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之中国,还有“于成龙”吗?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5 03:01:33
  • 栏目:历史
  • 来源:冷月无双1980
  • 5149 人围观
当下之中国,还有“于成龙”吗?

于成龙在广西罗城当县令的时候,知道他有喝酒的嗜好,百姓缴纳完赋税总要多拿点钱放在于成龙的案头,说道:老爷不要火耗,不讲究吃穿,用这些钱买点酒吧。于成龙很感动,只留下一壶酒的钱,其余退还。

家人千里来看望于成龙,罗城百姓高兴起来,奔走相告:老爷家里来人了,他缺钱花,这回总该给家里带点钱了吧,赶紧凑钱。百姓兴高采烈地要给官员行贿,心甘情愿,几千年来恐怕绝无仅有。

钱凑到了,但百姓失望了,于成龙不要。

百姓跪在地上请求县大老爷收钱,感动得痛哭流涕,县大老爷也泪流满面,但依然不肯要。

几年之后,于成龙远调,罗城人举城出动,追送百里,大哭而还。

这就是清廉的回报。

去福建上任,于成龙买了几石萝卜,说既能压船,又能下饭。

当两江总督,于成龙不发通告,不住公馆,他悄悄单车入城,避开了欢迎仪式,而且不接受请客吃饭,也不收礼,把南京的大小官吏弄了个摸不着头脑,实在没见过啊。

即便当了总督,还是上顿青菜下顿青菜,于是有了外号:于青菜。

当下之中国,还有“于成龙”吗?

常年不吃鸡鸭鱼肉,豆腐已是好菜,买二斤吃一天。

喝茶不买茶叶,让仆人每天采衙门后的槐树叶当茶,天长日久,树被采光。

于成龙六十八岁死在任所,地方大员前去瞻仰凭吊,只看到盛衣服的竹筐和几个瓦罐,瓦罐有的装粗米,有的装下饭的豆豉,仅此。

南京的百姓听闻大哭,家家祭祀。

康熙给了于成龙“清端”的谥号,还如此评价:于成龙实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是当时天下第一廉吏,不过,他并不仅仅是清廉,而且有能力,敢做事。

只举一例。

湖北当官,遇到吴三桂反清,湖北各地纷纷响应。

朝廷大军在湖南和吴三桂对峙,湖北空虚,黄州尤其危险,当地的乱军号称东山贼,实力强悍。于成龙带乡勇与其交战,总兵吴之兰战死,乡勇溃败。危难之际,于成龙一马当先,冒着箭雨向敌阵冲去,边跑边对千总李茂升喊道:我死了你回去禀报巡抚!

五十七岁的文官独自提马冲锋,这是什么场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茂升撑不住了,赶紧上吧,一个老人,自己的上司,还是个文人都这样了,我们这些当兵的再逃,还有脸活下去吗?他带人奋力拼杀,局势由此扭转,官兵大胜,二十多日后结束叛乱。

于成龙还很爱民。

富家子弟,当过直隶巡抚,当过两江总督,缺钱花吗?不缺。他省钱为了什么呢?用他的话说:如法行之,可留米赈饥民也。

康熙年间,国家依然不稳定,时有兵乱饥荒,于成龙省钱是为了饥民。

福建为了台湾的郑氏而实行海禁,官员动不动就以通海的罪名逮捕渔民,株连很多。于成龙不同意,说很多渔民是无辜的, 要求释放。地方官员表示为难,于成龙声色俱厉,指着堂下的妇女儿童责问:看看她们是有罪的人吗?皇天在上,人命至重,我绝不同意这样的做法!

当下之中国,还有“于成龙”吗?

率军维持治安的康亲王杰书早就知道于成龙的大名,听他慷慨陈词,心有感慨,于是下令放人,因此活命的百姓很多。

于成龙要去罗城,给朋友写信说道,自己此行不以温饱为念,所自信者,天理良心四字而已。天下纷乱,百姓罹苦,他出发了,头顶昭昭天理,心怀一颗良心,去做事,去解黎民之苦。

这是古代中国文人儒士最纯正的一面

不管多少人为了千钟粟而做官,为了黄金屋而做官,为了颜如玉而做官,我只要守住我的良心。百姓苦楚,苟活于世,就让我去做点事情吧,让他们好过一点,这就是我的天理,我的良心。

于成龙四十五岁做官,六十七岁死在任上,他一生都忠实于自己的天理良心。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