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4 00:25:02
  • 栏目:历史
  • 来源:倾听历史观
  • 6541 人围观

(本文约8700字,全文阅读大概需要15分钟)

皇帝这种生物理论上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可以号令天下,自然举目无敌,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且不论从夏商时的荤粥(音同“熏预”)到清末的洋毛,天下多的是不把皇帝权威当回事儿的蛮夷,哪怕在“皇土”之内也是先后有贵族、士族和士大夫非得要跟皇帝“共天下”。而且一旦君臣无法谈拢,改文斗为武斗那是常事,君不敌臣更是司空见惯——轻则行废立事换个皇帝,重则弑君夺国、改朝换代也不稀罕。

先秦的事且不提,西汉被新莽篡了,东汉又被曹魏夺国,然后曹操的子孙遭到了报应,被司马氏父子一股脑打包废着玩。而在整个两晋南北朝期间,废立、“禅让”之类的把戏多到让人审美疲劳,最终这场乱世的胜利者、隋文帝杨坚能自秦皇之后二统华夏,也是靠逼迫自己的女婿、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才得以功成的。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杨坚对于北周的鲜卑人来说,就是乱臣贼子

鉴于如此可怕的历史教训,隋唐两朝的皇帝们豁出去了跟士族勋贵集团死磕,最终通过科举选拔大都是庶族地主阶层出身、无法直接威胁到皇权的士大夫取而代之,也就不奇怪了。

在那段对于皇帝来说简直是“万古如长夜”的历史中,曾放太甲于桐宫而后还政的伊尹(先甭管《竹书纪年》的说法),以及废昌邑王又立汉宣帝的霍光——这两位曾行废立事而未夺权篡国的家伙就成了古之贤臣的代表,并被吹捧上天:

“盖闻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薰莸不同器,枭鸾不比翼。若乃商臣、冒顿,南蛮、北狄,万里之殊也;伊尹、霍光,殷年、汉日,千载之隔也。而世之称悖逆则云商、冒,论忠顺则曰伊、霍者,何哉?盖厥迹相符,则虽隔越为偶,奚必差肩接一作‘步’。”(《史通·内篇·卷七》唐·刘知几)

(商、冒指的是商臣和冒顿。商臣即春秋时期的楚穆王,曾以东宫之卒围楚成王,逼父自缢;冒顿即匈奴的冒顿单于、头曼单于的太子,后射杀头曼而自立。这两个家伙后来成了跟伊霍对立的反面教材,泛指叛臣。)

“伊霍”有多牛叉?后世的大臣看皇帝不顺眼想吓唬一下,以“伊霍”自居不但名正言顺,而且简直无敌。比如在北宋爆发著名的濮议之争时,名臣富弼就敢明目张胆的威胁宋英宗“伊霍之事,臣能为之”(也有“伊尹之事,臣能为之”的说法),后者却只能乖乖挨骂不敢反驳。可要在当时老富不小心把“伊霍”说成“商冒”或是“莽卓”试试?赵曙别说乖乖挨骂了,不立马把富弼家的祖坟刨了才怪!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伊尹和周公的问题就在于年代的久远使得史料失真,争议严重

伊尹(其实他是姒姓、伊氏、名挚,应该叫他伊挚。尹是官职,即宰相)所处的年代过于久远,史料争议也多。而霍光却是唯一一个几乎没有什么争议、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霍光的家史,真是既八卦又狗血。

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有个著名的姐姐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之所以著名,除了她曾深入参与了武帝朝诸多政治事件以外,还在于她曾经有过3个当侯爵的老公而让人津津乐道——先嫁平阳侯曹寿,老曹挂掉后改嫁汝阴侯夏侯颇,夏侯颇再挂之后,平阳公主终嫁一代战神、长平烈侯卫青。

说起来霍姓之人最牛叉的代表,除了“伊霍”之外还有“卫霍”——即在上下五千年中始终站在武将功业金字塔顶尖的卫青和霍去病,而霍光就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卫青和霍去病绝对是史上最牛叉的私生子组合,没有之一

