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虎能立功!建国初期南方的“打虎除豹”运动是怎么回事?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3 12:25:15
  • 栏目:历史
  • 来源:国史拾遗
  • 7862 人围观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忆昔》,杜甫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回忆当年开元盛世,唐王朝最强大、最富庶之时的国家气象,其中有一个就是国家的道路上都没有豺狼虎豹这种隐患,老百姓可以放心出门,不用挑选良辰吉日。

笔者先用这首诗做个引子…

在今天的我们看到这个可能是一头雾水吧:你说你回忆当时官家仓库里多丰足,老百姓生活多富庶,城市多繁华,这咱们都能理解,你回忆道路上碰不到猛兽,这…

现在我们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现在要是在哪个地方发现野生老虎,别说是在人烟富盛的地方,就是深山老林,那在中国都是大新闻,大喜事,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年震动全国的“野生华南虎照片事件”吧。

打虎能立功!建国初期南方的“打虎除豹”运动是怎么回事?

现在要是有老虎,那国家是重点保护,要是发现群体生存的野生华南虎,没得说,附近居民全部迁出,划自然保护区…

但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其实虎患一直以来其实都是基层人民的大问题,你去翻翻中国一些州府县(尤其是南方)的地方志,猛虎伤人之事是比比皆是…

“四川遍地皆虎,或七八,或一二十,升楼上屋,浮水登船。此古所未闻,闻亦不信”——欧阳直《蜀乱》。

也正是如此,古代能打虎的人是普遍受崇拜的,这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武松了,虽然这是个小说人物。

无论现在老虎是多么珍贵,毫无疑问,在古代,老百姓绝不会把老虎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古代,老虎对于百姓来说那都是大隐患,称为“虎患”!

别忘了,古代农业时代生产力很有限,中国人口一直到北宋才突破一亿,清朝时期最多也就四亿,所以自然风貌还没有破坏的这么明显,而且那已经是封建社会人口极限,老百姓被迫挤到山沟沟里抢耕地,这样自然会和老虎起冲突。

打虎能立功!建国初期南方的“打虎除豹”运动是怎么回事?

但是近代工业化后,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很多野生动物就慢慢灭绝了,比如日本狼。

打虎能立功!建国初期南方的“打虎除豹”运动是怎么回事?

日本狼,1905年灭绝

但是中国情况特殊,大家知道,中国近代史很坎坷,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了,历史发展才步入正轨,但这个时候中国是一穷二白,新政府立志要建设强大的国家,对基层的统治力大大增强,同时大规模工业化开始!

新政权要保卫人民,这个时候,危害老百姓的猛兽自然也成为打击对象,于是,大规模“打虎除暴”运动开始了!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利用国家机器大规模打击猛兽!

1950年前后,中国政府进行了全民性质的以消灭老虎和豹子、野猪等危害农业生产为主题的打虎除豹运动!

打虎能立功!建国初期南方的“打虎除豹”运动是怎么回事?

这对于一些野生动物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1940年代在全中国仍然有约4,000只华南虎,其实这相比古代已经很少了,毕竟农业时代的扩张已经大大破坏了华南虎的生存环境,比如拿四川来说,明末清初四川因为受到惨重战乱,老虎成灾,历史记载“虎豹形如魑魅饕餮,穿屋逾颠,逾重楼而下,攫其人,必重伤且毙,即弃去,又不尽食也”,而到了清末,四川人口暴增,大量森林灌木被开垦为耕地和城镇,“虎患”被消除。

20世纪中期,华南虎活动中心是在南岭地区,经过大规模“打虎除豹”,1976年中国野生华南虎数量降低到200只以下。1976年后,这一行动立马刹车,我国立法禁止捕杀任何野生虎。但直至1986年,中国各地仍陆续有猎捕华南虎的现象(这个时候属于偷猎了,别忘了老虎的虎皮,虎骨在中国都是有特殊市场的),于是,野生华南虎基本就灭绝了。

打虎能立功!建国初期南方的“打虎除豹”运动是怎么回事?

笔者家在江西北部,祖父回忆他小时候便吃过虎肉,这便是当时家乡民兵、猎人打死老虎后,剥皮后留下的副产品。

豹子也一样,中国仅仅山西一省在20世纪60年代就捕杀1750只华北豹(山西几乎是当前华北森林环境最好的地区)。

上世纪50-60年代,中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少“打虎英雄”,他们因为打死老虎数量多而受到了政府表彰。

但是现在同样的,豹子也成了保护动物…

该如何评价“打虎除豹”运动呢?当然,为了濒危的老虎和豹子而痛心,这一点大家都一样,完全可以理解,当年那场运动或许的确有不当之处。但是,若是仅仅凭借此事就对“打虎除豹”大加批判也不可取,毕竟,虎豹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是事实,当时政府为了保护人民进行这一场运动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的政府能力有限,根本不可能建立保护区保护虎豹,没有这个条件。

打虎能立功!建国初期南方的“打虎除豹”运动是怎么回事?

给大家截一个很老的新闻看看,在一些政府能力不强的地方,老虎仍然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隐患,我想大家都不想生活在这种区域对吧。别忘了,现在在南亚等地,虎患仍然存在。

其实,从宏观历史来看,这也只是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憾事罢了。这种憾事,在世界各地都在上演。

作者:云帆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