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30 09:03:24
  • 栏目:历史
  • 来源:小杰杰说历史
  • 6056 人围观

赵氏孤儿的故事记载于史书之上,可是人们不难发现,日后的三家分晋而成的赵国,位列于战国七雄之中,若是赵氏孤儿一事货真价实,明明只剩下一个孤儿,家臣亲族几乎死净,封地更是全部没了,到底赵家靠的什么东西才能东山再起呢?

赵家在晋国曾经也是一个大家族,史记记载的赵盾弑君事件就是明证,但是赵氏一族的如此行径也给赵氏一族埋下了灭族的祸患,要不是由于公孙杵臼与程婴的拼死保卫,赵氏的血脉恐怕就在满门抄斩的血腥大幕下尽数伏诛了。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侥幸得以生存的是刚刚说的那个著名弑君者赵盾的孙子,后世的人一般称之为赵武。他就是史记当中详写的那个唯一活下来的赵氏孤儿。

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讲道理,这种局面对于一个孤儿来说,无疑是艰难至极。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最后这位赵武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本来无比困难的局面扭转了,这一切赵武到底是通过什么做到的呢?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我们翻阅史书,还是能够在史书之中找到些许蛛丝马迹的。太史公的《史记》里在记载“赵氏孤儿”这段事迹的时候,曾经留有这么一条线索:

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而这条线索无疑指向了这个叫做韩厥的人,再联想到三家分晋时候的时候有赵韩魏三家,这条线索便变得离奇起来,这个韩厥是谁呢?在赵家破灭的时候,他就是当时晋国的军队的最高长官之一。

晋国的军制比较特别,晋国的军队一般情况下会分为中军、上军和下军,这个韩厥就是下军的长官。不过他的这个最高长官与赵家当年的提携关系很大:赵盾时代,对于韩厥多有提携,在赵盾去世之后,后来的赵家家主赵衰更是对韩厥视同己出,硬生生的借助赵家权势将彼时不过二十多岁的韩厥直接火线提拔成掌管上中下三军军法的六卿之一。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同时如果我们查阅史料,也不难发现韩厥此人不单与如日中天时代的赵家关系极好,就是赵家即将覆灭的时候,韩厥也不离不弃——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

韩厥冒着绝大风险通风报信,试图让赵家家主逃亡,只是赵朔说什么都不肯逃亡,只要韩厥答应自己保全赵家后代祭祀即可,可以看得出来赵家家主对韩厥有多信任,而韩厥对赵家的知遇之恩有多感激。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到,之所以赵氏孤儿得以在日后三家分晋分的一本羹,与韩厥的关系必定是极大的。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韩厥称赵成季之功,今後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尚有世乎?”厥於是言赵武,而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

韩厥果然没有辜负赵朔的信任,抓住机会一举复苏了赵家最后的骨血的田产和封地,又为赵家平反昭雪,使得赵家的祭祀又能继续延续下去。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但这明显是不够的,有了田产和封地的赵武,还需要更大更多的权力才能将赵家重新振兴,韩厥看在眼里,很快又一次的朝着赵武伸出了援手——在晋国因韩厥资历足够老,在频繁发生政变之后的晋国,韩厥居然成了晋国的三军元帅。

彼时的晋国可以说韩厥的声望堪称无敌,而晋国国君也需要借助韩厥来制衡国内豪族郤氏,与栾氏,这种情况下为了增强自身对抗豪族的资本,韩厥大力举荐势单力孤的赵武,晋国国君自然是乐见其成,于是顺势任命赵武为卿大夫。

赵氏只剩下一个孤儿,封地全没了,如何成为战国七雄的?

成了卿大夫的赵武自甘成为晋国国君手上的一把利剑,始终坚定不移的与韩厥站在一起对抗豪族,对于晋国国君来说这样的赵武自然是可以大力拉拢与重用的,于是赵武逐渐被国君引以为肱骨,并一步步的接管了部分的晋国军政大权,赵家的重新振兴就从此开始,一步步的发展成为日后三家分晋的赵家。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