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呢?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7 16:07:49
  • 栏目:历史
  • 来源:小调调刁
  • 9641 人围观

本文系作者小调调刁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从西周早期到战国晚期,晋系青铜器一直延续了八百余年,与晋国及三晋相始终。由于商代早期,山西地区埋藏较浅的铜矿资源被挖掘殆尽,而深埋地下的硫化铜矿藏,在当时还没有能力开采。所以,西周时期,晋国青铜器铸造的原料大部分来自外界,直到东周时期,中条山区的深层铜矿才得到开采。同时伴随着晋国的扩张,其疆域向北跨过了霍山,向南进入河南,这时晋中、晋东和河南地区的铜矿资源得到开采。

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呢?

夏商时期,人们已经用孔雀石作为冶铜的原料,而且知道在750℃~800℃的温度下使铜元素还原,从而得到铜锭。此外在炼铜的同时还加入一定量的锡和铅,使之成为青铜。目前发现的战国时期的垣曲铜锅、马蹄沟、店头遗址在矿井开采方面已经能够深入地下,铜锅遗址有古巷道十余条之多,均是由地表沿矿脉向下掘进,深达几十米。在古采区还发现了铁器工具。遗址所在山坡上遍布铜渣。马蹄沟遗址是从山顶上开洞下探取矿。

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呢?

铁器工具

店头遗址巷道纵横交错,且采用木支护构架防止坍塌。铜锅、马蹄沟遗址炼渣分析结果显示,两处遗址都使用了硫化铜进行冶炼。可见当时的采矿已经由露天开采进入矿井开采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在侯马发现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春秋时期铸铜遗址。该遗址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约8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牛村古城南侧,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分布。牛村铸铜遗迹有烘范窑和陶窑各1座。遗物有熔炉壁残块、炉盆(炉缸)、炉口圈、腹圈、鼓风管熔渣。

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呢?

陶窑

遗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泥质荚和范。二号区泥范有14117块,以礼器和乐器为主。10,11号区泥范有24640块,以工具范为主。21号遗址内出土空首布范芯头约10万件以上。鱼钩和车马器范15821块,其中错范407块,带钩范13667块,其他1747块这些范,有些还没有浇铸,有些已经可以配套,个别范已经合好待铸。此外还有组装模具,种类有工具、兵器、空首布、礼器、车马器、生活用具等。

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呢?

工具

工具范主要是䦆范,也有铲、凿等。礼器范种类最多,有鼎、鬲、簠、簋、豆、壶、舟、匜、鉴等。其中以鼎、簠、鉴的铸造技术最为复杂。它们不但有腹范芯、足芯和耳芯,而且腹、足和耳上均有多组花纹范。由于内外范块很大,所以其具体操作上要求技术更为高超。范芯座和榫卯的设置、分型、合型则体现了其一定的科学性。乐器范只有编钟范一种但钟范分割的范块单位最小,大钟范块的总数可达118件之多,众多的小范块在组装模上分层次组装成六至八个大范块,最后合范烘烤和浇铸,充分体现了其造型技术的科学性。

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呢?

当时的铸造工具主要是陶范,辅助工具有陶质牛角状器和坩埚。铸造工艺采用合范分铸法,即将复杂铜器分解成若干部分,将器耳、足、捉手、銴手、提链等预铸好,然后再与器身合铸。另一种技术是与失蜡法异曲同工的“焚失法”,待陶范制好后,须在地下掘一土坑,把内范倒置于坑内,用草泥糊好接缝,并在外范底部装一个楔形浇口,保证铜液能由浇口顺利注入内范与外范之间的空隙中,待铜液完全冷却后,打碎外范,取下铸件、磨砺修整,就得到了造型优美、花纹精致的青铜器。

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呢?

青铜器

除了这些技术,陶范的配料也比较科学,除了黄土和细沙外,还掺入了木炭末和禾本植物燃烧后的木灰,经过这种处理之后,可以保证铜液的延展性。此外还专门设置了铜器花纹的母范,以提高生产的效率在青铜器中有意识地加入一定比例的铅,不仅节省了铜料,还使得花纹的清晰度和重量提高。装饰方面采用了镶嵌绿松石上绿松石、包金、错金银和焊接技术。在铸造过程中,内部分工非常明确,如制范工序就有选土和泥、捏制范型、刻制花纹、阴干烘烧的分工。

为什么晋国的青铜器才,能够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呢?

包金饰品

浇铸铜器则有置范、熔化铜液、浇铸之分。此外根据器类不同还分成了不同的小工场。在这样的基础上,晋国的青铜器才在当时的青铜器领域独领风骚。199年山西太原金胜村251号大墓出土了一大批精美的青铜器,绝大多数出自侯马铸铜遗址。长治分水岭墓地出土的铜人擎盘,铸造所用的陶范在侯马铸铜遗址也有发现。晋国的侯马铸铜遗址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冶铸工场。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