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04 02:59:46
  • 栏目:历史
  • 来源:减水书生
  • 5224 人围观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文/减水书生

图/来源网络

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

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六日。

明英宗二十万大军,喋血土木堡,皇帝被俘、战将被杀、伤亡过半。

大明朝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因为瓦剌大军已经突破宣大防线,入驻土木堡(今河北张家口怀来县),而从土木堡到北京仅200里路程。

蒙古骑兵风驰电掣就可抵达北京城下,北京陷落则华北陷落,华北不存则北方不复,接下来就是举国崩溃。

大明朝即将成为第二个北宋,要再来一次靖康之耻。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靖康之耻

值此危亡之际,一直腐败内斗的大明朝堂,突然雄武起来、忽然团结起来。

朝堂精英,不仅做出了最正确的决策,而且雷厉风景贯彻始终,硬是把瓦剌大军赶回了蒙古草原。

1.北京保卫战要远比北宋东京保卫战更凶险

东京保卫战之前,北宋不仅没有走下坡路,而且文治武功皆堪顶峰。东京汴梁之奢华无与伦比,宋金海上之盟新复河北幽州。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汴梁繁华

关键是北宋的举国精锐中央禁军,并未遭遇重创。先别管他们能打不能打,最起码这支举国挑选的中央军还驻扎在汴梁城中。而且,最能打的地方军陕西兵团已经开拔战场。

然而,大明朝就没有这个好运气了。

京师三大营的全部精锐,已经在土木堡被报销了,而剩下的十万军队都是被挑拣剩下的老弱病残。

而大明内政更是堪忧,皇帝看不惯大臣、大臣看不惯太监,大家互相看不惯。朝廷精英都是拿笔杆子和耍嘴炮的,写弹劾奏章独步二十四史、做义正言辞折服诸葛孔明,但遇到正事却只会推诿扯皮。这是明朝官场的一贯生态,伴随大明始终。

而最要命的就是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已经提前成为俘虏。瓦剌大军拿着这个最强人质,足抵十万大军。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明英宗被俘

2.也许没有皇帝就是最大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

大明朝始终内斗不断,原因可以用一句谚语来形容,那就是:艄公多了打翻船。

大明朝的权力格局中,摆在明面上的就有三个艄公:一个是皇帝、一个是太监、一个是大臣。

要理解明朝的权力游戏,只需要会玩斗地主,因为大明朝就始终是皇帝、太监和大臣这三家在斗地主。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东厂太监

皇帝朱祁镇被俘,大太监王振被杀,现在大明朝只剩下一家独大了,而这一家就是大臣。

这个时候,大臣们也没必要骂昏君、也没必要骂阉党,全是你们说了算。

于是,大臣里产生了新领袖——兵部尚书于谦,全权负责组织北京保卫战。明朝的兵部尚书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但为了权责统一,新皇帝朱祁钰颁下特旨:于谦可以亲自指挥京师军队。

这时候,大臣这一方势力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彻底垄断了国家权力,而领袖人物于谦成为大明朝事实上的一把手。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于谦

领袖确定的同时,还得确定战略。

战略选择有两个:一个是迁都到南京,以避锋芒,因为北京确实已经糟糕得不成样子了;另一个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组织北京保卫战。

大臣们讨论的结果,是采取第二个战略决策,没啥可说的打。

至于原因,除了于谦等硬骨头的大臣们占了上风,再就是北宋的前车之鉴,大明朝不能做北宋,放弃北方山河就等于放弃了九州天下,只是在苟延续命而不会有翻身的机会。

3.北京保卫战首先得有组织的可能

瓦剌大军在八月十六日取得了土木堡大捷,但是到十月初一才从宣大防线挺进居庸关,到十月九日才攻破紫荆关,到十月十一日才逼近西直门。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蒙古骑兵

从八月十六日到十月初一,有了一个半月战略空窗期。

这个时间段太重要了,使得于谦和大明朝廷组织北京防御成为可能。

如果蒙古太师也先,有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不仅北京保卫战没可能,就是明朝中央撤退到南京也没有可能。北京就会成为第二个汴梁,而大明就会成为第二个北宋,甚至更惨。

那么瓦剌大军到底在想什么?他们为什么留了一个多月的空窗期,这等于是主动休战。

有两个原因:

