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下行,除了直接苦寒泻火,还有益气降火、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5 19:59:07
  • 栏目:健康
  • 来源:医尘不染
  • 6863 人围观

火有实火、虚火、阳火、阴火的不同,实火、阳火当泻,泻火法以苦寒泻热,属于最常见的直接针对性治疗,容易被众多医生掌握。而虚火、阴火却不仅不能通过直接的泻火法取得疗效,反而会使火邪更旺。

“引火下行”就是一种治疗阴火、虚火的主要方法。但它又不仅是治疗阴火、虚火为患的主要方法,也是治疗阳火、实火的重要方法之一,所以更需要我们熟练掌握。

引火下行应该包括除了直接苦寒泻火法之外的几种方法。具体运用时它有以下四方面的含义:

引火下行,除了直接苦寒泻火,还有益气降火、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1、向下导火法

即头面部或人体上部有火象,治疗时将火向下引动,以达到祛火的目的。如牙龈肿痛,胃火旺盛,可以泻足阳明经上的内庭穴予以治疗。

由于牙龈位于面口部,内庭穴位于足跗部;牙龈肿痛属于胃火旺盛,火性上炎,足阳明胃经从上往下循行,内庭在足部引动阳明经经气循经从上向下走,故称之为引火下行。

气机顺畅循行之后,气滞、气郁、气阻、气停的问题迎刃而解,故可解除火邪。这种方法在针灸治疗时使用较多。还有如“心火下移小肠”时,治疗上不是使用直接泻火的方法,而是使用将心火导入小便而排除体外。由于心在上,小肠在下,小便下排,故也是一种引火下行的方法。这时治疗的主要对象是实火、阳火。

引火下行,除了直接苦寒泻火,还有益气降火、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2、交通心肾法

因为心为君主之官,心火为君火,是人体动力的启动源,而肾藏精,是人体动力的基础。心在上,肾在下,心火必须既能升又能降,才能开启生命之源。故有诸火皆升,惟心火独降之说。

假若心火不能下降,则出现心火过旺的表现——在下则肾气不能得到开发而出现疲乏无力,下焦寒冷;在上则因心火扰动,心神不安。由此将出现精神疲惫,失眠不安等表现。这时主要使用交通心肾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交通心肾的关键就是将不能顺利下降的心火引下来。故也是一种引火下行。

3、引火归元法

因为肾藏精而主水,心火点拨肾阳而激发肾阴以鼓动全身。若水湿(寒湿)太过,则肾阳受阻,不能与肾阴相合,而安居下焦,肾阳游离无主,弥漫四散,理论上称之为阴火。

此火见水(因为加大了寒湿阻滞)则旺,见火(可以减少或消除寒湿阻滞)则消,故又称之为龙雷之火。

如临床上高血压病人中,由于下焦寒湿而致的,往往使用重镇药物效果不好,西医使用降血压药效果也不十分明显,而使用温下焦法,能使血压明显降下来。还有一些失眠病的人治疗,也是此类方法。

引火下行,除了直接苦寒泻火,还有益气降火、交通心肾、引火归元

4、益气降火法

这在李东垣治疗阴火时常用。应属以升促降法。李东垣从脾胃之气的变化出发认为:“元气与火不两立,一胜则一负。”当元气不足或受伤的时候,阴火就会抬头。

同样邪阴太过的时候正阴就会受制。如《温病条辨》所说:“邪水旺一分,真水反亏一分”。故有补正阳以去邪阳(火热),益正阴以去邪阴(寒湿)之说,李东垣创“甘温除大热”法,让人受益匪浅。我的老师万友生教授对此就颇有研究。

他治疗一老妇的病例就很有代表性:“老妇自云‘火体’,动则‘上火’,眼鼻口中‘冒火’,咽痛如裂,牙痛,手足心热,久治不效,殊以为苦。……其人虽‘火大’,而从不欲饮,得冷反难受。多年来,大便日十余行,且难禁,极度乏力,腰痛尤甚,舌胖淡嫩脉弱。其气虚之象甚著,而前医药多寒凉,以其不效。遂诊为脾虚阴火证。予兼护脾阴、保肺气,三剂咽痛除,诸火尽消,气力增。继服一周,多年痼疾得愈。”


①文中未涉及到症状的具体用药,且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具体症状还应辨证为主。

②图片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