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事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19 02:23:58
  • 栏目:历史
  • 来源:途牛精选目的地
  • 9816 人围观

在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一带,没有人不知道陈廷敬陈阁老为老娘修皇城的故事,没有人不拿陈阁老孝敬老娘的事迹当样板。

如今,来到皇城相府旅游观光的人,一走进去就喜欢上这里“四山环绕,一水中流”的盆地美景,由不得啧啧称奇,流连忘返。直夸:“仙山仙水出贤人”,皇城相府的确名不虚传,是块宝地。

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经筵讲官、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总面积10万平方米。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宅民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事

皇城相府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鳞次栉比,朴实典雅,错落有致,别具特色。

为何叫“皇城”?

原来的故事说,自打陈廷敬在北京做了大官,他的老娘就想去北京看看,可是那时候,几千里路,山高路远,谈何容易呀。所以陈廷敬为这事非常发愁。他一来怕路上老娘万一有个闪失,自己不好在众兄弟面前交待,二怕老娘天生一双大脚,怕看惯了‘三寸金莲’的京城人笑话,可不让老娘去吧,实在有些亏心,思来想去,就对老娘说在自己村子里给老娘修一座“小北京”,让老娘天天住在里边。老娘明知儿子的心理,却也理解儿子的苦心,就点头同意了。

哪知“小北京”修好以后,被人打了小报告,说陈廷敬私修皇城有野心。陈廷敬知道后,赶忙让家人把刚修好的城堡全刷上土黄色。“黄”与“皇”同音,弄得康熙皇上也分不清真假。不过,还真让陈廷敬因祸得福,这事引得康熙两次北巡,都住进了这个山圪坳的“黄城”,所以,“黄城”也就真成了“皇城”了。

其实,皇城分内、外二城。内城并不是陈廷敬修建。在内城的城门洞上方,有一块“斗筑可居”的匾额,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所写。因此,内城的历史就要推算到明朝“宣德”到“崇祯”年间。皇城的外城是在康熙38年(1699年)到康熙42年(1703年)后建成的,它比内城整整迟了70年。

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事

不过,两城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内城的房屋坐东朝西,外城的房屋坐北朝南。内城依山就势,有高大的河山楼,密密层层的藏兵洞,还有地道通往城外,是一座很好的防御工事。外城地势平坦,房屋齐整,有厅堂书房、亭阁花园,住房有尊卑之分,整体就是一处官宦巨宅。内城表现的是坚不可攻,牢不可破的防御主题;外城体现的是清雅高贵的盛世风貌。两城互为映衬,互补长短,如果走进去看看,就像在看一幅漫漫古典画卷。

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事

这座美丽的黄色城堡坐落在樊山脚下,四面环山,又像是小小盆地中的一颗明珠。东面凤山像金凤展翅,山势逶迤如同凤身,山上茂林山花如同凤羽;西面,一座虎山昂首挺拔,雄伟壮阔;北面,龟山坚韧顽强,带来无限祥瑞;尤其是樊溪河贯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欢唱,犹如不倦的水龙娓娓南流,更加给皇城带来无限生机。

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事

为何叫“相府”?

康熙42年,陈廷敬官拜文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是大兴土木修葺中道庄外城墙,又在门楼前上方增挂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大学士第”的大门里,迎面是一座雕工精美的大影壁,正中间的浮雕是“麒麟吐玉”。由大门进庭院的正门称为“仪门”实际上就是二门,过了二门,是迎客大厅,大厅正面雕漆屏架上高悬着康熙皇帝御笔亲书的“点翰堂”三个鎏金大字和“龙飞凤舞”、“博文约礼”两个御制匾额,更显得这里富丽堂皇。

据传,康熙皇帝由陈廷敬陪同视察洛阳后,执意来到陈廷敬的府第,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厚,一时兴起,便写诗一首赐于陈廷敬。

这首诗是:

新加大邑绶仍黄,近于单东向洛阳。

顾盼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南川粳稻花侵县,西岭云霞色满堂。

共道进贤蒙上赏,看君几岁作台郎。

从诗的第三句中看到,第一次把陈廷敬府第称为相府的恰恰就是康熙这个千古一帝。当然,后来也就传之四海而皆知了,因此皇城相府也就堂而皇之地流芳百世了。

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事

走进相府,要上“文昌阁”,就必须要步步登高上台阶。如果你细心地数一数脚下这台阶,正好五十三阶,恰好和相府的老主人“陈廷敬”在朝为官五十三年的数字相吻合,使你感到既有趣又惊奇。

走进皇城相府景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座金壁辉煌的“御书楼”。高大宽阔的楼亭间,横竖着一块庄严肃穆的大石碑,上端还恭敬的刻着“午亭山村”四个大字,四字之间正上方,一方朱红金印似画龙点睛,更让整个楼亭显得神采奕奕。这四个大字两侧,还刻着一副楹联,上联是:“春归乔木浓荫茂” ,下联是“秋到黄花晚节香”。这字、这联,都是大清朝康熙皇帝亲笔所书,是赐给皇城相府老主人“陈廷敬”的。

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事

自打那年“顺治”皇帝慧眼识贤,赐“陈敬”为“陈廷敬”之后,陈廷敬兢兢业业为大清王朝作了一辈子的事情。不仅编修了许多著名书史,写了许多诗词文章,而且还查办了不少大案要案,为清王朝的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也受到了世人的敬仰。

走进皇城相府,探寻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事

“陈廷敬”(1638-1712),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曾任康熙王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等一些官职,在康熙朝的“吏、户、刑、工”中央四部中任过“尚书”,一生为官清廉,恪慎清勤,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诗人。曾在康熙朝的“平三藩”、“改钱法”、“清漕运”中功劳显著,编修过《明史》《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许多有历史价值的著述字书,并担任康熙皇帝的侍讲老师,康熙皇帝对他的文章、诗词及他的清正人品和他对国家的贡献很是敬重,曾称赞他“卿乃耆旧,可谓全人”,高度评价他的诗章“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

陈氏家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间人才辈出,冠盖如林,培养出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

秋天,柿子红了、玉米黄了、菊花开了,满山金黄、满谷芬香,秋天的皇城相府也迎来了一个辉煌的、丰盈的世界。

国庆假期即将到来,

到皇城相府走一走吧,

去看看一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

听听他的故事。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