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王宫被烧毁,为何中国人更该心痛?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01 14:17:18
  • 栏目:国际
  • 来源:补壹刀
  • 9547 人围观

执笔/冯钺

加州山火未灭,10月31日凌晨时分,在太平洋对岸的冲绳,又烧起一把大火,琉球王国都城遗址首里城正殿、北殿和南殿全部被烧毁。琉球最重要文物遭受二战之后最严重的摧毁。

和加州山火相比,冲绳大火不仅仅是离中国更近,而且更有着特殊的渊源。这是今天日本的土地上,最后一块“中国符号”的物理载体。在王宫中保存着当年琉球王室与明朝的文书往来,都是中文的。琉球在历史上是中国的藩属国,后被日本入侵。二战后,冲绳曾有机会交由中国托管,可惜国民党政府不争气。

琉球王宫既是这些历史的见证者,其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它被付之一炬,了解这段历史的中国人心里隐隐作痛。

据资料记载,首里城始建于15世纪,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于16世纪建成,成为琉球王国时代的王宫,是琉球王国政治和权力中心。这座古城以红漆为主,南北走向,布局依照明清的紫禁城作为蓝本而建,以中国文化为主,融合了当地的建筑风格。

燃烧的首里城

琉球王宫里各个门的名称上也颇有深意。“守礼之邦”就刻在牌坊式的门上,意味着琉球国遵崇中华礼节,奉中华为正朔所在。其他的如欢会门、广福门等都体现着中华文化的深刻影响。

首里城正殿

早在公元三世纪的中国三国时代,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率大型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琉球群岛。近代很多文章,甚至我们的官方文件、教科书将夷洲指为台湾,是不准确的,这主要是受甲午战争后日本侵占台湾的随军学者有意曲解中国典籍的误导(关于夷洲是琉球群岛的观点,已有长文论证)。

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西方国家和日本在侵略别国时,都会带上各种专业的学者,这么做恐怕不只是为了学术研究。

卫温率大型船队

关于夷洲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出现过多次,这一称呼主要在隋朝以前使用,从隋朝开始,随着中国人对海洋了解的大量增多,开始使用流虬、流求、琉球等同音词来具体称呼已知的确切岛屿,这里的流求、琉球、流虬等同音词便是指今天的琉球群岛,而夷洲这类泛指的词汇在隋朝以后则较少使用。

夷洲到底是何义,是指哪里?

首先我们需对中国古代夷字的内容有所认识。在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族群有不同的称呼,东方称东夷,北方为北狄,西方是西戎,南方谓南蛮。那个时候的东夷指居住在今天淮海至黄海、东海边一带的群体,有淮夷、山夷之说。

其后随着朝代更迭,族群不断交融,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对“夷”的称呼逐渐扩展和转移到了海上,出现岛夷之说。“洲”的意思历来很明确,指水中小岛。“夷洲”就成了对海上远处岛屿的称呼。早期的夷洲是一个泛指,包括琉球与台湾都可以叫做夷洲。

三国时代的琉球国

隋朝时,隋炀帝派朱宽到达琉球,抚慰当地,并正式称之为琉虬,因从海上望去,万涛之间,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名琉虬。这意味着原来的夷洲从此有了正式名称,而这个名称是中国隋朝给定的。唐朝撰写《隋书》时改为“琉求”。后来的《元史》又写作“琉求”。

可见从三国时起,琉球就与中原开始有了联系,而不是主流观点所认为的从明朝时起,琉球才与中原有了联系。到隋朝时随着中国航海技术的提高与发达,琉球与中原的来往就更密切了。至于后来的唐宋元就更多了。琉球群岛上原来分为多国,后来逐渐统一,成为琉球国。

明朝时琉球国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直到19世纪末,一直都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历代君主都向当时的中原王朝宣誓效忠,并接受册封,每年或每隔几年派人例行进贡。每当琉球的老国王薨世,新国王即位时,都会向当时的朝廷奏报,同时请朝廷派员前往确认其合法地位。

因此琉球无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都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琉球人也一直以中华文化为学习榜样。而对中华文化的尊崇也表现在了琉球王宫的建设上。

日本从17世纪就觊觎琉球,开始派兵入侵。到了19世纪末,清朝国力衰微,日本派兵将尚氏王朝的第19代国王尚泰逐出琉球王宫,开始设立冲绳县。后又侵略朝鲜,侵略中国并强占台湾。这时的清朝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顾不暇。

