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5 19:22:36
  • 栏目:历史
  • 来源:余好古
  • 8064 人围观

曹魏末年,继淮南三叛之后,钟会作为主将,在成功平定蜀汉之后起意谋叛,想要争夺天下。然而他的对手司马昭技高一筹,钟会的行动全在其料中,轻松平息了这场变故。钟会的宏大计划在三天内无疾而终,在反叛界连号都排不上。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钟会电视剧形象

(一)

钟会这次反叛,过程比较简单,实际上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曹魏景元四年,实际掌权的司马昭大举伐蜀。钟会与邓艾分道并进,数月内便平定蜀汉,立下不世奇功,两人都不自觉地志得意满起来。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灭蜀之战

邓艾先入成都,接受了蜀主刘禅的投降,此时不懂得收敛,反而张扬起来,又是擅置官员,又是筑立京观,难免招人嫉恨。而钟会作为主将,却被邓艾抢了头功,正好趁机联合他人一起构陷邓艾,接到诏令后将其收捕。邓艾被收,钟会一人独大,手握征蜀的猛将锐士,自信心爆棚,加上又有大功不赏的担忧,于是决定反叛。

景元五年正月十五日,钟会进入成都,十六日召集部下,为太后发丧,假称太后遗诏起兵废黜司马昭。钟会逐个征求意见,有不少人不愿跟随,钟会将其关押在益州各官署中,严加看守,委派亲信代领其部众。

钟会有一名十分器重的亲随叫丘建,很同情当初举荐自己的胡烈也被关押,便向钟会进言,应派亲兵为胡烈送饭送水,其他被关押的人也应该安排其亲兵服侍。钟会不知道当时脑子哪里短路,居然答应了。这一决策,直接导致了行动的崩盘。

胡烈是个极为机智的人,趁机编造谣言,说钟会已经挖好大坑,准备数千条大棒,要将这些被关押的将领全部棒杀后埋掉。借着亲兵送饭送水的时机,胡烈将谣言传播出去,一也之间便传遍了。此时有人感觉不妙,劝钟会当机立断,马上下手处死这些人,消除潜在的危险。然而钟会再次出现失误,犹豫不决。

到了十八日,胡烈部众与胡烈之子擂鼓出动,其他人的部众见状也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争相涌向城门。钟会还在给蜀汉降将姜维的部众分发兵器铠甲,此时闻变,这才下令处死关押的将领。而这部分人奋起自救,死命顶住官署的门。钟会派去的兵士用刀砍门,却始终无法破门而入。

没多久各将领的部众已经开始攻城,有的放火烧屋,有的蚁附登城,被关押的将领乘乱翻墙逃出官属,与其部众会合。此时钟会大势已去,与姜维一起都被杀死。

所谓的反叛,三天之内就破产了。本来以为还有一场苦斗,结果还没动手就胎死腹中。相比此前的淮南三叛,实在不好意思拿来相提并论。淮南三叛虽然都失败了,但毕竟还逼得司马懿父子三人先后亲自征讨,真刀真枪地干上了仗,还耗得司马师目瘤手术创伤发作死掉,算是掀起了不小的风浪。而钟会这次反叛,雷声大雨点小,连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二)

钟会挟灭蜀之威,手握强将重兵,发动反叛居然这么快就失败,乍看之下让人十分惊讶,不过他的对手司马昭早在事前就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最初委派钟会作为伐蜀主将时,西曹属邵悌提醒钟会可能反叛。司马昭对此毫不在意,认为伐蜀是必须要做的大事,而当前只有钟会赞成伐蜀,派别人去是赶鸭子上架,必定失败,派钟会去则必定成功。但是钟会灭蜀就算要反叛,也不会有什么作为。蜀国一灭,归降的文武将士作为败军之将和亡国之人,已全无心气不足为用。而原来的将士只盼望早日还乡,不会与其一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动反叛,只会自取灭亡。

事实证明,司马昭的预料完全正确,确实没有人愿意跟随钟会反叛。

邓艾先入成都,刘禅带领文武官员向邓艾投降。邓艾给他们安排官职,还洋洋得意地对他们说,你们幸亏遇到的是我,要是遇到向吴汉那样的人,早就被屠杀殆尽了。蜀中降人大概也确实在庆幸,正如司马昭所言,他们已经毫无斗志,只求平安而已。若是愿意奋起一博,当初在邓艾进攻时就会拼命,又何必在投降后又跟着敌将去谋反?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邓艾电视剧形象