再说起这个“同父异母”的历史,那就是既八卦又狗血了。

霍去病与霍光的父亲叫霍仲孺,此人出身寒门,身份不过一县中小吏。吏到了唐宋之后很厉害,不但斗倒或压制流官、成为一州一县的“土皇帝”不在话下,而且几乎可以世袭,权势财势样样不缺。不过在汉朝的时候就不同了,非但没什么地位不说,还经常得像平民百姓一样服徭役。

汉景帝十六年,霍仲孺又需要服役了,地点是在平阳侯曹寿他家。既然老曹此时还没挂掉,那么平阳公主显然还不能改嫁,自然有机会跟老霍“金风玉露一相逢”……

不过以老霍的身份地位,哪怕借他十副狗胆也不敢跟高高在上的平阳公主有任何瓜葛(更何况在平阳的眼中即便有狗也不会有老霍),所以能跟他“便胜却人间无数”的,只能是另有其人。

平阳公主有一个侍女、或者可以称之为女奴的名叫卫媪。卫媪跟她老公生下三子一女,分别叫卫长子、卫孺、卫少儿和卫子夫。后来这位不怎么守规矩的卫女奴又跟一个像霍仲孺一样到平阳侯府服役的小吏郑季私通,诞下了一个大名鼎鼎的私生子卫青。

私生子牛啊!孔圣人就是私生子,大帝刘邦、刘恒、朱棣似乎也有私生之嫌,所以老霍觉得不能让老郑专美于前,他也想搞一个。于是他就盯上了卫媪的二丫头卫少儿。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我承认牛皮吹大了……这个疑似私生子四人组才是最强大的

不过郑季跟卫媪虽是私通,但应该比较长情,所以生下卫青之后还搞出了卫步和卫广。相比之下霍仲孺人品就比较低下了,堪称渣男的开山鼻祖——他把卫少儿肚子搞大后就溜掉了,然后另娶妻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霍光。

而卫少儿诞下的那个私生子更加赫赫有名,那就是后来骠骑冠军、饮马瀚海、封居狼山的霍去病: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皃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汉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之所以“因绝不相闻”并非霍仲孺寡情,而是他明智——当年被他抛弃的那个可怜女人现在如何了?她的妹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卫子夫,她的弟弟是皇帝的姐夫、汉军第一人、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青,就连她跟他生下的那个私生子,如今也是皇帝的外甥,大汉朝军功第一的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

所以对霍仲孺这个负心人,老卫家没杀上门来将其斩成十八段,应该是看在霍去病的面子上。老霍还敢腆着脸去认亲?从这个角度讲,霍仲孺堪称史上最倒霉、最悲催的渣男。

不过霍去病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在得知真相后,小霍虽然无法认同老霍这个爹,但还是上门接走了弟弟霍光:

“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报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汉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霍光由此在兄长的帮助下踏入仕途。尤其是在霍去病英年早逝之后,汉武帝刘彻爱屋及乌,不但大力提拔霍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等职,还使其随身侍奉,出入宫闱不禁长达20多年。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功业,可以说就是依靠卫霍外戚集团挣得的


从托孤重臣中杀出的一条权臣之路。

霍光不仅背景深厚,而且为人精明能干还沉着老练,最完美的是他与卫氏外戚集团虽有瓜葛,却又因父辈的关系而不甚亲近,因此得到了汉武帝刘彻的欢心和信任。所以在刘彻临死前,立刘弗陵为太子,以霍光为司马大将军,与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金日磾、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共同辅政。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时才8岁,亲娘钩弋夫人又被刘彻大开脑洞的“立子杀母”了,所以朝政大权自然落在了辅政大臣手里。不过金日磾和田千秋没几年就挂了,所以实际执政的只有霍光、上官桀和桑弘羊三人。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汉昭帝刘弗陵8岁即位、21岁病逝,可以说他一生取得的成就都盖霍光所赐

权力这玩意只有一人独占才不嫌多,分摊在三人手中的结果自然就是你死我活。

数学上认为三角形最为稳固,但在历史上无论群雄争霸还是两相对峙都还好说,但凡国有三分都是最麻烦也是故事最多的时候,比如三国,比如两宋。而在政治上权力三分也好不到哪儿去,而且通常都会沿用三国时的套路二打一,即蜀吴攻魏。

