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9 05:50:55
  • 栏目:历史
  • 来源:上卿子彧
  • 7629 人围观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公元189-190年大概是东汉天下最后的和平时光了,因为190年袁绍等人便联络了声势浩大的关东联军,开启了东汉末年全面纷乱的世界。这一年,虽然天下还能保持勉强的和平,但是东汉帝国的首都洛阳,却发生了许多大事。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1.1 董卓为何敢于废立?

如果要说190年东汉帝国的大事,那莫过于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了。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董卓废立

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汉灵帝死前的189年,董卓全部职位不过是前将军、并州牧、斄乡侯而已,根本上不了东汉帝国的庙堂。

董卓应何进之召,又恰巧迎刘辩、刘协于北芒。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董卓便骤掌东汉朝堂、废长立幼。

很多人以董卓军力强大为全部的理由,然而在讲究“高风亮节”的东汉,强权并不是权力唯一的凭借甚至不是最强大的凭借。事实上,董卓也是在朝堂上宣布了这一消息(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得到了除卢植以外的公卿们,表面上的不反对(公卿以下莫敢对),才敢做这件事的。

董卓并不是莽夫。既然敢当着百官宣布,并不顾名望颇高的卢植的反对,董卓应当是做足了功课的。在废立当天,为刘辩解下玺绶、奉陈留王刘协为主的,正是当朝太傅、曾经是董卓的上司、出身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的袁隗。

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在朝会得到卢植反对以后,董卓私下里找到袁隗征询意见,得到了袁隗的首肯(隗报如议),董卓才最终成功的废立了皇帝,成为东汉帝国最后和平时光里的主宰。

这说明,董卓为了做这件事,还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之前,董卓竟然还私下里单独咨询过另外一个人的意见。

顷之,卓议欲废立,谓绍曰:“天下之主,宜得贤明,每念灵帝,令人愤毒。董侯似可,今当立之。···”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横刀长揖径出。悬节于上东门,而奔冀州。-《后汉书·袁绍列传》

大意是说,董卓想要废立黄帝,先咨询袁绍的意见,袁绍虚与委蛇说要与叔父袁隗商议。董卓听出了袁绍反对的意思,想要强行逼袁绍同意,双方剑拔弩张。袁绍害怕,弃官逃奔冀州。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袁绍挥剑,第二天却出奔冀州

裴松之认为,这段记载言辞有所夸张。然而从袁绍出奔的事实来看,的确发生了这样的事实。

连德高望重的袁隗都是后知后觉,为何子侄辈的袁绍,竟然得董卓如此重视,竟要事先与之商议?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2.1 政治新星袁绍

我们说熟知的袁绍是在河北和官渡,然而,袁绍的发迹史,早在灵帝之时。

袁绍少年时即被东汉征服征召成为一名光荣的郎官,后来出居濮阳县长,丁母忧而去官。这一去就是六年,丧期满后,正值党锢之祸,袁绍便隐居洛阳不仕,凭借四世三公的家世和之前为官的清名,广泛结交名士,特别是党人,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袁绍这招很是管用。袁绍“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即使如此,宾客“莫不争赴其庭”。可见当时袁绍的名望。

这引起了当权的宦官们的忌惮,中常侍赵忠便通过叔父袁隗警告袁绍。正好大将军何进征召幕僚,袁绍应命为椽。

这之后,袁绍先后任职侍御史,虎贲中郎将。这段经历让何进将袁绍视为心腹,后来何进所做的很多事都能看到袁绍的影子。

不久,汉灵帝为了削弱何进的权力,建立自己的军事力量,在西园设置了著名的“西园八校尉”。这支军队在灵帝晚年,威权甚至比何进还要大。蹇硕为上军校尉统领诸军,袁绍为八校尉中排名第一的中军校尉。

汉灵帝死后,何进在与蹇硕的斗争中取得胜利。而袁绍也跟着加官进爵,成为司隶校尉。

汉末的司隶校尉,是京畿地区的监察官。虽然地位不显,却拥有实权。汉桓帝时期,除大将军梁冀,正是司隶校尉张彪率军围了梁冀的大将军府,最终功成。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东汉末年的政治新星袁绍

