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等刘邦去世后才“贬杀刘氏,分封诸吕”?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11 05:43:28
  • 栏目:历史
  • 来源:翰林大学士
  • 5968 人围观

中国古代史上曾出现几位有名的皇后,吕雉便是其中之一。汉高祖的皇后吕雉人称吕后,她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历史上对吕后的评价并不好,原因就是吕后在刘邦去世后贬谪或诛杀刘氏家族的人,扶持吕氏族人,分封为王,开启了外戚专政的先河。吕后究竟为何在刘邦去世之后才贬杀刘氏,分封诸吕呢?历史上的诸吕为乱有吕氏放纵的原因,但其并不是主要原因。

一、吕后为保全惠帝以及少帝的地位不得不在刘邦去世后贬杀刘氏的诸王,此举实为保全汉朝政治的稳定,避免大规模的夺位战争

史记中记载,曾有人上檄文列举吕后应当被诛的几条理由,第一条是说吕后被吕氏外戚所迷惑,危及刘氏王朝,吕氏外戚蛊惑吕后,旨在让吕后废少帝,重新立皇帝。第二条是说吕后家族中的人拥兵自重,手握重权,这不是外戚应该有的地位。

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等刘邦去世后才“贬杀刘氏,分封诸吕”?

第三条理由是刘邦曾下令只准刘氏家族中的人才能被分封为王,外姓一律不可成为一地之王,但事实情况是大部分刘氏王被诛杀,吕氏王取而代之。从表面看,所列理由种种都在说吕氏王的不好,但其矛头直指吕后,将吕氏王的恶行归咎于吕氏一人。

据史记载,直接或间接因吕后而亡或被贬的诸侯共六位,尤其是赵国的王,被诛杀得最多,而且吕后专挑刘邦得直系子孙杀而诛之,赵隐王如意是刘邦最喜爱的夫人戚夫人的儿子,也是赵国的诸侯王,惠帝元年,赵隐王被吕后赐毒酒杀之;

赵幽王被赐死的理由更是离谱,只因他不喜爱吕后为他准备的吕氏家族中的女子,赵幽王就被赐死了;赵悼王是刘邦的长子,地位尊贵,但最后也被吕后罢免,赵共王因不甘被吕氏控制而自溢身亡;

代王的地位也被吕禄取而代之;燕灵王被吕后派人杀死,后封吕通为燕王。

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等刘邦去世后才“贬杀刘氏,分封诸吕”?

刘邦建国以来,封的王除长沙外都是刘氏族人,各地诸侯的势力强大,拥有的城池数量之多,而皇帝所在的京师力量薄弱,甚至不是诸侯的对手。

刘邦在位时。各方诸侯念及往日情分或惧怕刘邦的威严,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有谋反之心也不敢表露出来,可在刘邦死后,惠帝能力不足,天下人心惶惶,各方诸侯蓄势待发。

各方诸侯国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日益壮大,而且在皇位面前,血缘关系又算得了什么,恰逢刘邦去世,这些诸侯王更是野心勃勃,从被吕后杀掉的这些诸侯王我们可以看见,他们大多都有逆反的心理或举动,就算他们没有谋反的心思,但都手握重权,对皇位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保全惠帝的地位,吕后不得不诛杀势力强大的诸侯。

淮南王也是刘邦的儿子,因为他当时年少,手无重权,而且他自己也明知吕后的手段残忍,所以选择明哲保身,向吕后一方靠拢,所以最后他没有被吕后杀掉或废掉。

相反,戚夫人的儿子赵王是对初继位的惠帝威胁最大的一个诸侯,惠帝本身性格柔弱,有恻隐之心,政治手段也不高明,惠帝当上皇帝后,全靠吕后为新帝打理,所以当惠帝刚继位不久,吕后就杀了戚夫人及赵王。

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等刘邦去世后才“贬杀刘氏,分封诸吕”?

齐悼王是所有诸侯王中实力最大的,在刘邦在位时,齐悼王就深受刘邦的喜爱,所以在分封时,给他的封地人口和金银财宝多于其他诸侯王,齐悼王虽没有采取什么谋逆行动,但他一旦对惠帝不满,完全有实力攻入京师,夺取皇位。

吕后很早就对齐悼王心存芥蒂,为防患于未然,吕后先下手削弱齐国势力,吕后先是以齐悼王罔顾君臣之礼为由收回齐悼王手下的城阳郡。

惠帝虽继承了刘邦的位置,但其一支的势力于其他诸侯国比起来相差甚远,所以吕后一边削弱诸侯国的势力,一边增加惠帝一脉的势力,惠帝已登上皇位,吕氏随即封惠帝的儿子为王。从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吕后诛杀刘氏王得真正目的时是为了保全惠帝。

二、 吕后封诸吕在情理之中,惠帝早逝,少帝继位无实权,一个女性面对偌大王朝依附于母家权势实在无可厚非

“非刘氏不王”是天下人公知的政治信条,吕后违背这一政治信条无疑会遭受天下人的诟病,后来刘氏王作乱,更是把吕后至于不仁不义的境地,但吕后重用外戚也是当时的社会的风气导致的,置身于吕后所处的地位与环境,依靠母家权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等刘邦去世后才“贬杀刘氏,分封诸吕”?

