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1 12:54:05
  • 栏目:情感
  • 来源:哈蒙德Hammond
  • 7811 人围观

一、依然被早起折磨


最近早起事件风生水起,大家都觉得,只要早起了,我就一定能利用好时间,比别人多做一点事情,但很多人并没有太大的效果,时间也没有利用起来,反而把精力都整没了。


最近朋友又跟我抱怨了,他说,自己上下班总是堵,工作时任务总堆一起,动不动就加班,回家还得带娃做家务,根本没有自己的私人时间,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这可怎么办啊!


一天当中要做的事情实在太杂了,明明自己有好多想做的事情,尽管算起来一天有好多零碎的时间,但能做自己事情的机会真不多,如何才能利用好时间自我成长,加入能排除外界的干扰包括公司任务,上下班通勤,家庭小孩管理等,很多事情就都有时间自我利用了。


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于是大家觉得:唉,早起就对了,你养成早起的习惯,空气好,世界静,脑子休息的刚刚好,自己想干嘛就干嘛。


你看人家香港首富李嘉诚,不管昨晚几点睡,他都坚持自己的定律,5:59分起床,然后早早的去到公司,跟着员工一起签到。于是,大家都纷纷提倡早起,毕竟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生命。


我们来梳理一下,六点起床,八点上班,期间有两个小时的时间,穿衣洗漱做早餐,得花费半个多小时,路上还得通勤,有的人连通勤都得花一个小时左右,剩下自己的时间其实真的不多。如果一天中把最好的愿望和最重要的事情寄托在早晨,那我们应该怎么分配呢,好像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分配自己的事情,所以你还是觉得不应该仅仅只需要早晨这份时间,


李嘉诚早起,人们看到的只是他的高度自律,而他看到的却是早起的那段属于自己的时间,做属于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自己的“第三空间”,如果没有理解和利用自己的第三空间,早起也只能是浪费精力。那么该如何理解第三空间,以及如何制造更多的第三空间,已经显得很有必要。


二、对于“第三空间”的定义,技巧把握


在《人生护城河:如何建立自己真正的优势》这本书中提到第三空间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能让自己独处的时间。


第一:特定时间段


这个空间与时间相关,而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空间。比如你觉得咖啡厅是第三空调,但咖啡厅很吵的时候就不是。你觉得家是第三空间,但只有早上等无人打扰的时候是,其他时间就不算。


第二:与自己独处。

与自己独处是第三空间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是与自己独处,那就不算。


任何特定时间段与自己独处就成了第三空间,这是第三空间的虚拟化。


第三空间其实就是与自己独处的时间。在慈怀读书会主编撰写的《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一书中写到: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而独处又是第三空间的必要条件。


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即使外向的人也会时不时需要个人独处的时间。

01、独处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很多人当被问道有什么爱好时,往往不能及时答上来,因为你很少静下心来思考到底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该做什么。


02、科学研究表明,喜欢独处的人更加的独立。如感情上的独立,身上的焦虑和负担,这些只有自己能解决的事情,最应该独自思考。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他失恋那几天,不管多少亲朋好友,说多少过来人的话,怎么哄,他压根都听不进去,但忽然有一天早上,他说自己想了一晚,发现自己还是应该好好生活,积极向上。这一晚的力量就是独自思考的力量,自己才能说服自己,可见独处的好处。


03、独处能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百事可乐董事长兼CEO史蒂夫.雷尼蒙德最喜欢早起然后在跑步机上跑6英里,甚至表示自己从来不会入住没有跑步机的宾馆。也正是因为喜欢独处的时间,这段时间真正属于自己,运动只是一个配合自己独处的任务。


早起的本质是为了制造第三空间,如果我们能再更准确的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任务分配在第三空间,这样就能最大效率的使用时间和高效的完成任务。


很多人因为各种条件和琐事,早晨留给自己的个人时间根本不多,所以,制造第三空间和分配第三空间,如何才能在24小时内制造更多的第三空间,你需要先明白你一天有多少件事情,你需要多少个第三空间。


三、运用时间四象限,巧妙分配第三空间。


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时间管理四象限表格是由美国科学家科维提出来,把工作按照四个不同的紧急和重要程度区分,四象限法则对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观念是应有重点的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地放在处理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上,这样可以做到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但生活中也需要有四象限法则来应对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样才能及时处理和自我优化。


人们能很好的分配一、三四象限,如处在第一象限中,工作学习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和作业,第三象限中水电煤气充费、每天的做饭叫外卖回微信等重要但紧急的事情。还有第四象限,游戏看剧兴趣爱好等一些可有可无的待处理现象。


这些事情我们都能够自然而然被生活妥妥的安排,唯独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它不紧急,却很重要,又因为他需要自己安排时间和制造机会,所以经常会被照顾不到。


所以,有规律的安排第二空间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需求。


我的一个朋友,假期时就励志要考上CPA,老早就想着自己万一考上了小日子就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后工作收入都不是大问题。


当他真正要动手学习的时候,问题就来了,如何才嫩自律?怎样才能不被像家庭,工作,小孩等外界事物的干扰?而我发现这个问题的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处理自己的时间造成的。


后来我跟分享了第三空间的思想,最重要的不是拼时间,而是要学的进,记得住,能思考,会总结,能够巧妙的利用时间和环境,很好的将高度自律这座大山给缓解下来了。


李嘉诚说:我喜欢早起,因为我需要听新闻,我还要去打高尔夫球,只有这样,我才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是属于我自己的。


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这其实很好的说明,只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自我反思,自我认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多都把大人物的成功理解成早起其实是很正确的,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大人物早起是为了做什么,能有什么事情比睡眠更重要,什么思想决定了他们的自律,这才是我们应该更多考虑的事情。


