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腐化的“金马克”:战前纳粹控制下的德国经济

  • 小编 发布于 2020-07-11 03:42:36
  • 栏目:历史
  • 来源:南書房
  • 7498 人围观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前夕,德国约有600万失业人员,整个德国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泥潭无法自拔;6年后,即德国突袭波兰导致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这个数字骤降到30.2万。我们知道,失业问题与许多财政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同,普通百姓能真切体会到他们涉身其中并且担惊受怕。在这个问题上,希特勒几乎消灭了德国长期以来的失业难题,这也为他赢得了德国民众近乎于疯狂的支持。然而,纵观整个第三帝国历史,希特勒和纳粹领导下的经济毕竟是独裁制的,工人权利必须给国家利益让步。由于要建立并维持战争经济,很多原本有利于德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都受到了纳粹的干预。

被腐化的“金马克”:战前纳粹控制下的德国经济

按照德国史学家的看法,纳粹政权的经济政策取得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乃是“多数人民跟着希特勒走并服从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希特勒是在世界性经济危机趋于平息,复苏之际上台,这种“时点”对他非常有利。“饥者易食,寒者易衣”。多创造工作机会,给德国人一口稳定的饭吃,就能增加德国社会对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好感。希特勒政府采取的措施和英国,法国,意大利以及与希特勒同时于1933年1月上台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基本相同,诸如国家投资兴建公共工程,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之类,以推动经济产值和就业机会。而德国的特殊之处在于迅速将国民经济纳入战争经济轨道,军事工程投入的人手很多。

被腐化的“金马克”:战前纳粹控制下的德国经济

严格来说,希特勒并不懂经济,上台一个多月即让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国家银行行长维尔玛·沙赫特博士官复原职,不久又提拔他兼任纳粹政府的经济部长。沙赫特被视为“德国经融奇才”,他很会出奇制胜,为了为希特勒和他的新政府聚敛钱财,他几乎不择手段,同时在货币问题上也基本保持了与新政府的一致性。第三帝国初期的经济和货币政策几乎都是出自沙赫特一人之手。纳粹政府首先大搞需要众多人手的公共工程,比如修筑公路,改良农田土壤,建设飞机场,兵营,化工厂和港口……国家规定,尽可能多用人力,少用机器。筑路时只能用手工砸石子,而不用碎石机。在制药业和玻璃业中,禁止添置机器设备,以免吹玻璃的工人劳动力过剩。企业的“技术合理化”活动中止,以避免裁员,大型企业管理权和经营权直接由纳粹政府统一下令干预。

被腐化的“金马克”:战前纳粹控制下的德国经济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义务兵役制,数十万青年进入国防军训练营。同年6月实行男女青年“6个月义务劳动制”,这首先是为了进行民族社会主义世界观的灌输,其次是为了消除失业现象。希特勒当政最初两年,失业人数从1932年的600万下降到300万,又过了半年,失业者仅仅100多万,到1939年战争开始前,失业者在德国基本消失。国民生产从1932年到1937年增长了102%,国民收入提高了一倍。有一位同时代的美国记者认为:

30年代中期的德国就像一座庞大的蜂房,到处机器轰鸣,每个人都像是一只忙碌的蜜蜂,各司其职。

希特勒对他的民族社会主义成就非常满意。与此同时,他允许本国公民出境,也欢迎外国记者来访问德国,当然希特勒并不可能让外国人看到他的集中营和军事设施。他善于装模作样,示人以假象。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在1918年的竞选口号是“吊死德皇”,他也是“凡尔赛合会”的主谋之一。1936年,他前往德国拜会希特勒。一见之下,他对希特勒大为赞赏,公开称之为“德国的伟人”,说他有眼光有决心解决现代国家的失业问题。

被腐化的“金马克”:战前纳粹控制下的德国经济

1936年8月,奥运会在柏林如期举行,希特勒和纳粹党倾全国之力努力操办,组织井井有条,誓让全世界对第三帝国和他本人留下好印象。“犹太人恕不接待”的侮辱标语从店铺,旅馆和各种公共娱乐场所摘下,暂停对犹太人和犹太教会的迫害。对外国体育代表团和记者的招待不惜血本。戈林,戈培尔和里宾特洛甫在郊区湖畔举行“意大利之夜”宴会,一次就邀请了1000多名各国来宾,排场之大犹如《天方夜谭》的故事。英美等国客人深有感触,不惜吝啬之词夸赞第三帝国,“显然是希特勒领导下团结一致的一个快乐,健康,友善的民族,这跟报道上那些不实之处相距甚远”。

他们看不到,就在奥运会开始的时候,德国全力备战的“战争经济四年计划”已经准备就绪。奥运会结束后,待各国访客悉数离开德国,从1936年9月起,希特勒就要求戈林抓紧时间,不顾一切地大力推行四年计划。又过了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就已呈“燎原之势”。

被腐化的“金马克”:战前纳粹控制下的德国经济

沙赫特为希特勒政权振兴经济,扩军备战立下汗马功劳。但后来,他看见了希特勒的野心:希特勒为了整军备战而无视德国的经济承受能力和货币制度,1936年在国会表达了反对意见。之后,希特勒将其罢免,由经济记者出身的顽固纳粹分子瓦尔特·丰克接替了沙赫特的所有职务。

丰克严格贯彻“领袖原则”,秉承希特勒的意愿,大肆使用德国的金库投资新式武器的研制和军费开支。1938年在西方工业大国中,国家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德国最高,占35%。法国,英国,美国三国依次居后分别是30%,23.8%和10.7%。德国军事工业在工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而生活消耗品生产投资所占比重逐年下降,1928至1929年为31%,1934至1935年为25%,1937至1939年仅有17%。由于就业增加,工业收入总额由1933年的136亿马克上升到1939年的294亿马克。而工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由1933年的68%降至1939年的63.5%。同期,资本和企业的收入比例则由32%升至36.5%。每个工人的平均工资,直至1936年仍然低于1928年的水平。由于许多工人在长期失业之后获得较为充分的就业,加之受到纳粹政权的威逼利诱,一时没有太多的工人敢于反抗希特勒。

被腐化的“金马克”:战前纳粹控制下的德国经济

希特勒政权严密控制了德国国民经济。经济界的头面人物,只有极少数人看透了纳粹体制经济的潜在威胁,与之分道扬镳。钢铁巨头弗里茨·蒂森为其代表。绝大多数则选择与纳粹同流合污,逐利忘义,军火大王克虏伯兄弟即是如此。

希特勒抓住政治权力的杠杆,使用种种高压手段,迅速对整个德国进行了民族社会主义的一体化改造。当他感觉这种政治与经济结合的一体化进程快要完成之时,立刻就按其早已公布的具体方阵,把德国和世界推向了二次大战的无底洞。

文|南書房|二战风云篇

感谢观看由「南書房」带来的独家原创文章,觉得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赞、转发一下。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多多指正。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