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3 12:51:33
  • 栏目:科技
  • 来源:融资中国
  • 9304 人围观

人工智能领域的这匹黑马,已经被资本和市场共同推至悬崖。

2019年11月23日,国内某AI企业独角兽被曝“未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消息再次刷新媒体和创投圈新闻。

“报道不实!”这是该家公司针对媒体所给出的回复。

可是,真的“不实”吗?

早在2017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就曾透露:“上市是会发生的,而且我们希望是第一个。”此后,有关旷视上市传闻,就会时不时占据各大财经和科技类媒体头条。

去年科创板问世,旷视更以代表企业被列入潜在名单;今年3月,有消息透露,旷视将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集资规模在5至10亿美元;8月,旷视正式递交IPO申请,此后有关上市进度便出现多次传闻——先是被指计划推迟,后被传出获批,再后来是未通过上市聆讯...几经风波,吸晴无数,而又怎一个“乱”字了得。

有观点认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们还处在大把烧钱的阶段,旷视急于IPO,一方面可能是在筹集资金缺口,另一方面或许是迫于资本(退出)压力。上市后,旷视极有可能采用激进策略,投入重金布局换取竞争优势,短期内亏损再扩大以及破发将是大概率事件。

对于为什么是港股而非备受推崇的科创板,一定程度上或许也是因为港股允许AB股结构,也就是“同股不同权”。此前几次融资,旷视创始人的股权被高度稀释,与阿里系更是深度捆绑,而在同股不同权形式下,创始人即便在持股较少的情况下,也可继续控制公司。

如今,旷视科技这匹人工智能领域的昔日黑马,已经被资本和市场共同推向悬崖边上。要么乘风飞翔,要么一败涂地。

李开复眼中“最强的团队”

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由三位毕业于清华大学鼎鼎大名的“姚班”同学成立——创始人印奇、唐文斌和杨沐。

姚班即“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院士创办。能入姚班的学生都是各省理科高考前三名,而姚班学生毕业要么创业要么到诸如Google、IBM等企业任职。江湖故事中,有家企业开出200万元年薪想要招姚班毕业生,但没有人去,最后以千万年薪才招聘成功。

1988年出生于安徽芜湖的印奇,高二时就被清华自主招生进入姚班。2010年,得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机会,得以深度参与到微软人脸识别项目。在发现人脸识别技术d巨大市场后,印奇找到同班同学唐文斌以及师弟杨沐,便开始了创业之旅。

“他们是我多年来见过最强的团队,让我想到了早期的苹果和Google。”李开复曾这样评价三人团队。而在此之前,联想创投总裁贺志强曾找到旷视科技的办公室,对着创始团队说“这几百万你们先拿着,不够尽管说话”。

其实旷视科技的真正崛起依靠的正是支付宝。2014年,支付宝研发人脸识别支付技术,找到旷视科技。2015年3月15日,在德国汉诺威信息展会开幕式上,马云亲自为旷视站台,向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所有嘉宾展示了人脸识别支付技术,由此做为技术提供方的旷视科技,在业内声名鹊起。

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2015年汉诺威信息展马云刷脸

而这之后,2016年谷歌上演人机大战后,全球掀起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浪潮。不管科技界学术界,还是各国政府均将人工智能发展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部分。

站在风口之下,AI企业备受瞩目是毋庸置疑的。旷视科技,这家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网红团队”,与商汤、云从和依图并称四小龙,融资额可以说都是一轮高过一轮,估值也是一家比一家高。也正是因为起点如此之高,任何风吹草动都牵动创投圈的视线。

8年后仍在亏损

2019年8月25日,旷视科技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随着招股书曝光,公司收入、盈利状况等秘密逐渐被揭开,某种程度上,这些数据反映的正是过去几年国内一时风光的人工智能企业发展的画面。某业内人士评价称“第一个爬上岸的人,有可能是游得快的,也有可能是想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不管怎么样,只要爬上岸就露出了底裤”。

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旷视招股书显示,在收入方面,2016年收入6700万元人民币,2017年增至3.132亿元,2018年增至14.269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358.8%。而2019年上半年,人民币收入为9.4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1.1%。

但相对应地,旷视科技亏损也逐年扩大。2016-2018年,三年分别亏损人民币3.428亿元、7.588亿和33.516亿;2019年上半年,亏损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13.3%,且比过去三年亏损总额还多。

对此旷视解释称,亏损主要是由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则可以反映公司正常的经营活动。但事实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创新企业们融资越多、估值增长越快,越会录得大额亏损。简单理解,就是把投资人入股后增值的部分计算进去。

2019年5月,旷视科技申请上市前不久刚刚披露过一笔7.5亿美元D轮融资,尽管未披露此轮融资后估值,但预计会在40亿美元左右。那么连年亏损的旷视,巨亏下真的能支撑起百亿美元估值吗?

