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3 01:38:06
  • 栏目:历史
  • 来源:画笔中的历史
  • 7841 人围观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广义上的三国时期,小编以为应该从“黄巾起义”之后算起。这个时候边患、叛乱、军阀、政变都集中到了一起,从而演变出一个群雄割据的分裂的乱世。这样的乱世当中,战争是必不可少的。在铁与血的磨练中,不光光是名将,还有一些精锐部队走上了历史舞台。下面小编要和大家说的一支精锐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白马义从”。在小编看来,这是一支带有明显的主将的风格的部队。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公孙瓒的“主角模板”

为什么说“白马义从”带有主将的风格呢?首先就要说一说公孙瓒这个人。公孙瓒出身于幽州辽西郡的一个官宦世家,在东汉版图的东北方,经常与乌桓、鲜卑接触。有一句很多人都听过的话,叫“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出自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很多人认为这句话是夸耀东汉的武功,其实不是,而是说东汉末年士大夫穷兵黩武的风气。事实上东汉后期对边患问题十分头疼,乌桓、鲜卑频繁劫掠。公孙瓒处于这样一个环境,对乌桓和鲜卑的感观一定不会太好,他铁血的性格或许有很大程度上缘于这个成长环境。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乌桓、鲜卑)寇暴城邑,杀略人民,北边仍受其困。”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灵帝立,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无岁不被鲜卑寇抄。”

公孙瓒利用公孙家的影响力,成为郡守的一个小佐吏——门下书佐,负责记录、起草文件,有点像现在的秘书。这本来是个小吏,但是公孙瓒工作完成得很好。更重要的是,公孙瓒的形象很好,小伙长得帅,声音洪亮,又出身辽西上层社会。于是郡守将女儿嫁给了他,又让他到卢植那里求学镀金。刘备也是卢植的学生,与公孙瓒的关系非常好。按照刘备“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的性格,公孙瓒大概也是这种性格。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有姿仪,大音声,侯太守器之,以女妻焉。”

公孙瓒求学回来,成为郡守的上计吏。负责向中央回报地方官吏的工作的方面。郡守刘其(不是公孙瓒那个便宜老丈人)犯了法,要被流放到交州的日南郡。公孙瓒先是把刘其护送到洛阳,然后又打算陪同刘其到日南郡。刘其和公孙瓒在路上得到赦令。这次陪护郡守的行为让公孙瓒赚足了名望,在东汉末年,有名望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走上仕途或者仕途再进一步。果然公孙瓒成为辽东属国长史,就相当于郡丞,一郡的二把手,负责辽东属国的军事。

从公孙瓒早期的经历上,我们可以试着稍作总结:公孙瓒是一个家世郡望、形象优秀、仕途顺利、带有张扬的幽并游侠气的人,简直是带着“主角模板”,而他组建的精锐骑兵“白马义从”,也明显带着公孙瓒这样的拉风的特征。所谓“将军不敢骑白马,亡者不敢夜揭炬”,公孙瓒选择非常显眼的白马,可以看出他张扬的个性,和面对乌桓、鲜卑骑兵的自信。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精于骑射的“白马义从”

根据《英雄记》当中的记载,起初的“白马义从”的规模很小,只有几十人,都是善于骑射的骑士,作为左右两翼,应该是公孙瓒的卫兵。公孙瓒在与乌桓人交战的过程中,经常身骑白马,带着这小股“白马义从”追杀敌人,导致乌桓人产生“畏白马如虎”的心理弱点。乌桓人不仅互相警告,遇到白马要躲避,更将公孙瓒视为大敌。乌桓人把公孙瓒画成箭靶,在练习骑射的时候射中“公孙瓒”,就会口称“万岁”,可见乌桓人对公孙瓒以及“白马义从”的忌惮。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英雄记》:“尝乘白马,又白马数十匹,选骑射之士,号为‘白马义从’。”

为了利用乌桓这个弱点,扩大这种威慑,公孙瓒扩大了“白马义从”的规模,挑选几千匹白马和善于骑射的士兵,正式地组成一支军队。一则白马已经成为乌桓的心理阴影;二则白色毕竟是亮色,大数量的“白马义从”也会在视觉上造成巨大的冲击力。加上敏捷的机动性和精准的射击,相信“白马义从”足以成为乌桓人头顶的一片“乌云”,也是公孙瓒手中的精锐部队。

《英雄记》:“因虏所忌,简其白马数千匹,选骑射之士。”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白马义从”的悲歌——“界桥之战”

有一场“白马义从”参战的明确、直接记载的战役,就是袁绍和公孙瓒之间发生的“界桥之战”。当时袁绍已经从韩馥的手中诓取冀州,成为公孙瓒向南扩张的对手。公孙瓒在渤海郡东光县击溃了北上与黑山军汇合的青州、徐州黄巾,军势大胜,于是主动进攻袁绍。公孙瓒向西进军到巨鹿郡的广宗,袁绍被迫进军广宗,双方就在广宗境内的界桥以南二十里发生合战。

在“界桥之战”中,公孙瓒的中军是三万(一说二万)的步兵,左右两翼分别是五千以上的突骑,也就是一万的骑兵部队。除此之外,公孙瓒还拿出了“白马义从”这支精锐部队,分为两校(按《通典》中的说法,一校800人,两校1600人),左边的“白马义从”向右射击;右边的“白马义从”向左射击,组成一个交叉射击的战术。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英雄记》:“白马义从为中坚,亦分作两校,左射右,右射左。”

《通典·兵序·立军》:“二部为校,(八百人,立尉。)”

袁绍这边由麹义为前锋,带领八百持有盾牌的步兵和一千弩手,袁绍自己带领几万人作为后军,都是步兵。麹义长期在凉州,他很熟悉骑兵的战法,也懂得如何克制骑兵。麹义的士兵先是竖立盾牌不动,公孙瓒看到麹义只有不到两千人,于是命令突骑踩过去。没想到快要接近麹义的时候,麹义突然命令士兵撤掉盾牌,向前发起突击,身后的一千弩兵发动密集射击,将突骑射得人仰马翻。麹义凭借这套战法,将公孙瓒的大军击溃,奠定了“界桥之战”的胜局。

三国精锐部队之“白马义从”——一支带有公孙瓒标签的骑射部队

网络上盛传,“白马义从”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殆尽。但小编以为,这次“界桥之战”中,“白马义从”可能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因为“白马义从”负责的是骑射的活,向麹义发动突击的应该是两翼的突骑,受损失的也应该是突骑。而麹义发动反攻又是以步兵为主,“白马义从”即便溃败,他们的速度也足以甩开麹义的追击。不过此战之后,确实是缺乏对“白马义从”的记载。这支拉风的骑射部队也就这样隐匿于历史的烟云中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英雄志》、《淮南子》、《太平御览》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