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为两代盛世奠定基础的能臣,没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国运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4 23:33:47
  • 栏目:历史
  • 来源:史地客栈
  • 8211 人围观

在土木堡之变前,大明帝国有三个盛世,分别是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永乐帝时期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的仁宣之治。这是大明帝国开疆拓土,继往开来的时代,是堪比汉唐盛世的伟大时代。

可是这样伟大的时代,却曾遇到了一次严重的危机,严重到亡国的危机。

这事还得从朱棣那说起。

一个为两代盛世奠定基础的能臣,没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国运

众所周知,朱棣这个皇帝位置是从他侄儿朱允那抢来的,他登基为帝后,最想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向臣民证明他是比朱允更优秀的帝王,他会干得比朱允好,他才是真正的正统,他才是天命所归。

于是永乐大帝在位二十二年里干了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

第一是修《永乐大典》,在解缙的主持下,两千多人用了六年多的时间,终于修撰了这部《永乐大典》,这部大典总计近22900卷以上,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000万字,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第二是南征安南,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令大将张辅南征安南,此次大明可谓是倾举国之兵八十万南征,单单是兵力集结前后就花了三个多月,然后战争打了一年多,据统计此次南征所耗费的粮食就超过了一亿斤,这还仅仅是粮食,还不算上其他物资损耗。

第三是北击蒙古,朱棣曾先后五次亲自率军征讨蒙古,平鞑靼克瓦剌,打得蒙古人逃去无踪,数十年不敢犯大明一步。

第四是下西洋,大明朝曾派郑和七下西洋,据后人计算,郑和下西洋所用的宝船,现在要想原样复制出来的话,最少要花一亿元人民币,而当时一次下西洋的耗资就需要六百万两。

第五是迁都北京,其实我觉得朱棣迁都北京不是简单的要天子守国门,因为永乐朝的国门都到外兴安岭去了,估计在朱棣的心目中就没国门这么一回事,他觉得天下都是他的,因为他也打败了他所遇到的一切敌人。而当时朱棣迁都北京的原因,应该还是为了加强对北疆的控制,他的本意可不是为了“守国门”,因为朱棣可是大明朝除了在位时间短的几个皇帝外,唯一一个不修长城的皇帝。

除了这些功绩之外,朱棣还重开大运河,经营边疆,西部建哈密卫,东北设努尔干都司,册封蒙古三部,西南改土归流,册封西藏活佛,往吐鲁番、伊犁、哈密派驻署理宗教事务的“僧纲司”……当时除了郑和下西洋外,朱棣还有派陈诚通西域。

永乐盛世时,有八十多个国家向大明称臣,最远的属国抵达了中非地区。

永乐大帝文治武功,伟业赫赫。因而《明史》赞他“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一个为两代盛世奠定基础的能臣,没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国运

永乐大帝这些丰功伟绩,一般的皇帝只要能做成一件,那就是一代明君,足以流传清史了,可是朱棣却能在二十来年的时间了,完成这么多的创举,这是建立在什么的前提下呢?

很简单,那就是两个字压榨。

通过压榨国力来完成这么多的创举。

因为要完成这些创举,那是需要巨额的钱粮的,没有钱没有粮,永乐大帝根本上就完成不了这么多的丰功伟绩。

永乐朝前期确实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丰富了百姓的口袋,可是到了朱棣去世前的几年里,这个帝国已经快被他压榨光了。

最直接的表现是两方面,一呢是才开朝五六十年,在朱棣后期就爆发了十多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在古代是很常见的,可是大规模的还是十多场的大规模起义,那绝对是朝廷将国内的百姓压榨得不行了才会出现的事情,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赛儿起义。

第二个直接表现是,永乐朝后期爆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宝钞的严重贬值。宝钞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已发行,当时的出发点是为了方便百姓,可是当时根本上不知道有什么“准备金”,所以导致了宝钞的滥发。宝钞这个东西皇帝是很喜欢的,通过印刷纸张就能用来给官员发薪,给将士犒赏,就能购买老百姓的物资。这到了永历后期,老百姓都已经不敢接宝钞了,朝廷又不允许金银交易,于是很多地方的百姓宁肯回到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易方式,也不愿意接受宝钞。

频繁的爆发农民起义,又加上严重的通货膨胀,这完全是一副亡国的表现啊。

永乐22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出征漠北的路上,终于病倒在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的军营里,最终一病不起死在了出征的途中,也算是马革裹尸,这算是朱棣最好的归宿了。

而就在死前最后的一口气,朱棣喊了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不是他深爱的已故的徐皇后,也不是他最疼爱的皇孙朱瞻基,而是那个成全他永乐盛世的最大幕后功臣,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能让帝国起死回生的千古能臣夏原吉。

一个为两代盛世奠定基础的能臣,没他大明恐只有百年国运

央视曾有部纪录片叫《大明管家》,就是介绍这位来自湖南湘阴的奇才夏原吉,介绍他是怎么辅佐朱棣,尽心尽力,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的维持帝国经济的运转,以筹集钱粮让朱棣去实现他的文治武功的。

夏原吉名气并不大,在洪武时期不如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在建文时期不如方孝孺、黄子澄、齐泰,永乐朝不如蹇义、解缙,仁宣之治时又不如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杨。

可是夏原吉却是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的最大幕后功臣之一,他还是一个颇具传奇性的人物,大明两百余年,换了两百多户部尚书,有些尚书可谓是做不到一年,才几个月就被换下,可是夏原吉却做了大明的户部尚书27年,执掌大明经济财政将近三十年。

而且他在福建湖南等很多地方,地位相当于北宋时期的包拯,很多地方还有关于他的神话传说,他还是唯一一个在朱元璋、朱棣这俩“文臣屠夫”的时代里,一直被重用,一直被依靠的重臣。

他死后获得了文臣的最高荣誉:赠太师,谥忠靖。当时所有的大明高官都有为他写悼词,哪怕是和他政见不同的,也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为什么他这么牛掰呢?能得到上至皇帝,中至群臣,下至百姓的一致称赞呢?