汉昭帝这三位辅政大臣的打法也大体如此——上官桀和桑弘羊是蜀吴,霍光是曹魏。不过上官桀和桑弘羊可不仅是二打一,而是结成了一个反霍大联盟。

上官桀的孙女是汉昭帝的皇后,相当于外戚,于是刘弗陵在宫中的保护人、也是他唯一的姐姐鄂邑公主自然与其交好。同时刘彻的另一个儿子燕王刘旦,虽然因为争储之事对刘弗陵怀恨在心,还曾勾结宗室谋划起兵造反,但他同时也恨霍光。所以当鄂邑公主和上官桀等人找上门时,刘旦也拿出大笔资财参与到他们的密谋,不过他的目的却不是为了辅佐刘弗陵,而是自己当皇帝。

于是刘旦、鄂邑公主、上官桀和上官安父子、桑弘羊等人结成了联盟,其中既有皇亲国戚,又有辅政重臣,几乎是除了皇帝以外最有权势的人物组合,霍光能扛得住吗?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霍光的聪明之处在于抓住了问题的重点,而且他的反对者们其实都在瞎忙活

霍光能扛住,因为这帮人的政治智慧与霍光相比,就是一堆渣渣。

当上官桀等人四处奔走、招兵买马以扩张势力,妄图跟霍光决一死战时,后者压根就没把他们放在心上,而是只盯住了一个人,那就是汉昭帝刘弗陵。

上官桀等人就算把大汉朝所有的宗室、国戚、大臣都笼络到了自己的阵营又能如何?他们的权势加到一块又能怎样?能大过皇帝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谁敢当是笑话?而且不用担心什么“布衣之怒”,高级的政治斗争不是这么玩的。

所以霍光看上去不动声色,几乎啥都没干,实际上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笼络那个10岁出头的小皇帝身上。而且霍光手段高超,刘弗陵几乎对他信之不疑。比如在始元六年,上官桀团伙趁霍光放假不在场,以燕王刘旦之名向刘弗陵揭发霍光有不臣之心,并做好了准备——只要皇帝稍有松口,便借机下手把霍光弄死:

“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于是盖主(鄂邑公主)、上官桀、安及弘羊皆与燕王旦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出都肄郎羽林,道上称跸,太官先置。’又引:‘苏武前使匈奴,拘留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敞亡功为搜粟都尉,又擅调益莫府校尉。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臣旦愿归符玺,入宿卫,察奸臣变。’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汉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皇帝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谋反,所以在法律上将其作为十恶之首。现在有人举报霍光谋反了,哪怕刘弗陵再信任霍光,是不是也得调查一下,或是干脆把小霍叫到面前问一问?

只要刘弗陵这样做了,上官桀们就有一百种办法让霍光死得不能再死。可结果是什么呢?

“书奏,帝不肯下。”

这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这是刘弗陵的老子刘彻,恐怕也享受不到的信任吧?或者也代表着霍光的手段有多么的成功!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霍光能在无数次政治斗争中屹立不倒不是没有原因的

连谋反之罪都奈何不了霍光,上官桀们彻底绝望了——让他们绝望的不止是霍光,还有刘弗陵。因为检举霍光谋反一事,刘弗陵对于上官桀等人更加疏远,而权力动物们一旦远离了权势,自然感觉生不如死。于是他们决定孤注一掷,决定发动武装政变,由鄂邑公主设宴趁机杀掉霍光,然后废黜刘弗陵,迎燕王刘旦为帝。

结果事机不密,鄂邑公主门下的一个小官燕仓得知了这个阴谋后立刻告发,刘弗陵和霍光也毫不客气的大开杀戒。除了上官皇后以外,鄂邑公主和刘旦自尽,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遭族诛——从此朝堂上下,只剩下了霍光一个权臣。


“忘身一心,以辅幼主”——与伊尹并称的霍光,是个与众不同的权臣。

“权臣”可不是个好词,跟这个词汇沾上边的人,大多会被贴上擅权、专横、欺凌君权、以权谋私之类的标签,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别提什么赵高、王莽、司马懿、桓温、李林甫、蔡京、严嵩等臭名昭著的家伙了,就连曹操、刘裕、杨坚、张居正等英雄人物也被这俩字惹得一身腥臊。

而霍光却是为数不多的身为权臣却形象正面的人物。能与之相提并论的,除了伊尹,剩下的似乎也只有另一个传说中的史前人物周公了。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能从皇帝手中夺走或是偷走、骗走权力的,都可以称作权臣

那么霍光都做了些什么呢?