琉球最后的国王——尚泰王

20世纪上半期,日本数十年间不断对外扩大侵略,终至1937年全面侵略中国,这时的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年3月,美军进攻琉球,一般文章认为当时岛上的日军几乎都自杀了,原住的老百姓大多也被日军强迫自杀。这其实是有意识、有步骤的消灭原来的琉球人。

日本战败后,美军先占领后托管了琉球群岛,在岛上设立军事基地。1971年美国私自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遭到海峡两岸的一致反对。我们要注意的是,当时美国是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而不是将主权交给日本。

美军在琉球的军事基地。

盟国在针对日本的几个重要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两次提出将琉球交给中国,但未获正面回应,此事遂寝。《开罗宣言》提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除此之外,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在《开罗宣言》的基础上,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布《波茨坦公告》,对日本的领土做了更明确的规定,第八条写道: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小岛在内。

《开罗宣言》英文版

公告明白无误的规定,日本国土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其本土四岛,二是由“吾人决定之小岛”。“吾人”是谁?当然是制订公告的三方中美英三国,而且重点在于“由三方协商决定”。

二战结束之后,琉球群岛在美国的管理之下,直到1971年美国和日本才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将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理。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971年美国只是将琉球群岛的行政管辖权交给了日本,实际上未认定琉球主权的归属。

我们不应将美国和日本《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简称为《返还冲绳协定》或《归还冲绳协定》。无论是归还或者返还,都与英文原文的本意不合。返还、归还两个属于词严重误表,含有强烈的心理暗示意味在其中。

1971年,美国和日本签定的《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英文版本并未使用“返还”“归还”等词语,而使用了“放弃、移交”的用法,而且仅指移交行政管理权。

因为,返还意味着这个地方、东西原来就是人家的,现在只不过还给人家。而直到近几年,我国官方文件、白皮书在提到这份《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的时候,竟然仍特地注明“简称‘归还冲绳协定’”,这一简称完全改变了《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全称的本义。该协定名称的全称中根本就没有出现冲绳二字,明确使用的是琉球诸岛,名称中也未出现返还、归还二字,只是使用了关于这类含义模糊的大概说法。

1971年,美国和日本签定的《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

冲绳是日本人不久前强占琉球群岛后才起的名字,而不是其正式、传统称呼,日本曾多次要求美国将琉球群岛的名字改为冲绳群岛或日本西南诸岛,但一直为美国所拒绝。现在看来,美国非常明白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的含义完全不同。美国这样做的意味值得我们深思。

琉球群岛的地位按道理、法理、历史来讲,其实到现在也可视为未定的。这与当初英国将香港返还中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在将一些英文协定译为中文时,应尤其注意中英语言不同的表达方法。在不少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图上,都以历史上传统的音译Ryukyu Islands标示琉球群岛,而很少使用日本人所起的名称Okinawa Islands冲绳群岛。

反而是我们出版的不少地图还特地在“琉球群岛”上注明“日本”字样。我们的几乎所有媒体,包括国字头的,就在今天上午和今天晚上还在误导成自然的称之为“今天凌晨日本冲绳的首里发生大火”。良可叹也!

固然,发生如此重大火灾,是文物的一场浩劫,大家都非常悲痛,似乎不应有什么阴谋论的想法出笼。但文物、重要的历史建筑,哪怕是复原的建筑,也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和象征。武力的征服可以一时让人被迫服从,但文化的征服则是长久和影响深远的。西方和日本近代以来对征服有很多实践经验,若想灭其国,必先灭其史。

琉球的海滩

有的朋友认为,一些有点年头的建筑不过就是一些木头堆积起来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都应由现代化建筑取而代之,现代化建筑多方便,多时尚。须知,古建筑乃至那些有点年头的建筑,虽然不那么古老,但它们的意义在于它是人们心中的象征,是我们从小到大每天从它旁边路过时的熟悉和亲切,是那种突然一天不见了之后感到的无比怅然。重要的古建筑是无声的文化和教育。

它,在那里,我们就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会思索将来到哪里去。

1895年以来的台湾、二十多年来的香港,都是活生生的摆在我们眼前的文化教育失败的例子。

据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当地县立博物馆馆长10月31日接受采访称,“琉球王国是与中国和日本都有关系的独立王国,而首里城正是其象征。再加上其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对于当地人来说,造成的冲击是十分巨大的。”这就是文化、文物的影响。

不知以后,会不会再建仍充满中国文化意味的新宫。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傅鑫 CM033)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