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7 13:03:44
  • 栏目:历史
  • 来源:齐文刀
  • 6982 人围观

01 疑窦重生的“光荣革命”

为人处世之道,不外乎斗争与妥协之两选。

此间经典案例,便是十七世纪后期,著名的英国“光荣革命”。

参照中学历史课本的说法,简单复一下盘:

1685年,英王詹姆士二世上台,推行王权至上的专制统治,终至天怨人怒、民心丧尽。

1688年11月,英国资产阶级与荷兰执政威廉亲王里应外合,威廉率军登陆,兵不血刃进驻伦敦,驱逐了詹姆士二世。

次年,威廉夫妇接受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在议会拥戴下加冕为王,并宣誓“根据议会通过的法规”进行统治。

由此,奠定了英国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传统,从法理上明确了,最高权力不在君而在民(议会),开启了君主立宪政体。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权利法案》文书

明明是一场改朝换代的天变,却由于各方的妥协与克制,没有爆发流血冲突,因而被后世称为“光荣革命”。

资产阶级——威廉亲王——詹姆士二世,三方都显示出合理斗争与妥协的政治智慧。

——以上,确实是一桩划时代的伟大事件,然而深入想来,却又疑窦重重:

作为中国人,都记得他老人家说过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温良恭俭让”,那凭什么1688年的这一次,就如此雅致温良呢?

还有,詹姆士二世的前任查理二世搞了二十多年专制统治,上下相安无事,詹姆士上台后换汤不换药,怎么才短短三年,就玩不转了?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著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徽章

荷兰是当时欧洲最富庶繁华的商业帝国,大好花花世界,英伦三岛却是贫瘠荒凉的边地。威廉同学守着红烧肉,为啥劳师糜饷,非来抢这口窝头吃?况且还是个君主立宪、中看不中吃的“假窝头”?

……

历史事件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放在一个长时空的大尺度来看,所谓“光荣革命”,只是欧洲大国争霸博弈中的一个小结点,用洪邮生先生的话来说就是:

“光荣革命”是欧洲联合反对法国霸权的结果。

这话,还要先从三个国家和三个人讲起……

02 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法国——英国——荷兰,正是“光荣革命”这出戏外戏的三大主角。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欧洲三国

这一时期的法国君主,正是大名鼎鼎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他五岁登基,1661年23岁时亲政。此时的法国,经历代权臣黎塞留、马扎然等人苦心经营,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制,国力国势如日中天,路易十四生逢其时,开始了将法国带向欧洲霸主的漫漫征程。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青年路易十四

英国的轨迹则恰好相反,早在十三世纪,就签署了《自由大宪章》,召开了“牛津议会”,拥有一套完善的议会组织,几百年来,一直对王权钝刀割肉,向着有限王权的议会君主制缓慢演化。照此趋势,即使没有“光荣革命”的突变,英国应该也会最终实现君主立宪。

然而1603年,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去世,英格兰都铎王朝绝嗣,由远亲苏格兰国王詹姆士继任,史称詹姆士一世,斯图亚特王朝开幕。

英格兰与苏格兰,鸡犬相闻,日子却过得大不一样。苏格兰施行专制君主制,信奉君权神授,也没有英格兰这么强大的议会组织和限权传统。这样的王权空降英格兰,自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未免水土不服,磕磕绊绊。

无奈斯图亚特这一家子人,都是倔脾气,不懂得妥协之道。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查理一世被执行死刑

第一任国王詹姆士一世上来就顶牛,一度解散议会;第二任查理一世与议会搞起内战,被克伦威尔砍了脑袋,英国也一度变为共和国;第三任查理二世复辟后,暗度陈仓,紧抱法国大腿,“以法为师”,一心要学着搞绝对君主制。

就在查理二世登基前后,英国与荷兰因为贸易摩擦,两度开战。这就要说到第三国:荷兰。

荷兰在1648年才从西班牙正式取得独立地位,当时就已经是世界航海和贸易第一强国,树起了全球的商业霸权。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贸易额占到全世界总贸易额一半以上,荷兰拥有各类船只1.5万艘,比全欧洲各国的总数还多,是不折不扣操奇计赢的“海上马车夫”。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荷兰风车与郁金香

1656年,荷兰使团来到北京,觐见清朝顺治皇帝。很多年后,困扰大英帝国马戛尔尼使团的外交礼仪问题,在荷兰人这里波澜不惊,他们干脆的奉上了三跪九叩大礼,荷兰人说:“我们不想只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利益。

——生意做到这个份上,对于坐守孤岛、贸易立国的英国来说,是致命的威胁。于是在1652年和1665年,英国发动了两次“英荷战争”,试图用武力打击竞争对手,赢取商业利益,结果却互有胜负。英国人发现,凭一己之力,确实搬不动这一丛“郁金香”,于是环顾四周,谁挨得近、力气大,还能搭上手——

法国!