一是也先不是成吉思汗,土木堡之战的导火索是因为朝贡贸易的争端,是贸易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所以,也先这个蒙古领袖想的是钱,而不是江山。而有了皇帝朱祁镇这个最贵人质,也先太师想得是到底该向明朝要多少赎金。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成吉思汗

二是北京不是汴梁,这个问题很重要,明成祖朱棣选择定都北京才是造福了子孙社稷的英明之举。此时进攻北京,瓦剌大军主要是两条路,第一条是从张家口的怀来,也就是土木堡,马不停蹄、直扑居庸关,总共两百里路,路程最近;第二条是突破太行八径之一的紫荆关,但这条路得绕远。还有一条就是东路的密云方向,但这条路太慢,也不是主攻方向,瓦剌没那么多军队处处主攻。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北京保卫战简图,缺中路居庸关方向的标示

而此时,蒙古人的主要关注点是:从大明朝敲诈多少赎金,同时还得四处劫掠一番,让战争收益最大化。所以,他们不着急。

而蒙古人要急行军,也很费劲,因为紫荆关和居庸关都不好打。居庸关到北京保卫战结束,都没被突破。而紫荆关要不是太监喜宁助力,瓦剌也不会轻易突破。

北京保卫战能够组织起来,是因为这里是北京。而北京保卫战之所以能够胜利,还是因为这里是北京。

4.于谦是怎么组织北京保卫战的

战略明确,就是打;领导确定,就是于谦,而且还给了你一个多月的战略机遇期,那么北京保卫战就剩下怎么组织了。

大明朝就像开了外挂一样,一群拿笔杆子和一群打嘴炮的突然成为组织战争的大师。

首先是稳定内部。明英宗这个皇帝不要了,你们蒙古人喜欢就自己拿着玩吧,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这个新皇帝是大臣们拥立的,所以也就不会再跟大臣们斗来斗去了,因为你们老朱家当真没了斗的资本、也没脸再斗了。同时,为了给大臣们出口气,把大太监王振抄了家,顺带公报私仇打击宦官,让北京的太监们也收敛收敛。再一个就是任用了一批武将,比如从土木堡逃回来的石亨,因为打仗还得靠职业军人。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朱祁钰

其次是举国动员。北京保卫战不能以一个城市去对抗来自整个草原的蒙古骑兵,各地勤王部队赶紧入京,同时主要关隘赶紧一级战备。而北方各地,特别是河北和山西,必须得全部动员起来,见到蒙古人就得打,打不过也得骚扰一下,就是不能让他们在长城以南待舒服了。

第三是后勤补给。土木堡之战损失的不止有士兵,还有装备,此时的北京守军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盔甲。所以,一方面从南京武备库抽调武器盔甲,另一方面派人去打扫土木堡战场,拣拾丢弃的武器装备。大明朝这个时候真是穷得要当裤子了。另外就是组织军民把通州的数百万石粮食赶紧运送到北京。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京杭运河

而于谦以及大明朝廷能够完成这些防御部署,还是因为这里是北京。

大运河源源不断地向北京输送着粮食和物资,各地勤王部队也可以从南方快速向北京奔驰。北京的最大优势,就是从北边打过来很费劲,而从南方支援过来很容易。

至瓦剌大军兵临北京城,于谦已经组织了20多万大军,储备了足够支撑一年的粮食,还修缮了北京本就高大坚固的城墙。

所以,此时的北京已经固若金汤,万事俱备就等蒙古大军喋血城下了。

5.北京保卫战的主动出击

也先,应该有两个没想到。

一个是大明换了皇帝,自己手中的人质已经不值一钱了。

另一个是北京军队竟然主动出击,硬是在城外把自己打得灰头土脸。

先是,彰义门之战,明朝军队迎头痛击,干趴了瓦剌的先锋部队。这还不算,明军还搞了夜间偷袭,弄得瓦剌都不知道是自己再进攻还是明军在进攻。

再是,德胜门之战,瓦剌大军终于领教到了大明神机营的厉害。明军少量精骑诱敌深入,而后在德胜门外的民房中,神机营的枪炮和火箭,雨点般倾泻而至。这一仗损失了数千人,而且包括也先弟弟在内的一众蒙古悍将直接被明军的枪炮送归了西天。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神机营