此时,宦官势力未铲除殆尽,何进有所图谋。而袁绍又是何进心腹,因此何进给予袁绍的威权,更为加重。

因此,在189年的东汉,袁绍是洛阳城里一颗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

2.2 权力空白期

何进谋诛宦官,却被宦官杀死。这没有让摇摇欲坠的东汉政府平静下来,反而成为东汉士人与宦官爆发大决战的起点。

袁绍之弟袁术,时为虎贲中郎将,率领虎贲军士烧宫门而入。宦官们劫少帝与陈留王刘协出宫。袁绍与叔父袁隗矫诏杀了与宦官亲近的樊陵与许相等人。而后,袁绍凭借手中司隶校尉的威权和军队,将宫中剩下的宦官屠杀殆尽,杀了2000余人,许多没有胡须的宫人也被杀死。

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绍遂闭北宫门,勒兵捕宦者,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至自发露然后得免。死者二千余人。-《后汉书·何进列传》

第二天,少帝刘辩、陈留王刘协在董卓等人的护卫下还宫。此时,何进、宦官皆死,皇帝年少素无威望,东汉政府进入了一个短暂的权力空白期。

那么,此时的洛阳,哪些人有资格角逐东汉权力的最高宝座呢?

无疑,相比于初来乍到的董卓,袁氏家族才是第一人选。

从官职和权力上看,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袁绍是司隶校尉,掌握京城的实际控制权;袁隗为三公之一的太傅,德高望重;袁术也在京中,任虎贲中郎将。

同时,在逐杀宦官的过程中,袁氏表现十分抢眼。

而且,袁绍未必没有这样的想法。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因为引外兵进京这个主意是袁绍给何进出的,而董卓偏偏还是袁隗的故吏。作为大将军,何进其实不需要这样做,袁绍也未必不知道。甚至何进听从后又有所犹豫,袁绍为了坚定何进,再次劝谏。因此,何进把袁绍当做心腹,而袁绍此举却透着古怪。

而恰恰,此时的局势,对袁绍十分有利。

然而后来的事实告诉我们,袁绍不久就处于被动。董卓咨询袁绍、争取袁隗固然说明袁氏势力庞大,然而叔侄俩的反应却很能说明问题。

面对董卓的逼问,袁绍虽当面反对、却不得不避逃冀州;袁隗更是屁都没放一个,直接同意了董卓的废立之举。这些现象说明,主动权已经牢牢掌握在董卓手上。

那么,拥有一手好牌的袁绍为何没能上位,反而让董卓成为了汉帝国的主宰呢?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3 军阀董卓的政治手腕

189年,董卓的运气实在是好极了。

董卓一直不安心做一个地方军阀,何进便召外兵进京了。董卓在洛阳无根无基,皇帝居然被挟持出了宫,而且正好送到了董卓的手上。董卓进京的军队不过3000,正好何进死了,部下纷纷投奔而来。

有了拥立之功,有了扎实的军队,董卓开始有了争夺的资本。

历史上,从没有一个政治家完全靠运气成就功业的。在表面好运的背后,是军阀董卓精心的谋划。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董卓虽是军阀,却很有政治手腕

董卓在凉州有了军队,便逐渐的不安分起来。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董卓以边患未平而不就。东汗政府到处焦头烂额,竟然随了董卓。

董卓之弟董旻时为奉车都尉。有他在观察洛阳,董卓这才“恰好”遇到了少帝一行。何进死后,董旻又挑唆军士杀了何进之弟何苗,除掉了何进军事上的最佳继承者,给董卓留下了机会。

由此可见,董卓虽然是袁隗的故吏,却不是个安分的军阀。袁绍却偏偏怂恿何进征召了这么个人。

而进京后的军阀董卓,更显示了他卓越的的政治手腕。

董卓3000兵力肯定难以震慑洛阳众人,董卓便命令军队夜晚悄悄移营城外,白天再开进洛阳城。得益于东汉元老军事干将大多被雪藏,达官显贵们以为董卓的兵马源源不断,纷纷被震慑住了。

初,卓之入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后汉书·董卓列传》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这一招的高明之处不仅在短时间的迷惑众人,而在于让洛阳城里无主的实力派动心了,比如何进的余党和并州系的将士。