况且吕后重用的吕氏外戚大部分都是对刘邦有恩对西汉建立有恩的功臣,被追封为王也并不都是因为他们是吕后的家人,更因为他们有能力担任诸侯国的王,这也是他们应得的,吕后的哥哥及妹夫樊哙在当初与秦和项羽的斗争中立下汉马功劳。

惠帝继位后不久就逝世了,新帝年少,各诸侯国虎视眈眈,朝内的大臣不同心也不同力,此时的吕后和少帝两面夹击,骑虎难下,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吕后家中的人了。

吕后在惠帝在位时大力削弱刘氏诸侯的势力,在惠帝崩逝后新帝继位时才封诸吕,其实在刘邦崩逝后,吕后的权力已经很大了,她完全有实力在高祖驾崩后就开始封诸吕,如果在那是就开始扶持外戚,就可以提早培养外戚的实力。

如果吕后的目的是让西汉改性,那么她在惠帝去世后才重用外戚是不是迟了,而且这些外戚在分封以后,如果又不法者,照样会得到惩罚,吕后不会徇私枉法,对自己家族的人一视同仁。在惠帝后才培养外戚完全是为了保全高祖一脉的江山稳定。

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等刘邦去世后才“贬杀刘氏,分封诸吕”?

新帝继位后,吕氏把京师的军权完全各吕氏家族中的人,这完全是为了防止刘氏诸侯在此时伤害自己或新帝,以谋朝篡位,当朝廷内的局势稳定,及各方诸侯被打压下来后,吕后把吕氏王的军权又还给了刘氏。

吕氏家族中的人得到吕后重用后,也并不是一直平步青云,吕后会依照形式或升或降他们的职权,有时也会打压吕氏王,但尽管这样,刘氏家族中的人包括群臣都认为吕氏向篡夺皇位,让西汉改朝换代。

吕后虽掌握大权但也实在是无奈之举,惠帝无用,少帝年少,为保全自己儿孙一脉的皇权,她不得不对那些亲属关系较远的刘氏诸侯或手握重权的诸侯下手。

三、吕后诛杀刘氏王、封吕氏王的真实目的不可只从表面看,吕后从始至终都在为高祖一脉着想,就算明知会被天下人诟病也义无反顾

吕后作为女人是不能参与政事的,在传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是不可能让女性参加国家的治理的,唐朝因其特殊的历史环境除外,就汉朝来说,各方诸侯无论如何都要把江山控制在刘氏家族内,所以他们在看到吕后重用吕氏后,更是按耐不住。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吕后代表的是汉高祖这个小家庭,她只有惠帝一个儿子,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些刘氏王与刘邦的关系更加紧密,但是到惠帝一代,他们之间的关系相比之下远了一些,惠帝一支能否守住皇位,完全要靠吕后。

吕后再怎么说也是一介女流,外戚是其唯一可利用的势力了,在大环境上,她重用吕氏,但也会控制吕氏的权力,不让吕氏威胁少帝的皇权。

吕雉需要管理的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不再是与刘邦组建的一个家庭,站在常人的角度,吕后杀刘氏诸侯,封外戚为亡,不遵守政治信条,不顾刘邦的遗愿,这是大逆不道的事。

吕雉大权在握,为什么等刘邦去世后才“贬杀刘氏,分封诸吕”?

但当我们站在吕后那样的高度思考,西汉的基业怎样守住,作为一个女人,如何让天下人信服,这都是问题,在那样的历史环境和压力下,大部分都会选择不择手段守护高祖打下的西汉基业,吕后选择的道路就是“贬杀刘氏,分封诸吕”

尽管吕氏族人在分封后作乱,这也是吕后难以控制的,用吕氏打压刘氏只是当时的一个权宜之计,把吕氏为乱的罪责全都按在吕后一人头上是不公平不客观的。

《史记》有对吕后较为客观的评价,百姓因为吕后而免于战乱,如果不是吕后趁势打压诸侯,那么统一的天下局势又会混乱,各方诸侯会在高祖驾崩后觊觎皇位,发动战争,这与楚汉之争又有何区别。

吕后主政后,百姓生活安定,社会动乱减少,社会秩序井然,司马迁是这样评价吕后主政后的政绩的:“刑法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可见吕后主政后西汉王朝的繁荣稳定得以持续。如果没有吕后在关键时刻贬杀刘氏,分封诸吕以保全皇权稳定,西汉王朝的未来是什么样的都未可知。

参考文献

《史记》

《汉书》

《资治通鉴》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