后是,也先再次进攻彰义门,这一仗仍旧是大明的神铳手和弓弩手唱主角,根本就不给你马刀饮血的机会,能远距离干掉你绝不跟你近身肉搏。

只不过此战出了一个插曲,就是皇帝朱祁钰的监军太监见瓦剌退兵便贸然出击,结果被蒙古骑兵杀了一个回马枪,还好北京的老百姓站了出来,拿着砖头、石块就是一顿猛砸,而于谦的增援部队也及时赶到,挽回了败局。所以说艄公多了打翻船,于谦还是没把太监们收拾服,否则就不会出这个插曲。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北京保卫战从十月十一日一直到打到十月十五日,除了白天的城门格斗外,于谦还组织明军夜间偷袭,真正做到了敌进我打、敌休我扰。

如此打法,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也先的主力部队给打累了、打疲了,打得毫无士气、打得毫无荣光。

6.蒙古骑兵狼狈退军

瓦剌三路大军,也先亲率十万主力从紫荆关迂回而至,这是西路大军,也是北京进攻战的主角。而中路的五万大军硬是被定死在了居庸关之下,死活过不来。东路大军两万人,就一直在路上。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j

孤军困于坚城之下,这是兵家大忌。硬抗下去,也先不仅啃不动北京城,甚至会被源源不断的勤王之军包了饺子。

于是,也先退军。但是,瓦剌大军怎么退?居庸关没打下来,所以这条路走不通;东路大军始终在路上,密云方向也走不通。所以,也先只能原路返回,绕远从紫荆关撤退。

但是,敌退我进,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真把大明当成大宋了。于谦立即指挥石亨率部追击,用火炮为蒙古大军饯行,炸死一万多人。同时,河北各地沿线州府立即组织反击战,将瓦剌大军抢走的物资和百姓又给夺了回来。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明军火炮剧照

因为这里是北京,地处河北之地,天下精兵之所在。

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已被战火洗礼了无数次。在这里生长下来的百姓听惯了萧萧马鸣,在关键时刻他们能够拿起武器、走出青纱帐,与草原战士较量一番。

7.北京保卫战为何没有重蹈汴梁覆辙

这是一个有历史的民族,她可能在新问题面前手足无措,但很难被老问题难倒。

北宋的前车之鉴,已经给大明提供了智慧。

朱棣选择定都北京,当然有称霸草原的雄心却壮志未酬。但是,那种“天子守国门”的战略勇气和战略眼光,已足以让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靖康之耻

危机中有机会,皇帝被抓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明朝就是一个一直在扯皮的朝代,皇帝和太监联起手来与大臣主导的朝堂互相踢皮球。

艄公多了打翻船,再一次把这个谚语说一遍,原因就是明朝就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而北京保卫战却是一个完全由大臣主导的生死之战。于谦以及可能迂腐的朝堂,他们不简单,足以应付复杂世界。

但是,如果再加上皇帝势力和太监势力的参谋插手,一个半月的时间,估计还不够朝堂扯皮,根本组织不起北京防御。

也先和他的瓦剌部没有黄金家族的雄心壮志。

因朝贡贸易争端,而引发蒙古扣关,于是有了土木堡之战。这一战,明朝败得窝囊,而瓦剌也赢得突然。他们就是想抢点东西以弥补朝贡贸易中没占到的便宜,却没想到竟抓了大明皇帝。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土木堡之战简图

大明皇帝得值多少钱?这个问题不仅重要而且诱人,吸引了他们全部的精力。而至于攻克北京、占定河北,而后重现大蒙古的往日雄风,他们可能梦过千百度,而眼下还是得关注钱。

最重要的原因:这里是北京,而不是汴梁。

10万蒙古大军顿兵北京城下:这里不是汴梁,大明不会重蹈北宋覆辙

蒙古大军三路出击,东路的密云方向,人数最少、力量最弱、路途也不好走,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两个方向的军队:一个是居庸关、一个是紫荆关。

但这两个方向都不好过来,没有太监喜宁的出卖,也先的大军可能看不到北京的城墙。

北京就是天然防御草原的战略要地。

北方是雄关漫道,而南方是运河通途。不怕你不打北京就怕你绕过北京去扫荡华北,但北京却可以后方出击。

于谦的作用很大,国难显忠臣。但是北京的作用应该更大,不是在北京而是在汴梁,于谦可能来不及修缮城墙、组织防御。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