那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是一位实干的廉臣,一位真正为国为民的干吏。

朱棣重用夏原吉为户部尚书后,夏原吉就实施了一系列政策:“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庶民,且便商贾。”

裁冗食就是“精简机构”,减少皇室等处的开支用度,甚至朱棣本人花费等问题都要被裁剪,这是很难办到的,但夏元吉知难而上,永乐四年,他借筹措下西洋经费为由,请旨裁减中央到地方闲散衙门200个,分流近千人。朱棣每年给诸皇子的赏赐,也经其谏劝,每年俭省近三分之一。朝廷禁军,经其核算淘汰大量老弱残兵,建成兵少战力精的“三大营”……

平赋役就是增加对富户阶层的税收,减免贫民阶层税收,并允许乡民出钱代劳役,这种办法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清仓场”,即清理各地仓库,严查贪污,每遇贪墨要案,夏原吉亲自核算,屡屡揭穿贪官伎俩,贪官的家产则被充公成为了国家的财政。

“广屯种”就是招募内地无地乡民去边塞耕种落户。夏原吉的办法并不是如朱元璋时代的“强制迁移”,而是国家出台“优惠”政策,用免税和经济补助吸引农民前去落户,结果明朝九边各地22年来“户口增倍”,最早从内地“闯关东”的人,也恰出现在这一时期。

更厉害的是“严盐法”和“钱钞之禁”。

“严盐法”即由每年商人向九边运输粮草换取盐引,变为商人仅向北征蒙古的“出发地”集中输送粮食换盐引,这小小的调整,虽减少了九边其他边镇的收入,却保证国家可以短时间集中大量钱粮,打好北征之战。后来大明迁都北京时,他又故伎重演,从而解决了大明迁都的经济难题,虽说是“权宜之计”,可毕竟解决了问题。

“钱钞之禁”是因宝钞的滥发引起的严重通货膨胀和百姓对宝钞的极端不信任,虽然朝廷严禁使用金银交易,也让百姓接受不了宝钞。夏元吉反对用强,他对症下药,一方面紧缩银根,保障宝钞信誉,另一面让宝钞价格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食盐挂钩,以维持宝钞经济价值。

夏原吉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来稳定和发展国家经济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并削减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以便于朱棣去干他的丰功伟业。

可是朱棣做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步子实在是太大了,虽然夏原吉给朱棣摸了许多润滑油,还是扯到了蛋,大明的国力被严重削弱,经济财政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朱棣死后,继位的朱高炽不得不放弃数十万大明将士用生命打下的安南,这就是因为国家的财政实在是支撑不了对安南的控制了。

而朱高炽也知道大明的严峻形势,所以他继续重要夏原吉,而夏原吉出狱后(永乐十九年,朱棣欲发动第三次北征,一举平灭鞑靼太师阿鲁台。深感国家财政日益吃紧的夏元吉竭力阻止,触怒了朱棣,加上一直深恨夏元吉的国公张辅以及汉王朱高煦的争相挑拨,夏元吉被解除职务,送“内宫监”长期关押。),依然鞠躬尽瘁的为恢复大明国力而殚精竭虑,他再改“严盐法”,允许商人用宝钞直接换盐引,规定以300贯换1引,另外继续对皇帝吝啬,要求禁绝宫廷奢靡消费。明宣宗朱瞻基登基后,夏元吉继续主持改革商税,减少国内关卡,鼓励商品流通,削减收税比例,做到“税少而财增”,经永乐时代日益空隙的国库,终于重新充裕起来。

也就是说,没有夏原吉在背后想尽办法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永乐大帝就没钱粮来实现他的丰功伟绩,永乐大帝就没人来给他在远征时筹集粮饷,甚至就不会有永乐盛世。而永乐后期几乎败光了家产,在仁宣时期没有夏原吉力挽狂澜,挽救大明的经济,只怕大明就会因巨大的财政危机而导致亡国,大明将只有不到百年的国运。

这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崇祯之所以亡国,最大原因就是财政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当时大明并不穷,江南一带依然富庶,那些文臣武将巨贾们,一个个都富得流油。

可是大明朝廷穷,穷到没钱赈灾,穷到没钱发饷以镇压起义,穷到没钱来巩固边防……如果大明朝廷有钱,如果崇祯能有个夏原吉一般的经济能臣来为他“赚钱”,大明不会在1644年就亡了,毕竟大明当时至少在淮河以南,还是深得民心的。当时大明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地,最富庶的地方,真正的粮仓,都还未乱,那里的百姓都还是拥护大明朝的。怪只怪东林党一党独大,以至于无人制衡这群蛀虫,无人从他们口袋里掏钱,最终导致了大明朝灭亡了,当然了东林党也被满清给血洗了,这就是因果报应,这就是有国才有家。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