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09 12:23:54
  • 栏目:历史
  • 来源:混炖鸭
  • 9244 人围观

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后,修城池,置官署,立制度,倡文教,使得东汉大部分时期,交州与内地基本上一致,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族群快速融合,中原文化习俗也快速传播。但是东汉末年分三国,扰攘纷乱的局面下,地处边疆的交州便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东汉后期,许多派往交州的州牧和郡守,都是虔诚的道教徒,装神弄鬼有一套,治国理政没本领,这导致交州南部,汉化程度不深的九真、日南两郡先后被土著势力夺走,名存实亡。等到汉朝中央皇权旁落,国家事实分裂的时候,交州面临艰难选择。这个时期控制交州的士燮家族,会如何进行选择呢?又会对三国格局,以及中国统治交州的长远战略,造成什么影响?

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三国时期全图

一、士燮家族:一个典型的华夏士绅家族

士燮,被一些越南史书尊为“士王”,认为是越南历史上摆脱中国统治,追求越南独立的一个重要功臣。但考察士燮的一生,很难说他有独立建国的心思,更不用说他有“越人”的认同。士燮是一个很典型的华夏士大夫,士家也是一个很典型的华夏士绅家族,对儒家思想有虔诚信仰,一直尊奉华夏王朝正朔,努力维持交州作为华夏王朝的一部分,推行儒家教化,只不过他们生活于现在交州一带而已。

士燮家族,按史书记载,也不是交州土著,而是来自儒家文明核心地区——鲁国汶阳县,“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其先本鲁国汶阳人,至王莽之乱,避地交州”[1]。汶阳县现在已经没有了,故县治在现在山东泰安东南宁阳县东北,是春秋时期鲁国辖区。在王莽时期因为中原混乱,逃到了交州避祸(逃得真够远的)。士家这一逃,就在交州安下了家,到士燮的时候,已经是第七代。

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越南历代帝王庙士燮作为“士王”被供奉

因为本来就是中原士大夫家族,有知识、有文化,在交州这个相对蛮荒的地方,士家的威望很快就树立起来。到士燮父亲士赐的时候,已经成为在交州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地方豪族,这一点从士赐被选拔为日南太守可以看出来。日南是汉朝势力达到的最南方,“区粟(日南被林邑占领后的名字)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望北辰星,落在天际。日在北,故开北户以向日。[2]”

士赐成为太守,应该还与当时九真、日南一带发生的叛乱有关系,东汉后期许多派往交州的刺史、郡守,治理失策,引发了此起彼伏的叛,导致九真、日南多次失陷。东汉后来派贾琮平乱,贾琮到了之后,发现这是典型的官逼民反情形,“旧交阯土多珍产,明玑、翠羽、犀、象、玳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前后刺史率多无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故吏民怨叛。”所以在平叛的同时,贾琮做的更多的工作,是了解当地民情,惩治为非作歹官员,并从交州地方选择能力和名望都不错的人,担任郡、县官员,很快平定了当地乱局,“琮到部,讯其反状,咸言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京师遥远,告冤无所,民不聊生,故聚为盗贼。琮即移书告示,各使安其资业,招抚荒散,蠲复徭役,诛斩渠帅为大害者,简选良吏试守诸县,岁间荡定,百姓以安。”当地百姓,对贾琮的做法,高度认同,以致于巷路为之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反;今见清平,吏不敢饭。”[3]士赐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作为地方有名望的士大夫,通过察举制选拔出来,担任日南郡太守。

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越南帝王庙中,“士王”在正殿左一室

士赐的事迹,在中越两国史书中,几乎都是空白。不过应该不错,不然也不会让其后人,威望更高,更受朝庭和后来的孙吴政权重视。除了能力、威望不错之外,士赐更厉害的,是生了四个很厉害的儿子,分别叫士燮、士壹、士䵋、士武,都是能力不错,允文允武之人。

这其中,士燮作为长子,名望最高。但观士燮人生道路,就是一个典型的汉朝读书人,中层贵族官二代,依托汉朝察举制度步步高升的道路。“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举茂才,除巫令,迁交址太守”[4]。如果大家不熟悉这个路径,可以去看看曹操成名之路,也基本上是一样的,先是举孝廉担任小官,然后因为文才出众,被进一步推举,步步高升。

