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9 01:05:31
  • 栏目:历史
  • 来源:霍小姐的八卦炉
  • 6472 人围观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气势恢宏的秦兵马俑一号坑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秦俑形象

在秦始皇陵的骊山脚下,赫然显现着一座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庞大地下军阵——“秦兵马俑军阵”。

它们数量众多,体积巨大;武士俑人物刻画生动细腻、栩栩如生,刚出土时身上还涂有五颜六色的鲜艳彩绘;马俑身形健壮,写实传神、嘶嘶欲鸣。一眼望去整个军阵威武雄壮,势不可挡,令人震撼。

1987年,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更以无可比拟的雕塑艺术价值、再现两千年前气势磅礴的恢弘历史画卷,与秦始皇陵一起荣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盛唐诗人李白曾在《 秦王扫六合 》一诗中赞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有人说,秦始皇制造这些堪称地下“浩大军团”的兵马俑,是为了死后延续他统领千军、征服天下的皇帝大梦。

然而,随着考古的深入研究发现,这种昔日占据上风的传统观点,似乎越来越经不起认真推敲。

旁的暂且不说,试想,欲传位给子孙万代的“始皇帝”,怎么可能亲手埋葬自己一手缔造的伟大军队?

用六国的军队(军阵)来殉葬,不更能体现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之“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吗?!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秦始皇画像

一、 从“俑”的由来和历史演变看,用来殉葬秦始皇的兵马俑更有可能属于被征服的对象(战俘、六国军马等)。

据考古学家研究,“俑”是东周以后对夏商、西周“人殉”的替代品,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类的文明进步。

“仲尼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孟子·梁惠王》)

在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的殷商时代,十分流行人殉和人牲制度。即商王、贵族、大奴隶主死后,就把战俘、奴隶活活杀死或直接活埋在墓内,以供这些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在阴间世界继续驱使、奴役。

近年来,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贵族大墓、祭祀坑就发现大量人牲(奴隶、战俘),总人数在万人以上。

1976年考古发掘的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中一次就有16人殉葬。

而在大规模开疆拓土的“武丁中兴”时代,据统计,其甲骨卜辞中竟有一千多条关于人祭的占卜,用人牲数达九千人之多,其中最多的一次用了五百人(多为战俘和奴隶)。

“癸丑卜, 贞,五百〔僕用〕,旬壬戌侑用僕〔百〕。”(《甲骨文合集》562正)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周代用活马殉葬的风俗也颇为盛行。2002年,在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的一座周天子大墓的车马坑发掘中,就有殉葬马匹70多具,更发现了六马一车的“天子驾六”最高等级形制。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陶土、木头等制作偶人替代活人(战俘奴隶)随葬死者,“俑”的形象就应运而生。

史载,公元前384年,秦献公下令废除人殉制度。以俑作为随葬品(用陶、木、铜等做成人的形状来代替人殉)。

虽然,人殉、马殉等殉葬内容由活人活马改变成陶俑、马俑,但是他代表被征服战俘、奴隶等,以供皇帝王侯贵族在地下阴间驱使等内涵意义,却根深蒂固长期未被改变。

因此,在颇受周朝礼制、墓葬文化影响的秦朝,秦人不可能愚蠢得要采用代表自己大秦军团庞大武力的军士、战马、军阵来殉葬始皇帝。用象征六国的战俘兵马来殉葬、陪葬,不更符合彼时丧葬文化的独特内涵吗?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洛阳的“天子驾六”车马坑

二、围绕秦兵马俑的诸多学术未解之谜。

譬如,这些兵马俑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唯一专用?

