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天安门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1 00:09:09
  • 栏目:历史
  • 来源:朝阳阿力
  • 6751 人围观

百年沧桑天安门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蒯祥。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图为清末时期天安门上色照片。

百年沧桑天安门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承天门建成,为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因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命名承天门。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这张照片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时,在天安门挂起招牌,设立大典筹备处。

百年沧桑天安门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8月15日,美军试图用野战炮轰开天安门的城门,但没有成功。后来在紫禁城东面攻城的日军工兵送来云梯,美军才得以登上天安门城楼,并在城楼上升起了星条旗,成为首占天安门的侵略者。这张照片印证了百年耻辱。

百年沧桑天安门

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图为清末时期伤痕累累的天安门。

百年沧桑天安门

明天顺元年(1456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焚毁。明成化元年(1465年),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由蒯祥设计并领衔重建了承天门。此次重建后的承天门,只是由原来的东西宽5间、南北进深3间,扩大为宽9间、进深5间,形制上由原来的牌坊式改建成宫殿式。承天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是当时北京城里最大、最高的一座门楼。本次重修,也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这是民国时期的天安门,上面悬挂着蒋介石画像。

百年沧桑天安门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再次被毁。次年再次重修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并更名为"天安门",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康熙年间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修缮。这是民国时期的天安门。

百年沧桑天安门

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百年沧桑天安门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炮轰天安门。这是民国时期的天安门。

百年沧桑天安门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1年,结束逃亡生涯的慈禧回到皇宫中。照片可见大清门和远处的天安门。

百年沧桑天安门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戴前清逊帝溥仪复辟,天安门前再现龙旗。

百年沧桑天安门

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为彻底解决天安门城楼几百年来积存下的种种问题和不安全隐患,将旧城楼拆除。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这是2019年9月的天安门。

百年沧桑天安门

这是2019年9月的天安门。新中国的天安门重新焕发了青春,无比壮丽。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