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从武帝开始汉朝许多名人都是察举制举荐上来的

士家一族显赫,除了他们父亲曾任日南太守,士燮读书注经名动京师,积累了名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二弟士壹巴结了两个汉朝大人物,分别叫丁宫、黄琬。这两人先后都曾任司徒,也就是专门负责给中央选拔任用官员的三公之一,位高权重。“弟壹,初为郡督邮,刺史丁宫征还京都。壹侍送勤恪,宫感之,临别谓曰:‘刺史若待罪三事,当相辟也。’后宫为司徒,辟壹。比至,宫已免,黄琬代为司徒,甚礼遇壹”[5]。也就是说,因为士壹送丁宫还都(洛阳),丁宫很感激,把他征辟(也是察举制下选拔官员一种形式)为自己的僚属。

哥哥已经担任太守,弟弟又把司徒巴结得很好,所以当黄巾起义发生,中原大乱之后,当时在中原游学的士壹逃回了交州(不得不说,这一家人逃跑避祸的能力超强)。士燮眼看中原混乱,朝庭管不了交州了,他面临重要的人生选择,他的这个选择,既对当时三国乱世格局造成影响,也对后来交州的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士燮的第一个选择:乱世中坚持华夏正统

虽然越南人很推崇士燮,称之为“士王”。但纵览这一段时期的各类记载,不难发现,士燮在面临时局混乱,具备割据一方实力的情况下,其实并没有做对不起华夏故国的事情,他所作所为,都是努力在乱世中,维持交州作为华夏一州的地位。他在交州倡行中原文教,促进当地民族融合,保障一方州境安全,给中原乱世中无可归依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避祸场所,所以对其评价,应是功远高于过,所以本文都不多涉及他独断专行的一面,在封建专制社会这几乎不是个问题。士燮的这个选择,对交州地位有着太大的影响了,毫无疑问,如果在这个阶段,士燮不是选择继续坚持华夏正统,而是与越人土著联盟,公然独立的话,有可能交州要提前一千年脱离中国。

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越南孔庙:越南曾深度汉化的标志

相比《三国志》贬多于褒,和越南的一些史书过度推崇,郝经的评价更为中肯,所以这里先选择他的论述,来给士燮点个赞。“士燮昆季,保完南服,当战国折并,民不知兵,统内宁谧,不废职贡,蔼然以著述自娱,有窦融之义,无尉佗之僭,贤矣哉。奕者先据边角,而逐利于腹心,大乱之际,九州之内,哄为战场,而遐外暇逸者得以观时变而待,天之定理,势然也,燮宜有后者也”[6]。这段话里明白揭示了,士燮一族,在东汉、三国交替的乱世中,已经有了足以摆脱中原统治的能力和威望,但却没有学赵佗自立为王,真正脱离。至于在诸雄争霸中,他们摇摆选择,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是他们保障交州安宁,不卷入中原乱局的无奈之举。

士壹逃回来后,士燮上表,称交州远离中原,当时又发生了土著蛮夷叛乱,需要有能力有威望的人镇守,在他自己已经担任交州太守(并非更高层次的交州牧)的情况下,他将自己三个弟弟,分别推荐为南海(治所在现在广州附近治广东南部一带)、合浦(治所在现在广西北海一带治广东西部广西东南一带)、九真(治所在现越南清华市治越南中部偏北一带)太守。

中央掌权的司徒和他们关系不错,又事实上管不到交州了,士燮居然还请示中央意见,当权者很高兴,便大笔一挥同意了士燮的举荐,四兄弟掌握了从广州到河内、清化,相当于当年赵佗越国统治范围的领地。但威权如此,四兄弟并没有乱来,我国史书和越南史书,都交口称赞,我国正史和地方史志,都对这一阶段士家四兄弟治理地方,有赞誉之词:“交址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7]。“四十余年,疆场无事,民不失业,羁旅咸蒙其福。[8]”越南史书,更是赞不绝口,几乎把他等同于圣哲贤王了,“我国通诗书,习礼乐,为文献之邦,自士王始。其功德,岂特施于当时,而有以远及于后 代,岂不盛矣哉”[9]!我们从越南史书记载,在士氏兄弟的治理下,交州各地通诗书、习礼乐来看,这不就要把交州治理成一个华夏礼仪之地的格局吗?

