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宗病重,连犯四大致命错误,导致后周江山被赵匡胤篡夺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06 17:33:28
  • 栏目:历史
  • 来源:风雪西楼夜
  • 9366 人围观
周世宗病重,连犯四大致命错误,导致后周江山被赵匡胤篡夺

周世宗御驾亲征

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辽国,仅用42天,就兵不血刃取得关南三州十六县土地,完成了无以伦比的功绩。

周世宗正准备乘胜夺取幽州之时,却遭到将领们的反对。他们认为此时应该见好就收,先稳固一下这次夺取的三州之地。但这让周世宗非常生气,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周世宗怒火攻心,就在当晚,忽然得病,卧床不起。无奈,周世宗只好先班师回到汴京,并告诫御医不得外泄自己的病情。

自知命不久矣,周世宗开始为七岁的儿子继位扫清障碍,并任命托孤大臣。但是,周世宗接下来对文臣武将的任命中,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失误,以致被赵匡胤篡夺天下。

1,失误之一:听信谣言,罢免张永德和李重进,赵匡胤崛起。

周世宗班师回京之前,将领们都非常担心周世宗的病情,他们就请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去见一见皇上。周世宗念及张永德是自己的妹夫,又是帐下最得力的大将,就宣召张永德入内。张永德发现周世宗病危,表示:“天下未定,根本空虚,四方诸侯惟幸京师之有变。”潜台词就是陛下您病危,宜早安排后事。不得不说,张永德的担心也很有道理,但是周世宗听了,冷冷地问张永德,说“谁使汝为此言?”张永德立刻意识到皇上对自己产生了猜忌之心,急忙辩白说自己不过是转述诸位将领的话。周世宗盯着张永德看了很久,叹了口气说:“然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说你面相穷薄,根本没有帝王之相,狠狠地挖苦了一番张永德,然后让其退下。但是,几天之后发生了一件事情,直接改变了张永德德的命运,也改变了后周王朝的命运。

那天,周世宗正带病批阅前线军报,发现一个牛皮口袋装有一个木牌,木牌上刻着“点检作天子”五个大字,周世宗大吃一惊,急忙派人去打听,发现军中已有不少人都在传这个谣言。周世宗想了很多,难道张永德被自己训斥一番之后起了谋反之心?五代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是唐明宗的女婿,而张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德女婿,现在又是殿前司最高统帅,完全有资格、有实力篡夺皇位。

可从前几日和张永德的一番谈话来看,张永德似乎没有篡位之企图啊。那就是有人栽赃陷害,周世宗认为最想扳倒张永德的人是李重进,因为他也有资格争夺皇位。原来,李重进一直与张永德有矛盾、势如水火,后来李重进主动向张永德示弱,说了一句“吾与公幸以肺腑俱为将帅,奚相疑若此之深邪?”从此,两人就和解了。可是,李重进的这句话传到了周世宗耳里,周世宗听着就很不是滋味。什么叫“幸以肺腑俱为将帅”?不就是说我们如今能够成为将帅,是源自于周世宗的信任吗?三人本都有皇位继承权,可如今周世宗为君王,张李二人相互苦苦猜疑对方,不就是便宜了周世宗吗?

原来,周世宗还是藩王的时候,张永德和李重进二人,一个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一个是郭威的外甥,他们俩人也都有继承大统的资格。周世宗作为郭威的养子,当时无论是资历还是军中的威望都远不如张李二人。周世宗即位后,为树立威信,分别向后蜀、南唐和北汉发起了征讨,并夺取了大片土地,使得自己的威望也迅速上升。根基稳固之后,周世宗相信自己也能驾驭得了张永德和王重进,继续让张李二人担任要职。而且,为了笼络张永德,特设殿前都点检一职,由张永德担任。

而此时的周世宗身染重病,到时候幼子柴宗训即位,谁敢保证二人不会存有夺位之心呢?因此,周世宗认为必然是李重进制造“点检作天子”的木牌,借刀杀人,等张永德被杀后,那天下可就真的是李重进的了。于是,周世宗下令免去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改由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接任。侍卫司最高长官、都指挥使李重进被任命为淮南节度使,调离京城,侍卫司部队全部由副指挥使韩通接管。