目前,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的主人可能就不是秦始皇,而是嬴政的高祖母——秦宣太后芈月。

之一,兵马俑离秦始皇陵位置太远,不符合陪葬坑在主人陵墓附近的墓葬制度。经过测量,兵马俑距离始皇陵中心原点距离约有1.5公里。举个幽默滑稽的例子,这好比古墓主人葬在山脚下,陪葬坑却突然在3里外的村子出现。大量考古发掘表明,陪葬坑基本上都在主墓室方圆几百米范围之内。这种反常现象引发了兵马俑主人另有他人的质疑。

之二,兵马俑出土兵器的质疑和猜测。考古学家已经在兵马俑坑中出土了4万多枚的青铜箭头、还有大量的青铜剑、戈矛等青铜武器,这显然不符合请始皇统一六国时冶铁工艺发达、铁兵器开始大量普及使用的史实,可能更切合战国时期六国青铜为主的武器装备。

之三,刚出土的兵马俑服饰五颜六色,光鲜亮丽,有悖于秦统一六国的“尚黑”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立即“改正朔、易服色”,规定了“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的制度。然而俑坑里的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刚出土时却几乎是彩俑,红黄绿自蓝白堪称五颜六色,丝毫没有“尚黑”的意制度要求。这些可谓大杂烩的颜色,是否象征着曾经五花八门、服饰色彩不一的六国将士呢?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芈月传的主角原型——秦宣太后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秦兵马俑的驷马战车

三、即便殉葬的秦俑形象、铠甲装束是当时秦兵模样,但也未必一定象征始皇麾下的大秦将士。

为什么这么讲呢?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历时十年,而修建工程浩大的陵墓又用了漫漫37年。

不难想象,战国时期五花八门、极具地域方国特色的六国军队的铠甲式样和士兵装束,早已为后来的(秦始皇死后)的工匠所不熟悉、抑或是淡忘,将本朝士兵的装束为蓝本塑造殉葬品的(六国)军队形象,也是情理之中。

这正如我们经常不自觉地拿着今天的标准,来考量、描述古人的思想行为如出一辙,一个道理。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古代战车

再则,秦始皇统一六国主要依靠的马、步兵战术结合使用的马步兵团,相对原始落后的“千乘之国”大规模战车作战方式,早已悄然推出了彼时讲究高机动、长途奔袭刚需的战场。

然而,秦兵马俑的一号、二号坑中的军队却是以战车为主,且战车轴距长短不一,明显不符合秦朝统一六国之后“车同轨、书同文”的鲜明时代特征。

反之,却相当吻合未统一之前“战国争霸”时段,六国作战使用的“五花八门”“车距不一”的战车特点。

秦俑坑总面积达22780平方米,分一、二、三、四号坑。一号坑是一个长方形的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军阵,由前锋、侧翼、后卫、主力四部分构成。位于俑坑前面的是排列整齐的三列朝东的武士俑,每排68人,三排共204名式士,个个身着战袍,手握弓弩,站在整个军阵的最前面。其后是3路纵队步兵尾随着驷马战车,成为兵阵的主力军。(《兵马俑的艺术赏析》)

尽管多数兵马俑是秦人模样,人们却发现部分陶俑发髻竟然是一副楚人装束。譬如有的陶俑发髻是歪的,符合楚国人民的打扮;还有的一些陶俑模样居然是游牧民族的装束。这无疑也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有可能由六国军队混合组成。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秦代青铜剑

四、结论。

无论是从殉葬人俑、马俑的被征服、被驱使等墓葬文化内涵而言,还是从兵马俑与始皇陵的位置、出土兵器、战车车距、服饰色彩、发髻特征等特点分析,都不难得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结论。

那就是,这些所谓的“秦兵马俑军阵”很可能并非秦朝军队,而是象征被大秦铁军征服的六国陪葬军队(军阵)。

而把殉葬秦始皇的兵马俑军阵,臆想成横扫六合、势不可挡的大秦军团,认定俑坑中那些俑兵是当年追随秦始皇征战四方、统一天下的神勇之兵,很可能是一种隔空解读和附会误判。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鸟瞰秦始皇陵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秦代铜车马

“秦兵马俑军阵”新解:殉葬的会是象征被战服的“六国军队”吗?

秦兵马俑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