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士燮画像


三、士燮的第二个选择:斩断了刘备向南发展之路

在《三国演义》中,几乎没有士燮一家的身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士燮一家,没有对三国争霸产生影响。事实上,士燮在东汉名存实亡,曹孙刘三方争斗的格局中,采取了非常巧妙的手段,既不得罪三方,从而保全境内,又对三方实力和未来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由于曹操隔得远,士燮对曹魏势力的影响小得多,主要的影响,是在孙刘之间。

士燮在担任交州太守,但事实上已经成为整个岭南诸郡的头领,肯定会受到南方割据势力的觊觎。早在刘备还没有成为一方诸侯,而是依附刘表的时候,刘表便想打交州的主意,在交州刺史死后,想要安插自己的人,去任交州刺史。当时远在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知道这个消息,派人带信给士燮,告诉士燮,不能接受刘表的安排,这封信是以皇帝玺书的名义发的,“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址太守如故。[10]”除了要求士燮拒绝刘表外,还正式委任士燮为绥南中朗将,统领交州七郡(此前文章中说到过,海南岛两郡在西汉后期被放弃了)。但读这封信的行文便知道,这肯定是曹操的意思,因为刘表是汉朝宗室,忠于汉献帝的亲戚长辈,汉献帝不可能称之“逆贼”的。士燮选择了听从曹操,拒绝刘表,这对后来事实上夺了刘表地方的刘备,造成了极大影响,因为这个选择,让士燮站到了刘备的对立面。

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若士燮依附刘备可能就没有赤壁之战了

《三国演义》有这么一段情节,当刘表去世,曹操南下,赤壁之战尚未开始的时候,想要促成孙刘联盟的吴国曾派鲁肃去探寻刘备的情况。鲁肃问刘备,现在荆州北部失陷,刘备准备怎么办?刘备的回答是,往南边依附苍梧太守吴巨。而这个吴巨,便是当年刘表委派到南方,控制苍梧、交州的两个关键人物之一。只不过,去往交州的另一个人——赖恭,既没有得到士燮家族的支持,又与苍梧守吴巨发生冲突,从而使得原刘表势力在南方遭受两败俱伤局面。等刘备要依附吴巨时,鲁肃直接不客气地说,“吴巨粮少兵微,自不能保,焉能容人?” 当然,鲁肃没有说出来的是,吴巨也不可能跟士燮联合,如果士燮在这个时候,选择跟刘备,那么以刘备、诸葛亮的威望和聪明,再加上士燮在岭南的势力,或许三国局面,就不是魏蜀吴,而是刘备主导的交州、孙权主导的吴和曹操主导的魏冲突了。因为交州在南,吴在中间,局面很可能就变成了曹刘联盟、夹攻中间的吴。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士燮因为在刘备脱颖而出之前,就已经站队了——与刘表作对。而刘备又是以继承刘表势力自居的,这样双方天然的就没有了相互信任的基础,刘备不敢往南,士燮也不敢依附刘备。为了更好地自保,在孙刘围绕着与荆州打得你死我活的情况下,士燮的天平越来越多地倾向了孙吴。

三国吴蜀争霸中的交州:士燮家族的选择及其影响

士燮诱反雍闿引发诸葛亮南征

在士燮助孙反刘的一系列行动中,对刘备集团造成最严重打击的事件,是雍闿反叛事件。这次事件导致了诸葛亮南征,并使得蜀国对四川南部、云南北路和贵州一带的统治,名存实亡,极大压缩了蜀国的战略空间。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面,对此事件有不少论述,但唯独没有提到士燮的作用。而越南史书中,却明确说到,“王(士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民人,使遥东附吴”[11]。也就是说,雍闿反叛,是士燮引诱的。并且,士燮还因为引诱雍闿反蜀,被孙权封龙编侯。

只不过,一边努力巴结孙权的士燮,对孙权也未必忠诚,他还主动联络刘备、诸葛亮,试图与蜀改善关系。所以,这真是一个八面玲珑的家伙,幸好他没独立。这位在三国时期纵横捭阖的交州土豪,结局会怎么样呢?在后面的文章中,会继续给大家揭示。



参考文献:

[1]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刘繇士燮传》

[2] 《水经注.卷三十六》

[3] 《后汉书. 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4]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刘繇士燮传》

[5]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刘繇士燮传》

[6] 《郝氏续后汉书》

[7]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刘繇士燮传》

[8] 《广西合浦县志(民国版)(卷五)》.

[9] 《大越史记.士王纪》

[10] 《三国志.吴书.太史慈刘繇士燮传》

[11] 《大越史记.士王纪》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