周世宗病重,连犯四大致命错误,导致后周江山被赵匡胤篡夺

宋太祖赵匡胤

2,失误之二:以有勇无谋的韩通来制约赵匡胤

如果说调离张永德和李重进,还能让人理解的话,那么把侍卫司部队全交给韩通指挥,乃一大失策。

虽然韩通忠心可嘉,但有勇无谋。后周禁军由两部分组成: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当时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是殿前司最高长官;而侍卫亲军司是由韩通指挥。在军事部门,虽然赵匡胤都点检的职位在他之上,但两人并不是从属关系,甚至很多军事决策还是由韩通把关的。《资治通鉴长编》说:“军政多决于通。通性刚愎,颇肆威虐,众情不附,目为韩瞠眼。“军政多决于通”,说明韩通实际是一个掌握后周军政大权的人。但当赵匡胤安排好友高怀德和张令铎分别担任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的时候,作为侍卫司最高实际长官的韩通竟然不反对,后面恰恰就是这两人打开了城门,迎接赵匡胤入城的。“通性刚愎,颇肆威虐,众情不附,目为韩瞠眼。”这说明韩通刚愎自用,平时作威作福,没有得到部下的追随,说明领军能力不行。

而且,在周世宗时期,韩通的主要工作并非冲锋陷阵,而是充当一个后勤部长的角色,在各地搞搞工程建设之类的,例如周世宗觉得都城太小,就让韩通负责扩建。也就是依靠这些后勤工作积攒了一些军功,当上了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才正式成为禁军高级将领。

“世宗征淮南,命通为京城都巡检。世宗以都城狭小,役畿甸民筑新城,又广旧城街道。命左龙武统军薛可信、右卫上将军史佺、右监门卫上将军盖万、右羽林将军康彦环分督四面,通总领其役。功未就,世宗幸淮上,留通为在京内外都巡检、权点检侍卫司。是役也,期以三年,才半岁而就。三年,追叙秦、凤功,改领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傅,又改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宋史》

但这样一个并非依靠军功就成为禁军高级将领的韩通,一旦遇到叛乱,又怎能力挽狂澜呢?所以,在赵匡胤发动兵变的时候,都火烧眉毛了,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赶紧掌控侍卫司的兵权,而是先到家中与自己的儿子商量一下。结果,刚到家门口,就被参与兵变的王彦升斩杀,另外还赔上了数百口家人的性命。

因此,不得不说,周世宗重用有勇无谋的韩通,是一大失误。

周世宗对武将调整完之后,随即开始对文官集团进行调整,重点是宰相班底。

3,失误之三:感情用事,拒绝任用李涛为宰相

现任宰相是范质和王溥,二人虽然有一定的才德,但对军事方面一窍不通。因此,周世宗让新任枢密使魏仁浦兼任宰相。这三人都是后周太祖时期就追随左右的老臣,范质有治国之才,王溥精通掌故,魏仁浦熟知军务。三人若能通力合作,后周的局势或许就不一样了。

周世宗病重,连犯四大致命错误,导致后周江山被赵匡胤篡夺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但是,从魏仁浦入相的那一天起,范质和王溥二人同进同出,同为宰相的魏仁浦被冷落一旁。由此可见,范王二人在联合排斥魏仁浦。周世宗看出了端倪,有点不放心,又提拔宣徽使吴延祚为代理枢密使。另外还必须再从文臣中挑选一位出任宰相的人,组建五人核心集团,这样,就将形成以范质、王溥为首,魏仁浦、吴延祚以及新任宰相四家相互牵制的局面。

因此,周世宗特意绕开宰相范质、王溥,直接询问兵部侍郎张昭的意见。张昭就向周世宗举荐了户部尚书李涛,周世宗听了,感到很吃惊,认为李涛不是适合的人选。

其实,李涛早在五代后汉时期就官至宰相,此时继任宰相,资历上完全没有问题。那为何周世宗会不同意呢?原来,当初在后汉隐帝年间,李涛就曾上书皇帝,要求解除枢密使郭威的兵权,这差点把郭威给害死了。在周世宗的心中,选拔宰相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忠于后周,第二是能力出众。但第一个更加重要,因为有才能的人很多,但忠心的人极少。周世宗怎么可能把宰相之位交给一个曾经陷害过先帝的人手中呢?

周世宗语气严厉地对张昭说:“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张昭)首荐之,何也?”张涛这人举止轻薄,你为何举荐他呢?