只有一个降将姜维,倒是积极参与钟会的反叛计划。不过姜维本来是因为后主刘禅的诏令而不得不向钟会投降,其实并不甘心,部下将士也非常不服气,甚至怒而拔刀砍石。姜维这样的行动,当然是别有所图,想在乱局寻找再起的机会,自然也不会是真正和钟会一条心。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姜维电视剧形象

而钟会的原班人马中,除了自己的亲信,大部分将士都不肯谋反。胡烈编造谣言,说钟会准备数千条大棒,准备杀掉被关押的不愿谋反的将领,可见这部分人数量之多。这些人都是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层次,算是整支军队的枝干了,说明钟会的谋反在其统领的军队中基本没有得到支持,失败也是必然的了。

如果像淮南三叛那样,忠于曹魏而只是针对司马氏的专权,多少还会得到忠于曹魏的那部分人的支持。然而钟会虽然打着为太后发丧的旗号,但其反叛行为明明白白是想自己夺天下,自然不会有人跟随。对于众人来说,要想飞黄腾达,跟随已经得势的司马家不是更安全稳妥?何必提着脑袋干谋反的事。

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司马昭表现得从容不迫,本来应该是被动应对的,却完全占据了主动权,牢牢控制着事件的节奏。司马昭甚至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只作了一下率军进驻长安的架势,就让钟会自乱阵脚。当钟会将邓艾关于囚车押送赴京时,司马昭便已确定钟会的反意,写信给钟会,声称担心邓艾不肯就范,将派贾充率军入斜谷屯驻乐城,自己将率十万人马屯驻长安。这一招敲山震虎,分明是故意让钟会知道这是有针对性的行动。钟会大惊之下果然仓促动手,更加导致了反叛的速败。

(三)

钟会也算是个富有智谋的人,深得司马氏器重。发动反叛前钟会曾和部下说道,自己之前是算无遗策,此言并非自吹自擂。

钟会在司马师掌权时,开始参与朝议。毋丘俭、文钦反叛时,大部分人认为只需要派人征讨就可以,唯有钟会和王肃、傅嘏等人认为必须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叛。平叛过程中司马师因为新作的目瘤手术创伤迸发死于军中,由司马昭接掌六军,钟会继续充当参谋角色。其后钟会表现出色,言出必中,为司马昭屡立奇功。

司马昭新掌军队,魏帝曹髦以东南新定为由,下诏要求司马昭暂留屯许昌,兼顾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支援,由尚书傅嘏率领大军班师回朝,意图收夺司马昭兵权。这一诏令理由充足,不好直接拒绝。钟会出主意,让傅嘏上书,要求与司马昭一起回到洛水以南屯驻。朝廷无可奈何,只得拜司马昭为大将军、辅政。

甘露二年,司马昭征诸葛诞为司空,钟会认为诸葛诞必然抗命反叛,果然如其所料。随同司马昭征讨诸葛诞,钟会建议行使反间计,迫使前来救援的吴将全怿等人投降。又对投降的人给予礼遇,造成诸葛诞部下人心不稳。最后攻破寿春,钟会出的计谋最多,司马昭越来越器重,在当时也被人比作张良一般的人物。

不过也许是这些成功经历让钟会过于膨胀了,以为老子天下第一,谁都看不起了。钟会谋反时最初的计划,是由姜维率领蜀兵出斜谷,自己率领大军随后,到长安后骑兵、步兵分别从陆、水两路并进,五天便可与会师进攻洛阳,轻松平定天下。这未免也想得太美好了,真不把司马昭放在眼里。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司马昭电视剧形象

事实上钟会在老奸巨猾的司马昭面前,那还是嫩了点。司马昭能力不在钟会之下,而且沉稳老辣,远非相对浮躁的钟会可比。钟会预判诸葛诞不会听从朝廷征召出任司空而反叛,为此专门在自己守丧期间巴巴地赶来劝说司马昭。司马昭以诏令已经发出为由,不再更改,但实际上极有可能本来就是有意为之,想激起诸葛诞反叛,正好消灭这一对抗势力。

而在钟会面前假装见事不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恐怕也是为了让钟会对自己心存轻视,诱使钟会日后出手。事前除了邵悌,贾充、荀勖以及钟会的哥哥钟毓都曾提醒司马昭,钟会可能有异图。司马昭这个老狐狸,对此情况多半也早就有所察觉,但他不动声色,还对邵悌声称以信义待人,不能先猜忌他人,在道义上居于不败之地。甚至在贾充提起要提防钟会时义正词严地说,既然委派了钟会,就不会怀疑他,如果现在派你贾充去防备钟会,是不是又要怀疑你?这番话实在无懈可击,贾充无言以对。