并州系老大是丁原。当年蹇硕欲强大中央军时,并州刺史丁原便派张辽等人进入中央军。何进谋诛宦官时,丁原更是亲自带兵进入洛阳,被任命为执金吾。从丁原的种种行为来看,他的政治后台是何进。虽然军力强大,但丁原的并州系政治根基同样不深,并不具备单独上位的实力。

董卓直接收服丁原失败,便收服了并州系的二把手吕布,并指使其杀了丁原。这样一来,张辽等并州系将士在洛阳失去了根基,大多跟随吕布归附了董卓。加上被同样无主的何进余兵,

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后汉书·董卓列传》

子彧无意美化董卓。但董卓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先虚化一招,等到大家发现之时,已经收服了并州系和何进余党的董卓已经有了真正碾压群雄的实力。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并州系的归附,让董卓有了碾压群雄的实力

而后,既有实力,又有功劳(迎帝及陈留王)的董卓,很快摇身一变,成为了东汉政府的高级官员司空(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

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董卓完成了实力的积累与地位的上升。可以说,当董卓向袁绍咨询的时候,曾经拿着一手好牌的袁绍已经没有太大优势了。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4 最好的机会

过去的这一段时间,是袁绍及袁氏家族极好的机会,甚至说,袁绍拥有的不止一次机会。

当董卓在城西听闻少帝在北芒的时候,急忙前去奉迎;而袁绍此时正封闭北宫、酣畅淋漓的屠杀宦官。

当董卓刚刚进入洛阳时,羽翼未丰之时,外出募兵的鲍信回到洛阳,对董卓的意图看的明显,告诫袁绍说,董卓拥兵自重,明显有所图谋,如果不先下手,早晚遭殃。现在董卓疲敝,正是好时候。然而此时,袁绍大概是因为董卓的移营之计而害怕,竟然不敢动手。鲍信惧祸,带兵离开洛阳。这段记载同样可以证实袁绍也心怀异志。

及卓将兵至,骑都尉太山鲍信说绍曰:“董卓拥制强兵,将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及其新至疲劳,袭之可禽也。”绍畏卓,不敢发。-《后汉书·袁绍列传》

董卓的董卓很快,不久,董卓就找到袁绍,他们之间发生了那段著名的对话。“天下健者,岂唯董公?”这句话暴露了袁绍真实的想法。但此时,袁绍已经丧失了最好的机会。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袁绍既已被董卓威慑住,第二天就远走冀州。而留在中央的袁隗手中无兵,空有名声威望,却不敢不听董卓的。因此这才发生了文章开始的废立之举。

这是为什么袁绍逃出洛阳之后,迫不及待的要发动大军讨董。

当袁绍的檄文传到冀州的时候,冀州牧韩馥问他的左右,助袁氏乎?助董氏乎?这句话很耐人寻味,韩馥的想法未必就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或许正是袁绍压在心底的想法。

袁绍一方面被董卓的动作吓住了,害怕跟董卓硬拼会有风险,另一方面逃出洛阳后,又不甘心权位的丢失。

这种既不想沾染任何污点,冒任何风险,却又总是想坐收渔利的思想,是袁绍丢失了这次袁氏最好的机会的根本原因。

酸枣联成立之后,袁绍军事上不积极作为,却费尽心思拥立刘虞为帝。更是说明了袁绍的这种既相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思想。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袁绍的悲剧是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

子彧说

董卓进京后,最大的对手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丁原,而是袁绍。然而,本来炙手可热、拥有大好机会的袁绍,既想拥有权力又不愿意冒任何风险,在何进死后的权力空白期最终坐失良机。这才导致了董卓的顺利上位。

袁绍既然丢失了机会而又不甘心,董卓既然费尽心机坐上了权位,自然不可能乖乖服从袁绍。那么,伴随袁绍和袁氏家族丢失了主宰天下的最后机会的同时,也丢掉了东汉和平的最后一丝希望。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参考资料:《后汉书·董卓列传·袁绍列传·何进列传》《三国志·卷六》《资治通鉴·卷五十九》

本文为子彧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没看过瘾?头条搜索栏,满足你的所有的小愿望。

打开头条app,在最顶端点击输入“袁绍”,即可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既相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汉末军阀。

董卓和袁绍:谁才是东汉纷乱的最大推手?解析东汉最后的和平时光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