成也安防,败也安防

旷视科技最早以“Face++”的名字为外界熟知,官网显示,其业务包含算法引擎、核心系统、硬件,以及数字化的解决方案等产品。目前,旷视科技涉足了三大行业,第一是AI+金融,第二是AI+安防,第三是AI+手机。

招股书显示,旷视科技业务主要在物联网领域,包括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部分。2019年上半年,三者各自营收占比重为21.8%、73.2%和5%。

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其中,个人物联网业务主要指为智能手机厂商提供身份认证、优化摄影等功能,以及金融领域的身份验证服务,收入来自于Face ID解决方案及Face++平台,即通常所说的技术服务费。城市物联网业务主要指在机场、地铁站等场景中提供物联网设备(主要指摄像头)的部署及管理服务。供应链物联网主要指物流场景中提供旨在提高效率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在客户方面,旷视主要客户来自于政府部门采购,还有部分集中在阿里、蚂蚁金服、富士康、联想、凯德、华润、中信银行等国内各细分领域龙头。

具体而言,在金融领域,背靠投资方阿里,旷视与支付宝、北京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等2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为其提供刷脸登录APP、远程开户服务等服务。而安防领域,主要付费客户就是政府,通过整合人脸识别门禁、天眼监控系统、动态人脸识别监控、人证合一等多种技术,为公安、边防等部门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此外,在公共出行领域,旷视为滴滴、e代驾、易到、神州租车提供了人脸识别技术,对司机身份进行核验,这是云从、商汤和依图三家较少涉足的领域。

从某种程度上,这些散乱的业务似乎也在说明着旷视科技尚未找到十分清晰的系统性营收路径,“打一枪换一地儿”的“游击战”打法应该是ToB企业的兵家大忌。

另外,对于ToB企业而言,大客户始终是把“双刃剑”。

从其财务数据来看,2016年时,旷视应收账款还仅有2259万元,2018年已经增长到10.94亿元,2019年上半年为15.44亿元。应收账款激增的主要原因,则正是因为安防领域下游供应商的回款缓慢。

某业内人士表示,“每年这个领域的比赛都很多,但技术大同小异,最后拼的还是价格、关系。”

“目前,机器视觉最大的应用场景是安防,主要依靠政府采购,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回款,公司96%的订单来自于政府项目,遇到关键人员离职,或者领导改选换届,项目很容易就会烂尾,抗风险能力很差。”招股书也显示,一旦政府在智慧城市方面的预算减少或市场开拓不力,旷视营收将受到较大影响。

事实上,旷视科技应该是最早一批开发人工智能安防产品的企业,但是尽管增长较快,前景却远没有那样乐观。

一方面,旷视科技的安防业务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近3倍,其毛利率并没有因为更好的规模效应而出现上升,反而同比下滑4.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在AI+安防领域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双寡头的格局已经持续数年,旷视的市场占有率7.4%,还远低于两者,而能否打破这种格局,存在着很大疑问。

资料显示,旷视的科研人才主要来自清华、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国际顶级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来自谷歌、阿里巴巴、华为、微软等跨国企业,薪酬待遇较同行高出不少。据职友集数据,旷视科技员工平均工资25060元,高出北京地区工资151%、北京网络公司68%,相比之下,传统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平均工资仅为12240元。

值得注意的,旷视产品的科研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但是,研发开支费用仅有小部分用于专项技术研发,大部分被用作了员工工资、住房、股份等福利开支。

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研发支出分别为2.05亿元、6.12亿元、4.68亿元,分别占2017年、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总收入的65 .6%、43.0%、及49.4%。

员工福利开支方面,2017年福利开支为1.39亿,专项研发开支为3566万;2018年,福利开支为4.2亿元,研发开支仅有8645万元;2019年上半年,员工福利开支3.09亿元,研发开支为6129万元,且这半年来,旷视科技的办公租金及带宽等基础设施的开支几乎赶上专项研发开支。

根据媒体早期采访,印奇曾表示“在吃、喝、玩、乐上,我们给员工的福利支持是很丰富的。我信奉轻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工作制,只要在工作日保证工作八小时就行,不管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也不需要打卡。”从招股书来看,旷视也确实做到了(用投资人的钱养人)。

估值泡沫破碎、股东纷纷离场

在独角兽的攻城略地对决中,融资和估值一定程度上正是向外界证实本身能力的表现。

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招股书显示,旷视此前进行过九轮融资,总额达到1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100亿。其中,蚂蚁金服通过过全资子公司API Investment持股比例为15.08%,是第一大机构股东,淘宝中国持股比例为14.33%,据此计算,阿里系在旷视的股权占比已达29.41%。

值得注意的,2017和2018年,旷视与阿里系在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中,关联交易分别达到为2064万和2616万。这一关联交易比例占旷视2017年和2018年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SaaS),即基于云端人脸识别解决方案的营收14.8%和15%。而今年,旷视科技与阿里系关联交易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6%。

有分析指出,尚不得知这是不是旷视科技主动选择的结果,但上市后,旷视对阿里的依赖应该会进一步减少,因为“四小龙”中的商汤和依图也同属阿里系,在关联交易同比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阿里与旷视的关系将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另外,2019年5月8日,完成D轮7.5亿美元融资后,旷视随即被曝众股东集体退出。

企查查显示,5月16日,旷视科技投资方中联想、创新工场、蚂蚁金服旗下公司北京纳远明志信息技术征询有限公司、天津遐想之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贝眉鸿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鑫投资经管有限公司退出;韩歆毅、李开复、唐文斌、王明耀、杨沐退出公司董事席位,林莺退出公司监事席位。

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旷视科技黑白面:AI归路究竟在何方?

