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脚下,曾被武则天“下手”的石头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30 23:19:45
  • 栏目:历史
  • 来源:泰山晚报
  • 7178 人围观

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内,保存着众多碑刻,其中有一块特殊的石碑,由两石并立而成,这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皇帝和皇后双双封禅泰山而专门修建的双束碑。


泰山脚下,曾被武则天“下手”的石头


中国历史上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帝王共有六位,这六帝分别是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其中唐高宗的封禅又与其他帝王不同,他带来了他的皇后——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里,不要说国家大典,就是家族祭祀一般也是不允许女人参加的,武则天不仅参加了,还充当了封禅大典中 " 亚献 " 的角色,充分体现了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在唐王朝特殊的政治地位。而参与唐王朝的宗教政治活动,对于武则天并不是第一次,早在唐显庆六年(661),也就是到泰山封禅前五年,武则天就同高宗共同敕使东岳先生郭行真及其弟子在泰山的岱岳观建醮造像,并创意刻立了形制特殊的《双束碑》。

泰山脚下,曾被武则天“下手”的石头


双束碑全称 " 岱岳观造像记碑 "。唐高宗显庆六年(661 年)道士郭行真所立。原立于王母池西岱岳观老君堂殿前, 1968 年为保护部分珍贵泰山碑刻,将其埋入岱庙内炳灵门外。该碑 1982 年重见天日,1983 年移立于岱庙碑廊,是泰山保存最早的唐代碑刻。

泰山脚下,曾被武则天“下手”的石头


双束碑是因其形而得名。碑身二石并立,方座,覆仿土木结构歇山顶式帽。同座一顶,二石相束而立,所以有 " 双束 " 之谓,二石相依并存,又有了 " 鸳鸯碑 " 的说法。碑首代表天,碑座代表地,双碑代表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寓意二人共同治理天下,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泰山脚下,曾被武则天“下手”的石头


碑四面刻文,碑文记载了唐代六帝一后在 137 年间的斋醮造像之事 20 余则,另有宋人插刻四则。题记中有武则天改唐易周称帝的九则刻文,采用了她的自造字。题记的内容情节比较详细,且都与武则天有关,而这些内容在正史礼志中很少记载。因此,双束碑是一道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和历史,特别是武则天历史的实物资料。【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东 整理】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