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中国画家的印度情结 印媒:用画作讲述中印故事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1 13:26:54
  • 栏目:国际
  • 来源:参考消息
  • 5711 人围观

《印度快报》网站11月26日发表报道介绍了一位数十年前用画作记录中印关系的艺术家的故事。报道摘编如下:

当常秀峰1947年前往寂乡投师印度著名画家南达拉尔·博斯学习绘画时,印度还在英国统治之下。他在印度一待就是14年,直到1961年遭到驱逐。

“当时去印度是非常困难的,”他的儿媳、正在北京大学举行的常秀峰作品展的策展人王一珠(音)说。“当时有许多中国人移居到了国外,在印度居住。常秀峰假装自己想到加尔各答一所中文中学当老师,这样他的签证就获得了批准。”

在纪念2020年中印建交70周年之际,常秀峰在印度期间创作的60幅画作中的20幅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展出。虽然一些作品的灵感来自他印度同事的作品,但他的画作记录了孟加拉邦的日常生活以及鸟类和野生动物的情景。这场名为“和平之乡”的画展追溯了两国之间的文化和艺术交流,重点展示了常秀峰的画作以及他的叔父、学者常仁侠在访问印度时的著述。

在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指导下,常秀峰32岁时赴印度的艺术学校学习。王一珠说:“当时,这所大学有中国学生和老师,但大多数人学习的是文学和佛学。没有人学习艺术。他通过临摹包括微型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印度古代绘画进行学习。他还担任中文高中的校长,开始教授中国艺术史和文化课程。”

研究常秀峰生平的上海纽约大学历史学教授沈丹森说,在讲述中印故事时关注那些被遗忘的人们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说:“我们总是谈论两国的著名人物,比如泰戈尔或徐悲鸿,但许多不知名的人也同样重要。”

他说:“徐悲鸿没有真正接触印度风格的绘画或印度画家,但常秀峰却更多地从事了对印度艺术流派的实践。他向印度风格的绘画学习,并把它们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他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印度艺术中汲取灵感的中国艺术家的一员,这导致了有趣的艺术协作,这些协作是中印关系中较少被研究的方面。”

沈丹森说,常秀峰与印度三个不同的地方——加尔各答、寂乡和噶伦堡——有过联系,这三地有不同类型的华人社区。在离开寂乡后,常秀峰与一个家在加尔各答的中国女子结婚,后来在噶伦堡的中华学校任教。

王一珠说,她对出国学习艺术的中国留学生的研究激起了探索自己公公的画作和旅行的兴趣。她说:“尽管有很多关于去日本或法国的留学生的研究和文章,但没有人对当时前往印度的留学生有很多了解。我们希望明年把常秀峰的画作送到寂乡展出。” (编译/曹卫国)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