欧了,就你了!

03 横空出世的“橙子”

路易十四要雄霸天下,必须把“奸商”荷兰人打趴下,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自然愿拉上小兄弟查理二世一起干。不料,查理那边却出了岔子——

说到底还是一个字:“钱”。在王权受限的英国,议会手握税收与财政大权,正如当时的一位议员所言:

英格兰国王可以宣战。

但是下议院可以给钱,也可以不给钱。

那就奇怪了,议员们不愿打倒商业对手荷兰人吗?

还真不愿!

英国人孤悬海外,向来遵循大陆均势原则,用后世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话说就是:“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丘吉尔蜡像

荷兰再强,不就是一群商人?地盘也有限。欧洲大陆传统豪强的法国,才是更值得警惕的对象。最好让他俩掐得你死我活,英国坐观虎斗——这才是最符合英国国家利益的。

然而且慢——国家利益可不等于国王利益!

如前所述,查理二世要学法国建立绝对王权,这才是事关自身利益的根本大事,无论如何,你路易十四这个大腿,我抱定了!1670年6月,双方签订了《多佛密约》。条约规定:

查理二世有在英国恢复天主教,并与法国共同对荷兰作战的义务;

路易十四则对于英国有可能发生的“骚乱”,有出兵镇压的义务

个中三昧,意味深长。

万事俱备,1672年法国突然对荷兰宣战,查理二世则在未征得议会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出兵,从海上杀了过来。这便是历史上的“法荷战争”,对英国来讲,则是第三次“英荷战争”。蕞尔小邦的荷兰,突然陷入双巨头的钳杀中。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

危难时刻,第三个人物闪耀出场,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临危受命,出任荷兰执政。没错,音译为“奥兰治”,意译其实就是“橙子”,这也是日后荷兰国家队球衣的底色。

威廉三世壮士断腕,下令掘开著名的穆伊登堤坝。世世代代荷兰人围海造田创出的家园,重又被海水淹没,成千上万国民转移到船上,疏散撤离。法国人面对滔滔海水,也只好撤退离境。

另一边,强大的荷兰海军对英国舰队四战四胜,后来名扬天下的英国皇家海军阵亡2000余人,狼狈逃窜。联想到11年前,郑成功在台江内海大败荷军、击沉荷舰,而170年后,耆英却在英军旗舰上签下《南京条约》,差距之大,令人唏嘘。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南京条约》签署现场

说回英国这边。查理二世把路易十四给的赞助都打完了,议会也不给他批钱,无奈只好收兵,第三次“英荷战争”草草落幕。

接下来,就是威廉三世与路易十四一对一PK了。双方使尽浑身解数,到处找外援、拉赞助,威廉找来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结盟,路易则重金拉拢瑞典入伙,法荷之战演变成一场欧陆的“世界大战”。

转机出现在1677年,英国突然向威廉伸出了橄榄枝:来来来,小伙儿,咱们通婚吧……

04 女儿、女婿和老丈人的故事

“法荷战争”打到末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今后的欧洲,法国一家独大已势不可挡,其余人等,只有组成反法同盟抱团取暖了。1677年法军侵入佛兰德斯,如下图所示,这里可是欧洲大陆距离英伦三岛最近的“瞭望台”。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佛兰德斯位置

这下英国议会坐不住了,软硬兼施,反复向查理二世喊话:

——应尽快进入一个反对法国的联盟,以确保西属尼德兰(佛兰德斯)的安全并制衡法国。

——这是举国一致的看法和希望。应与荷兰结成更紧密的联盟。

——复活节之前,若国王陛下能与荷兰达成联盟,则议会税款即可到位……

关键时刻,首席大臣阿林顿提议,把国王的侄女,也就是王弟约克公爵的女儿玛丽嫁给威廉三世,以此改善两国关系。也不知道威廉三世是否读过《三国演义》,知道刘备下江东娶孙夫人的故事,总之,这位“橙子”大人于10月欣然赴英,次月就同玛丽订婚了。

几番明争暗斗后,随之而来的1678年,法荷等参战各国签署了《奈梅亨条约》,正式停战。荷兰取得了低关税优惠,瑞典扩张了领土,法国则获得了欧洲霸权,从此“太阳王”成为欧洲事务的最高仲裁者。

战后,路易十四却毫不收敛,继续张牙舞爪,对近邻的德意志邦国和佛兰德斯搞“和平征服”,取消《南特敕令》,迫害新教徒。凛冬之下,西班牙、瑞典和部分德意志诸侯于1686年组成了奥格斯堡同盟,共同防备法国。