变更后,公司投资人仅剩三位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杨沐分别持股75%、12.5%、12.5%。似乎,久久未见规模性盈利的投资方们,已经没有耐心等待公司上市,而是选择提前下车?

另外,11月11日,旷视科技的全资子公司青岛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也发生多项变更,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退出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经理等职位,由刘建接任。

根据媒体报道和相关人士推测,旷视背后众资本的集体撤离可能是为在香港上市举行VIE拆分,但更大可能是因公司涉嫌采购营收数据,被投资方们识破才招致纷纷退出。

此前,相关媒体接到业内人士爆料,称人工智能领域有独角兽企业涉嫌购买营收数据,被投资方看破导致股东集体退出。联系旷视5月份的企业信息变更,这一猜测便将矛头直指旷视。

有业内人士表示,旷视在与手机企业的SDK合作中,营收非常有限,甚至免费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智能安防,旷视的主流营收收入很高,但利润率偏低;互联网金融方面,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显然是两股惹眼的力量,但基于背后的阿里,旷视拿到微信订单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而金融业中实体银行的AI项目,更是多半被“国家队员”云从收入囊中。

业内人的说法从侧面也佐证这个爆料的真实性:“旷视科技很多的订单真实情况什么样呢?像是价值50万的订单,预付5万、10万,设备就可以拿走,用这种方法可以短时间做到数据好看”。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旷视科技的业务数据存在质疑。

AI归路究竟在何方?

视觉识别领域有“四小龙”,旷视、商汤、依图和云从。相比而言,即使起点不尽相同,如今技术也大同小异,但各自发展却各不相同。

依图已经从安防扩展至金融和医疗等细分领域,商汤虽然比旷视成立晚三年,但融资速度和规模无出其右。2018年,商汤科技也曾传出要去香港上市,后经证实上市地点都有考虑但没有时间表。另一巨头,云从科技,目前融资虽然仅进行到B+轮,但有消息称,云从已经计划明年上半年申请科创板上市,披露估值达200亿人民币。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尽管人工智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风口,但并不意味着收入的爆发,主要因为眼下技术还达不到行业应用水平,技术整体有待优化。值得注意的,云从科技是四小龙中唯一没有阿里系和外资入股的。

除了身在第一梯队的四小龙,云知声已经在7月初和中金公司签订上市辅导协议,拟在科创板上市;优必选更是完成了招股说明书的主要编写,不过后续无更新信息。

事实上,现在的AI独角兽们估值高、盈利能力不足是普遍现象,一旦登陆资本市场难以保证不会出现倒挂情况。这可能也正是部分选择观望上市的重要原因。

对于港股还是科创板的选择,由于受到贸易摩擦影响,有安防业务的中国公司很难在美股上市。因此,科创板刚开启时,包括旷视科技在内的站多数AI公司都在观望。不过,科创板虽然允许亏损企业上市,但对企业持续经营或持续盈利能力要求较高。从旷视招股书来看,报告期内虽然营收大幅增加,但是亏损也是大幅扩大。相对而言,香港二级市场融资相对宽松,像旷视这种背后有着众多的外国投资者的企业,选择港股上市,更方便投资者退出。

另外,VC化也已成为人工智能独角兽们的另一种谋生路。商汤、旷视纷纷成立战投部门,直接进场投项目;思必驰、中科视拓也与传统VCPE机构联合成立产业基金。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AI独角兽对外投资或收购,本质上是消化过多融资,实际业务场景太小太少,为了撑起高估值,不得已而为之。”

写在最后

回到文章开头,旷视科技“未通过港交所上市委员会聆讯”。被要求回答委员会提出的其他问题并被要求继续补充相关材料。

一位摩根大通内部人士透露,“所有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遇到补充材料的情况,一般都是材料未通过初步审查,会打回要求重新申报补充。通常出现这种情况都是报表数据有瑕疵。”不过,另有分析人士指出,旷视上市“受阻”,其主要原因或是此前(10月)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但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就此回应表示,那是美国政府根据自己的要求设的名单,对港交所来说没有任何关系,港交所只会按照自己的规则来审批上市。

无论如何,港股上市从申请到发行一般要3到6个月,对于旷视科技,提交的招股书财务数据截至2019年6月30日,按照规定,报告最后一个财政年度结算日期距上市文件刊发日期不得超过6个月。

如此,2019年,留给旷视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进一步或许海阔天空;而若,进不得进,退不得退,那么旷视的终局将难以想象。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