类似于郑庄公养恶,司马昭这一招玩得炉火纯青,内心之腹黑,让人细思极恐。在知道钟会可能反叛的情况下,司马昭还能放手让钟会统领大军干成伐蜀这件大事,放任其谋反然后轻松将其除掉。不排除收捕邓艾也是本有此意,借刀杀人。钟会被玩弄于股掌之上,还自以为得计,实在是不幸。

(四)

从事后诸葛亮的眼光来看,在当时的情况下,钟会反叛确实毫无胜算。仓促起事之时,钟会还心存侥幸,进攻获胜则得天下,不成则效仿刘备割据蜀地。其实这进一步的打算固然无法成功,退一步的打算也没有可能。

即便是自己没有发生内乱,钟会率军占据蜀地,能顶住司马昭的征伐吗?在自己新来乍到立足未稳,本土势力远没归附的情况下,可能性也不大。当初曹操占领益州的门户汉中后,蜀军大为震恐,一天发生数十次惊变,守将以斩首这样的处置都无法安定局面。刘备当时夺取益州已经一年,面对威胁尚且无法控制局势,钟会刚刚入蜀,在司马昭大军压境的压力下,情况只有更加糟糕。

曹操没有听从司马懿、刘晔等人的建议乘势进攻,只叹息了一句“人心苦不足,既得陇,复望蜀”,让刘备得到了喘息之机。等刘备控制局面以后,再想进攻就不容易了。钟会要想在蜀中割据,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隐藏反叛意图,获得益州主官的位置,慢慢经营培植自己的班底,耐心等待成熟的时机。当自己实力足够强,而中央的控制力又减弱时,割据便水到渠成。

五代时期王建建立前蜀,孟知祥建立后蜀,都是按照这个方式获得了成功。可惜这两位都在钟会之后,无法给钟会提供参照。刘焉父子占据益州,实际用的也是这种方式,不过有割据之实而形迹不明显。刘备的成功,是机遇加运气的组合,却让钟会误认为割据蜀地很容易,也是挺坑的。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前蜀后蜀形势

只是钟会的反迹早早暴露,甚至在出征平蜀之前就引起了多人的怀疑,想夹起尾巴装孙子也没人信,这条路子也走不成了。

(五)

钟会走上这么一条不归路,大概和他的性格有关。钟会属于那种胆大有余而敬畏不足的人,从两则关于钟会与其兄钟毓的轶事可以看得出来。

魏文帝曹丕听闻钟毓钟会兄弟的名声,曾召见二人。钟毓十分紧张,满脸流汗。曹丕问为何流汗,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则若无其事,脸上无汗。曹丕又问为何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相比钟毓,钟会表现得胆大而又狡黠。

钟毓钟会兄弟小时又曾经乘父亲钟繇睡熟偷酒喝,钟繇已经醒来却不作声,暗中观察二人行为,却见钟毓行礼后再饮酒,钟会直接便喝。钟繇问起缘故,钟毓说酒是用来成礼的,不敢不拜,钟会则说偷本来就不合礼仪,所以干脆不拜。钟会敢作敢干,毫不掩饰,十分有特点。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钟毓钟会兄弟偷酒轶事

其实曹丕死时,钟会才一岁,钟毓年龄也比钟会大的比较多,两则轶事都不可能是真事,但对钟会性格的反映却是完全一致,只怕也不是巧合。编故事的段子手不约而同地拿来说事,说明钟会这种胆大敢干的性格早早就为人所知。

以这样的性格,在占领巴蜀,独掌重兵之后,想再干点大事也不足为奇。只是钟会误判形势,又找了个比自己强大的对手,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钟会能文能赋,也是书法名家,曾模仿荀勖的笔迹从荀母那里骗得宝剑,技艺之精可见一斑。钟会精通玄学,著有《四本论》,参与当时清谈界的才性之辨。《世说新语》说钟会拿着《四本论》去见嵇康,临门不敢进去,隔墙扔进去就跑。以钟会自信和胆大的性格,此事不太可信。嵇康之死和钟会有关,也许是同情嵇康的人故意编排出来恶心钟会的。

其实钟会去见嵇康,嵇康自顾打铁置之不理。钟会离开时嵇康才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会答复:“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嵇康本想奚落钟会,而钟会答很巧妙,不卑不亢。这场较量中,钟会不失风度,并未落下风。反倒是嵇康最终没能沉得住气,输了一筹。

钟会信心满满发动反叛,却没撑过三天。以为是王者,其实是青铜

钟会见嵇康

这样一个多才多艺,文武双全的人,却因内心膨胀发动不切实际的反叛,最终死于乱兵之手,也是可惜了。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