我们在史书中能看到是,霍光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忠心耿耿,竭诚尽力;在他距离那个至高无上的皇权仅一步之遥、唾手可得时,他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野心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在霍光的治理下,大汉朝不但保持了自文景之治以来蓬勃向上的发展势头,还挽回了武帝末年在经济民生和对外征战中出现的颓势。后世将汉昭帝刘弗陵到汉宣帝刘询统治的这段时期称作“昭宣中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王朝史中被吹嘘成“中兴之世”的有10几个,而称得上货真价实的唯有昭宣中兴——其中起码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在霍光身上。

在军事方面,霍光出兵诛楼兰王震慑住了蠢蠢欲动的西域,讨伐乌桓又让想浑水摸鱼的匈奴不敢轻举妄动。官拜大将军的霍光并非好战之人,他仅用两次小仗就暂时消弭了国家的外患,然后便全心全力的在国内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始元六年)二月,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民所疾苦。议罢盐铁、榷酤……元平元年春二月,诏曰:‘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徭,耕桑者益众,而百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有司奏请减什三,上许之。”(《汉书·卷七·本纪第七》)

在汉武帝末年,国家财政空虚、军备废弛、民生疾苦,已初呈乱世之相。因此霍光主政期间,坚决杜绝任何大规模的劳民伤财之事,严禁官府无故骚扰民间,坚持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这些措施使得武帝一朝所消耗的国力,获得了一个喘息复苏的机会,紧张的财政状况得到了缓解,百姓的生活也有了好转。

后来,汉宣帝刘询能够数次大规模的用兵匈奴,最终灭掉北匈奴、终结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使得“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成真——靠的就是霍光穷尽几十年心血积累出的家底。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宣帝刘询治下的大汉朝做到了“虽远必诛”,但汉军威武的背后有着霍光无数的心血

元平元年,刘弗陵病逝,年仅21岁,而且没有儿子,当时朝中舆论大都支持拥立汉武帝刘彻唯一还活着的儿子广陵王刘胥。不过这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汉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三十三》),而且还有觊觎帝位、使巫女诅咒昭帝的前科,所以霍光利用权势力排众议迎立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为帝。

昌邑王刘贺这个名字是不是有人觉得很熟悉?没错,就是前几年在南昌挖出来的那个海昏侯——跟一大堆金饼子埋在一起的那个家伙。

刘贺虽然是霍光拥立的,不过后者很快就觉得不对劲了——这家伙言行无状、不孝无礼、荒淫奢侈、沉迷酒色,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望之不似人君”。更重要的是,刘贺还带来了200多个昌邑旧臣。这帮家伙本事不大,争权夺利之心却一点不小,刚到长安就盯上了身为举朝第一人的霍光,想要夺之权势为己所用。

霍光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天下,怎么容得如此小人祸害?他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立刻召集朝臣要废掉刘贺,朝臣慑于霍光的权势,不敢持有异议——这就是权臣的好处啊!用得不好祸国殃民,用得好时比那些所谓的忠臣、清官能干百倍。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刘贺被废后被汉宣帝贬为海昏侯,不过霍光并没有苛待他,否则我们今天就挖不出那么多金饼子了

所以刘贺不过当了27天的皇帝,霍光就能轻轻松松而且有零有整的给他弄出来1127条罪状,这样一来刘贺的下场就已经注定了:

“群臣奏言:‘古者废放之人屏于远方,不及以政,请徙王贺汉中房陵县。’太后诏归贺昌邑,赐汤沐邑二千户。昌邑群臣坐亡辅导之谊,陷王于恶,光悉诛杀二百余人。出死,号呼市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不过撵跑了刘贺的后果就是大汉朝又没皇帝了,这可咋整?

自古凡行废立事的权臣,无不是权倾一时,天下无人可制才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霍光当然也不例外。而能行此等事者,下一步不是亲自来篡国夺权,就是坐等子孙来善后,那么霍光岂能例外?