中国富豪王健林也曾表示,自己不出差的时候也会早早的来到办公室,把这上班前的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利用起来。主要还是因为这段时间能实现的事情实在太重要了。


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所以先把最应该把不着急但很重要的事情找出来,再去寻找“第三空间”。而不是通过挤更多的时间做非效率非大意义的事情。


利用四象限法则,找到属于第二象限的事情。


01、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绘画,习书法,阅读练习吉他等你觉得很有必要学习的东西。你可以在自己很无聊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除了游戏躺尸自己还想做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反而能逼你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


02、提前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要有“海星思维”(如果把还行的一个角看下来,它又会长出一个新的完整的角),预备随时被时代抛弃,被公司遗忘,真正有能力的人就应该通过努力,自己选择公司而非公司决定你的去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提升自己。


找到自己该做的事情就能明白自己一天中需要多少的第三空间,如何制造应有的第三空间,后面我会给出相应的建议。


四、用效率提时间,用空间换生命。


我之前的苦恼是每天都很忙,但忙碌的时间大都花在工作和家庭上。剩下的就是睡觉、吃饭和通勤时间。唯独没有打开自己的“第三空间”。后来我发现,这个第三空间虚拟化的想法彻底的打开了我的思路。按照这种思路,我可以很轻易的在家,办公司,通勤的路上,路途中,酒店找到自己的第三空间。


举个例子。比如我的愿望是每天有三个30分钟,第一个三十分钟我想用来跑步,我知道这能给我带来很好的健康;第二个愿望我想用来听电台,比如懒人听书,喜马拉雅,蜻蜓fm等;我的第三个愿望我想用来和自己说说话,把自己想说的事情记录下来,也就相当于写作。


当我顿悟之后,我发现其实这都能找到时间,而且其实只要三十分钟就能收获很大。


我们对于人生发展至关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找到固定的时间去有效率的学习,比如之前说到朋友想考CPA的事情。每天去做,这就是为关键的少数事情创建固定、舒适的第三空间。


而精力管理理念强调我们应该去管理精力,而不是单纯地管理时间。对于那些需要静下心来完成的事情,一定要配上一个合适的第三空间,一个能让你静下心来、不经干扰、与自己相处的时空。它不是固定的时间,也不是某一个固定的物理空间,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是时空组合。


第三空间是一个你与自己真正相处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做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包括运动、阅读、写作、画画、冥想、投资理财等。

很多对人生重要的事情,都属于上述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在时间管理的第二象限。这些事情平时找不到时间去做,第三空间恰恰是为第二象限的事情而生,这是第三空间之所以重要的根本原因。


如何创建自己的“第三空间”?我给出6点参考建议。


01、把你人生中目前最重要的3件事情列出来,一定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健身,阅读,还有你一直想要培养的兴趣爱好,如书法,绘画等。


一开始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三件,但不能很多,事情一多你就应付不过来,也做不到长久的坚持。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我喜欢写作,我的愿望是通过写作找到自己的乐趣和稳定的副业收入,所以我会把每天读书半小时,每天记录自己思考作为半个小时列出来,所以早上我会给自己留下半小时,而睡觉前我也会给自己留下半小时。


02、找到那些与自己独处的时间


《科学》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论文表明,人类的大脑会同时各做一件事情,但不能同时做三件事情,也给我们解释了当人类面临一长串选择时,会做出不明智的选择。


所以这也是我们最好只列出三件事情的原因之一。


除了早起的个人时间,睡觉前的个人时间,咖啡厅奶茶店等特定场所的个人时间能作为自己的第三空间外。其实还有很多第三空间,例如上班自己开车的情况下,听书也算是读书的一种,依然拥有半个小时,做饭时也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依然可以用来听听音乐,还有每天给自己留三十分钟到健身房,这些都算自己的第三空间。平均分配给三个事情。


03、不影响第一和第二空间为大前提。第一空间是你的家庭,第二空间是你的工作学习。如果过于强调第三空间而导致本末倒置,势必会引起家庭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


如果自己本应该做的事情都做没完成,更别提做更多感兴趣的事情了。


04、一个第三空间只做一件事情。比如用早起的半个小时作为第一个第三空间,最好只用来做你想做的一件事情。


如果一个空间内你做两件事情,不仅在分配时间过程中耗费时间,做的事情也不够深度,好比你刚锻炼完而是分钟就让你去用心读书写作,那从运动过程到学习过程一定需要大量时间才能转换成功,你才能把心思投入到学习。


05、赋予仪式感。采用特殊工具辅助自己,让自己得到物理上的反馈。你早上阅读了半个小时,那你可以用笔记录下来,或者给自己拍个小视频纪念一下。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仪式感就是让自己平淡的生活变得有意义。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相同。


给自己的第三空间赋予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增加任务的仪式感,让自己的没意见有意义的事情与普通事情产生特殊感。比如写作的第三空间,阅读的第三空间,跑步的第三空间。朴实直观,但很有意义。


06、阶段性总结,如一周复盘一次,将自己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总结一遍,方便之后改良。

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毕竟所有错误的发生都是由于疏忽,所有成功的结果也都不缺工匠精神。


李嘉诚、王健林:我用早起骗了你们三十年


每天工作六小时不一定比十小时有效,看完一本书不一定有研习半本有用,只有在最好的时间做重要的事情,才能表达我们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如果你也遇到短期内计划经常无法完成,或者经常重要的事情太多而手忙脚乱,恳请你尝试我的建议,如果觉得有用,也希望你分享来帮助更多的人。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