这一年,查理二世早已去世,王弟约克公爵在位,是为詹姆士二世,远在荷兰的威廉,也成为了英国国王的亲女婿。可惜,这位老丈人非但不和女婿贴合,反而比前任国王更加的亲近法国。路易十四知道英王手里缺钱,詹姆士一上台,就给了他50万利弗的“见面礼”。詹姆士二世感激不胜,对法国大使言道:

——告诉你的主人,没有他的保护,我将一事无成……我愿意与他磋商一切。

——(转告国王),他(詹姆士二世)是在法国受的教育,吃的是陛下的面包……他的心仍然是法国的。”

这就隐隐然有和法国结盟,对抗全欧洲的意思——此举正犯了英国基本国策(大陆均势原则)之大忌。尤其是,与法国废除《南特敕令》遥相呼应,詹姆士二世发布了《容忍宣言》,意图在英国强行恢复天主教,这对以新教为国教的英国来说,叔可忍婶不可忍。而对詹姆士二世来说,这就是他自掘坟墓的第一锨土。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詹姆士二世像

终于在1688年,有两件事彻底断送了詹姆士的前程。

一件是当年4月,詹姆士与路易十四签署协定,由法方出资50万利弗,为英军装备舰队并资助一部分陆军。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摆明了是两国要有大行动,而英军首当其冲要去充炮灰。

第二件就更恐怖,6月份詹姆士添了一个儿子。如果没有这个孺子,英国人还能有点念想——这老祸害百年之后,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能来接班,到时日子就好过了。现在王家添了男丁,继承顺位在前,连这点念想都被打破了。6月20日,由七位议会各党派领袖人士联名,向远在荷兰的威廉发出邀请:快快发兵,来讨伐国王。

于私于公,这对威廉都是天赐良机。然而,这位女婿接到消息后,却是按兵不动。

难道,他真是与老丈人翁婿情深吗?

05 大棋局中的小棋子

威廉做梦都想去伦敦,把老丈人拉下水,把英国拉进反法同盟里来。但荷兰不是英国,没有海峡天险,一旦贸然出动,被法国掏了老窝,总不能再掘一次拦海大坝吧?

不久之后,欧陆大国争霸的棋局上暗流涌动,再次发生了有利于威廉的变化。

1683年9月,奥斯曼土耳其止步维也纳城下,从此在欧洲转攻为守。奥地利联手波兰、俄罗斯等国展开反扑,1688年初,夺回了匈牙利,兵锋直抵塞尔维亚北部。匈牙利宣布与奥地利结成“君合国”(两国共拥哈布斯堡家族君主,并称一国,但各自掌有较大主权)。

奥地利一口吃个大胖子,成为法国称霸欧洲的巨大威胁。

由此,路易十四于1688年9月出兵奥地利。因为奥地利参加了反对法国的奥格斯堡同盟,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法国人无暇他顾,这才是荷兰人真正的机会!

路易9月底东征奥地利,威廉11月初就起倾国之力,组织四百艘运输船和五十三艘军舰、两万大军,远征英伦。这是一场压上了所有赌注的大冒险——百年前那支不可一世要征服英国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单以船只数量论,也只有威廉远征军的1/3。

斗争与妥协的经典案例:“光荣革命”背后的大国博弈

威廉舰队登陆英国

詹姆士二世原本也是沙上之塔,与议会政见相左,把国人得罪了个遍,一心只想抱法王大腿,现在内患外寇一起发作,干脆放弃抵抗,直接亡命法国,想要倚靠路易十四,再图恢复。威廉这边,倒也乐得“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各项偶然因素的叠加,造就了这场改朝换代却没有流血牺牲的“光荣革命”。

议会和威廉,原本就是相互利用关系,威廉要把英国拉进反法同盟、对抗路易十四,议会要推翻专制王权、恢复“大陆均势”,现在各取所需,谁也别嫌弃谁。威廉面对议会奉上的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只得笑纳。议会也不好阻止威廉将英国带进奥格斯堡同盟,加入对法作战。

光荣革命后的九年,整个欧洲的主旋律,就是各国抱团和法国死磕。打到1697年,大家都耗得差不多了,各方签订合约,法国承认威廉三世为英王,断了詹姆士复辟的念想,还吐出了一些历年侵吞的土地,奥格斯堡战争结束。

“光荣革命”固然没流血,但几十年间的这几场“戏外戏”,却是血流成河、民生凋敝。

路易十四就这么认怂了?

没有!仅仅四年后,他就又和欧洲各国打了一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此是后话不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法国的世界霸权,始于路易十四,却也终于路易十四。只知斗争不知妥协,路易十四永远地失去了英国。日后,每当法国要崛起为欧洲霸主,总会遭遇英国的背后捅刀。

“光荣革命”之后的英国,再也没有过舞刀弄枪的政局动荡,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终于凭借几十年后的“七年战争”、百年后的“工业革命”,跃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作者【齐文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更多深度长文,欢迎点击关注!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