在他废掉刘贺时,那些不敢持有异议的朝臣也不是傻瓜,大概都已经预见到了这一点。不过从最终的态度来看,他们似乎已经默认了未来的天下不姓刘而姓霍了。

可是霍光终究是个与众不同的权臣啊!

所以等刘贺一滚蛋,他就立刻召集群臣讨论继任皇帝的人选。我想当时有很多朝臣已经被这家伙给搞懵逼了——还有什么可选的,不就是你霍光吗?现在皇帝都被你撵跑了,连禅让这道程序都省了……

可是霍光的态度很认真,又不似作伪,大家摸不透他的心思。于是曾给霍光当做长史、算是他心腹的光禄大夫邴吉小心翼翼的提出一个人选——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

我想邴吉提出这样一个人选,在他的立场上是很聪明的,而且左右逢源。

刘病已出生之时正赶上巫蛊之祸,他的爷爷太子刘据、奶奶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夫人均惨死其中,尚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也因此被监于官狱。那时的邴吉任职廷尉监,正是在他的保护下刘病已才得以幸存,从这个角度上邴吉对于刘病已有救命之恩。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史书上把巫蛊之祸归罪于江充等人,实际上这场祸事针对的主要是太子和卫氏外戚集团,谁是幕后可想而知黑手

后来刘病已出狱,又是邴吉用自己的俸禄抚养他,最后还把他送到了其外家——祖母史良娣家中,又得暴室啬夫许广汉的照顾,才得以长大。

所以若是刘病已能当上皇帝,对于邴吉来说绝对是大有好处的(后来宣帝当政得知此事后,封邴吉为博阳侯、升丞相,并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可要是霍光的所谓推举新皇只是个想要自己篡位夺国的幌子或是试探的话,刘病已对于邴吉来说依然是个最好的人选。

因为一场巫蛊之祸刘病已全家几乎死绝,除了亲历者邴吉,谁能证明刘病已的皇曾孙身份?哪怕汉武帝刘彻死前遗诏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只要霍光对此表示不认可,邴吉难道就不能现身说法、指证这位皇曾孙身份存疑?这个世上还有比邴吉更有资格干这事的吗?

所以提出刘病已这个人选,也可视为邴吉对于霍光的试探——只要霍光否决了刘病已,那几乎就意味着他跟大多数权臣没什么两样,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权欲。

不知道当时邴吉是感到激动还是感到失望,霍光在认真研究过刘病已的过往经历后当即拍板——新皇帝就是他了!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上述对邴吉的看法纯属是我的心理阴暗哈,大家随便看看也就得了

刘病已即位后改名刘询,这就是后来被赞为“其治过于太宗(汉文帝刘恒)之时”、在位时号称是两汉400多年国力最为强盛的汉中宗宣皇帝。


霍光的一世英名被老婆儿子毁了,下场堪比张居正,可刘询毕竟不是朱翊钧。

霍光对大汉朝和刘家皇帝忠心不二,可是权臣坐久了,再有修养的人也难免会生出贵气、傲气甚至狂气。霍光也是凡夫俗子,自然少不了也会沾染上述的毛病,哪怕是在皇帝面前,偶尔也难免不拘小节。

而且刘询可不是一般的皇帝。要知道在庙号尚未泛滥成灾的西汉,只有四个皇帝拥有正式的庙号——除了刘询外只有汉高祖刘邦、汉太宗刘恒和汉世宗刘彻,这个皇帝的分量得有多重?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我一直觉得西汉最牛叉的皇帝就是刘询,几乎毫无瑕疵——除了曾打过儒家的脸外

当年轻的皇帝刘询雄心勃勃的想要有所作为,那么权倾朝野的霍光不管有多么忠诚、多么能干,他的命运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刘询登上权力巅峰的绊脚石。

可是作为新君的刘询要权威没权威,肱骨、心腹之类的人选也来不及培养,只能表现出对霍光的极大尊重以图自保——不管后者是否真的跋扈,刘询有这种心理都很正常。于是他请霍光继续辅政,而且经常性的赏赐有加,不过心中的畏忌却是掩盖不住的: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汉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三十八》)