张昭一看周世宗以一种斥责的语气质问,忙解释说:“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陛下您所说的乃是李涛的生活小节,臣之所以推荐李涛,是因为他有为相之大节。

虽然李涛曾经建议后汉皇帝解除郭涛的兵权,但换个角度看,李涛能够提前预见郭威的野心,那对其他臣子的野心自然也能看出来?但可惜周世宗对李涛有很深的成见,根本听不进张昭的解释。周世宗坚持说:“卿(张昭)言甚善且至公,然如涛者,终不可置之中书。”周世宗若真的重用李涛,李涛必然会感激周世宗,从而早早做好准备,防范赵匡胤等手握重兵的将领。但周世宗感情用事,最终让自己的儿子尝到了苦果。

虽然错过了李涛,但如果周世宗自己看中的人能顺利入相,或许也能弥补一下。周世宗看中的人选是翰林学士王著,但他再次错信宰相范质、王溥二人,使这次任命再次流产。

4,失误之四:对范质、王溥二人看走了眼,他们不遵周世宗遗命

周世宗临终之际,将范质、王溥召入病榻,当面交代:“王著乃是朕当藩王时候的老部下,朕百年之后,当以王著为相。”王著是朕当年的老部下,朕百年之后,任命王著为宰相。周世宗为何不直接任命王著为相,而是等自己死后再任命呢?因为周世宗有另外一方面的考虑。

周世宗病重,连犯四大致命错误,导致后周江山被赵匡胤篡夺

周世宗与宰相范质剧照

王著好酒,且经常酒后口出狂言,有时候对宰相范质也很不尊敬,周世宗也知道这一点。等自己死后,如果由新君和范质去对王著宣布任命,王著必然会对新君和范质存有感激之心,自然会与范质一起尽心辅佐新君。

当范质、王溥听到周世宗的意思后,表示定会遵从旨意办事。但范质这人妒才嫉能,又怎么会遵从旨意让王著入相呢?二人退出来后,范质对王溥说:“王著此人整天沉醉酒乡,这种人怎么配当宰相?”于是,周世宗去世后,二人不动声色,除了他们俩,谁也不知道有这道任命。

如果王著能顺利入相,赵匡胤兵变夺权也不会那么顺利。因为王著是周世宗担任皇子时候的老部下,对周世宗绝对忠诚。多年之后,后周灭亡,宋太祖宴请文武百官。王著眼看百官都投入宋太祖的帐下,心中悲苦,借着几分酒意说:“老天啊,你若有知,也看看今日百官的丑态吧。”宋太祖很生气,但考虑到满朝官员都是后周的旧臣,也不好杀了王著,就命人把王著送出宫,王著拍着宫门大哭大喊:“世宗皇帝,微臣有负大恩!”王著对周世宗的忠心,由此可见一斑,但由于范质、王溥二人不遵周世宗遗命,使王著入不了中书省。

如此一来,周世宗五人互相制约的构想就无法实现,无论是中书省(国务院)还是枢密院(中央军委),都由范王二人说了算,魏仁浦和吴延祚基本就成了摆设。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范质、王溥二人顿时乱了方寸,急忙找符太后商量。范质对军政完全不熟,只知道周世宗在位的时候,每逢打仗,都叫赵匡胤领兵,而且百战百胜。范质急忙向符太后建议:“殿前都点检赵匡胤智勇双全,勇冠三军,可命他为统率。”符太后准奏,命赵匡胤挥师北上。就这样,赵匡胤拿到了三军指挥权,发动“陈桥兵变”,顺利篡夺了后周的江山,建立了大宋王朝。

事后证明,所谓北汉、辽国入侵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而范质不懂军事,不知道先核实一下消息的真伪,再做决定也不迟,比如就先等个两三天再说。但一介书生的范质遇到大事,瞬间就慌了神,实在难堪大用。不得不说,周世宗对范质看走了眼。

总结:

周世宗的决策,出现了四大失误。一,罢免张永德和李重进;二,以有勇无谋的韩通来制约赵匡胤;三,没有听从张昭的建议,使李涛不能入相;四,错看宰相范质、王溥二人,导致王著未能入相,使五人领导班子的构想无法实现,也就无法制约赵匡胤的野心了。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