自序》,“强壮就戮,老稚尽俘……旬日之内,虏境以之萧条。”

既然大军犁庭扫穴般地摧毁了建州女真人的主体,大片土地自然不能听之任之地放着让逃往深山老林的女真人再卷土重来。于是由辽阳副总兵韩斌主持修筑了从辽东抚顺 “东洲堡”至本溪“草河堡”共“十堡相属千里”的辽东边墙。

与此同时,开原守备周俊又开拓了“柴河抵蒲河六十余里”的辽东长城段,主要经由开原镇北堡到铁岭间。此后,又有开原兵备道黄云增设开原“永宁堡”,铁岭“镇西堡”、“彭家湾堡”和“白家冲堡”,连接四堡的边墙计约200余里。

辽东长城 明朝修了二百年 清朝花几十年就拆光了 史书里还不许提

大明朝耗费二百年才完成了辽东长城的修建

数年间,辽东长城东段的主体工事便告完工。辽东长城就从山海关一直修筑到了鸭绿江畔。所以明辽东长城一般被分为三段,从西向东为,辽西段长城、辽河套长城和辽东段长城。

而其后是数十年间,建州女真被大明朝压制的根本没有出头之机。辽东长城保了辽东近百年平安。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打到哪拆到哪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女真重新崛起后,大明朝也到了衰败期。随着努尔哈赤实力的迅速增强,大明逐渐在辽东采取守势。努尔哈赤率领后金政权的大军越过鸦鹘关、清河堡,攻入辽东镇腹地与明军共据辽东时,辽东的长城也就逐渐失去其军事屏障作用。

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满清入关之前的这段时间,因为详知自家的实力,所以满清攻城略地后一直延续着努尔哈赤的做法,就是攻占一处,就毁掉一处,然后将俘虏全部带走统一集中管理。

在前期统一女真各部的时候,努尔哈赤就将女真各部的所有城池全都破坏殆尽,比如攻打叶赫部的时候,努尔哈赤采取的战术就是,一边拆城一边攻击,城拆完了,叶赫也灭了。烧光抢光的政策之下,整个东北的女真城镇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可谓赤野千里无人烟。

明朝末期的辽东镇,有镇城二座,一个是辽阳为辽东都指挥使司驻地。另一个是广宁为都指挥使分司驻地。

镇城下面是东、西、南、北、中五路屯兵的路城。但实际上屯兵之路城只有三座,就是南路之前屯卫城、西路之义州卫城、北路之开原卫城等。

辽东长城 明朝修了二百年 清朝花几十年就拆光了 史书里还不许提

兴城是现今保留最为完整的明代城池

下面设有二十五卫,卫城二十余座。再下面就是卫所,一共127座,此外还有关城十二座,这些大大小小的驻军城镇共同守卫着二千里的辽东长城。

七大恨誓师伐明之后,首战抚顺,掠夺了三十余万人口之后“遣兵四千拆抚顺城”,而后又连克开原、铁岭,同样是将两个城池拆个精光。

皇太极继位之后,一开始仍是延续了努尔哈赤“毁城迁民”的老办法,大凌河、松山、塔山等城全部都被拆毁。

这些兵城原本是辽东镇防御体系的支点部分。明朝辽东镇设立了25卫,据城池二十余座,最后大多数毁于女真拆迁队之手。

顺治末年,奉天府尹上书说,现在辽东就剩下沈阳、辽阳和海城还算完整,其他都成了荒土,

“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全无可恃。”

大批具有防御性质的城镇虽然被拆除,不过对于辽东长城,满清并没有完全废弃,而是将其改造为“柳条边”。

经过数十年的改造,跨越东北的人字形“柳条边”将关外大地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经济生活区。简单说就是东北方的渔猎区,西北方的游牧区和南部的垦殖区。这种隔离状态,使得“龙兴之地”上生活方式不同的各类族群能各安其职,少有摩擦和内乱,安定了一百多年。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