本来皇帝忌惮、朝中暗潜敌对者无数,霍光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妙,没想到自家后院里又点了一把火——他的败家媳妇霍显一门心思想让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可是刘询已经有皇后了,就是他当年的恩公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以刘询跟许家的关系,他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换皇后的,除非许皇后死了。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在这场充斥着阴谋和血腥的丑陋阴谋中,除了许皇后外霍成君最终也成了牺牲品

对呀!那个姓许的讨厌女人死了,咱家的小闺女不就有机会了?想到一个好主意的霍显一定觉得自己聪明极了。此时正赶上许皇后怀孕待产,霍显趁机买通女医淳于衍,趁许皇后分娩时下毒将其毒死——那时候因为生孩子导致母子偕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哪怕在皇家也是如此,于是霍氏所为在当时并没有被发现。

于是此后不久,霍成君顺利的当上了皇后。

不过两年之后,霍光因病去世,这下霍家的天塌了。

霍光秉政长达19年,对汉室江山功莫大焉,所以刘询对他的死后哀荣还是很重视的。

他不仅与太后一同到场治丧,将之与萧何相提并论,还以帝王才能享有的礼仪将霍光葬于茂陵,并赐谥号“宣成”。宣成这个谥号可不简单:

“文帝(司马昭)表让曰:‘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诚以太祖常所阶历也。今谥与二祖同,必所祗惧。昔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何谥文终,良谥文成,光谥宣成。必以文武为谥,请依何等就加。’”(《晋书·卷二·帝纪第二》)

不过风头很快就变了。

没了霍光,刘询得以放开手脚亲政,朝中的政局和人事在让皇帝耳目一新之前,自然先要来一场大清扫。被清扫的目标连傻子都能猜到,于是霍氏亲党的权势骤然衰落,猜摸到皇帝心思的大臣们更不会放过痛打落水狗、讨好新权贵的机会。

于是两年后,有人揭发霍氏一党妄图谋反——刘询可不是刘弗陵,更何况霍光的坟头都长草了,所以他当然要调查一下。这一查可好,倒把霍显毒杀许皇后的旧事给查出来了,不知道当时的刘询是有多么的愤怒和悲伤,反正他下诏将霍氏满门抄斩,霍显的家族亲党等几十家也被诛杀,受株连者达数千人。而霍显费尽心思才给小女儿弄来的皇后头衔,也被刘询废掉,霍成君被幽禁昭台宫,12年后自杀。

可怜霍光一生忠于汉室,最终却被他所忠诚的对象给搞得断子绝孙了。

与霍光一样“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明朝名臣张居正,也是生前让明神宗朱翊钧畏之如虎。可是老张一死,朱翊钧就立刻反攻倒算,不但被抄家削职,逼死其长子,其余家眷或饿死或流放,而且连老张都差点被开馆鞭尸:

“张居正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钳制言官,蔽塞朕聪;私占废辽地亩;假以丈量,庶希骚动海内;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断棺戮尸,念效劳有年,姑免尽法追论。伊属张居易、张嗣修、张顺、张书都着永戍烟瘴地面,永远充军。”(《明神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二》)

要知道老张除了对朱翊钧严厉了点外,可没弄死他老婆啊,哪来这么大的仇恨?

霍光,一个与众不同到了空前绝后地步的权臣

在张居正的时代想以臣篡君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所以他没法跟霍光比

与之相比,霍光的下场甚至可以说比张居正要好些(毕竟霍显找死怨不得别人),起码刘询没刨了他的坟,更没想到鞭尸。

甘露三年,刘询为了纪念功臣,令人绘十一功臣图列于麒麟阁,其中霍光位列第一。不过老霍身上还挂着“反贼家属”的标签,所以只列姓氏不彰其名:

“上以戎狄宾服,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容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候,姓霍氏’。其次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凡十一人,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资治通鉴·卷二十七·汉纪第十九》)

此后霍光一直受汉朝官方尊奉祭祀,在汉平帝的时候,还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寻摸出一个霍家的漏网之鱼,让他继承了博陆侯的爵位,以延续霍光的香火。

想来老霍若是泉下有知,也不至于太过郁闷了吧?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