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你变好的力量就在你心里-反省

  • 小编 发布于 2019-11-24 23:14:07
  • 栏目:情感
  • 来源:小文殊兰
  • 9915 人围观
  1.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很不幸运,是个倒霉蛋,天下最糟糕的事情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这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而且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原因:1. 内心能量决定念头和想法,念头和想法会导致更多的行为发生,行为会吸引更多不好的事情发生,只要你是一个人,那么这个本质的逻辑不会变,所以最重要的是你的内心能量的大小;2. 一个人与生俱来有两个天性,其中之一就是被认可,大部分人认为的被认可是被外界环境认可,所以外界环境发生什么事情,自己内心就接纳了什么事情,没有任何的抵抗,而外界环境是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自己控制不了的。综合以上两个原因,外界环境发生不好的事情,你的内心就会沮丧悲观,那么你的想法就会沮丧悲观,你就会产生那些自暴自弃的念头,进而是行为,通过时间的积累最终形成了一个循环。所以,如果你要改变,就从最根本的那点去改变,任何在这个过程当中改变的行为都只能起一段时间的效果;
  2. 认知层次的提升所要付出的东西就是孤独,痛苦,还有书。没有别的办法了,因为孤独和痛苦会让你的内心去思索,而书就是你要思索的知识基础。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之后,你内心里面才会有力量进入,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智慧,长时间的积累才可以冲破你长时间形成的固化的思维模式,达到认知提升的目的。它的再一层原理就是通过孤独,痛苦融化你那颗坚硬的心,让里面的东西流走,再用知识将你的心充满,最后通过知识和心的联系将知识转化成智慧,重新构建你新的认知体系,更新更高。没有别的办法了,如果你看到外面有文章告诉你他可以提升你的认知层次,那么他说的就是可以让你在这个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仅此而已;
  3. 如果你要通过某种行为来达到自己内心中养成的一个习惯,那么你就尽可能的在童年的时候这样做,那个时候心是融化的,还没有成型,不会费你多大的力气。如果你是一个成年的并且有很多人生经验的人要去做,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固有思维会告诉你这是一种徒劳,非常的耗费你的内心。你必须将自己的心融化以后才能够将这个习惯加进你的认知体系里面。如果你做不到融化自己的内心这个步骤,后面基本就是白搭。这个过程叫做修行,用行为约束自己的内心,全是痛苦还不一定有效;现在给你另外一个办法,叫做悟道,跟修行刚好相反,是用你的内心影响你的行为,先接纳你自己,再一步一步的用自律和改变来达到修行的目的。多一个接纳的步骤,却完全可以改变你的内心感受。所以,趁小孩子内心还是软的时候,用更多的知识规律去发扬他的本性;
  4. 如果你工作时间不长,那就一定要趁早的发现你自己性格当中的特长,想办法调整这个特长并且让其和工作本身结合起来。这个天生的特长会让你在工作遇到瓶颈的时候打破自己的瓶颈,走的更远。否则你真的会被外界环境所抛弃。比如说你本身不善言辞,那么在遇到你上升平台中必须要用到表达的工作时你要怎么办?大部分人到了那个时候都已经上有老下有小,没有那么大的空间给你去学习。那你为什么不让自己特别厉害的工作技能给自己加分呢?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所形成的经验和天性结合起来可以冲破所有的阻碍,一个是外在技能,一个是内在源源不断的能量,就如同穿上了钢铁侠的战衣一样,充满力量。所以尽早的发现并且去准备;
  5. 为什么说要上大学或者大学很重要。第一从那个年龄段上来说,18岁到2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还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内心里面的固有思维不是很坚硬,完全可以打破并且最容易重新建构;第二:从大学所营造的外部环境来说,那是极其的稳定和安全的,并且里面充满了各种的知识,这是建构你新认知体系所必须的因素;往往就是这四年的时间你在学校里面干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往往就是你在进入社会当中抵抗那些见识带来的巨大冲击的砝码,所以很重要。放长远了去看,专业课不一定非得要全班第一,如果没有相应的缓冲,那会让你变成书呆子,最后都不能决定自己要考研还是工作,哪个同学做成了什么事情,不要特别的羡慕,吸收他的长处为你所用就可以了。总之一个目的,为你自己打造各方面都尽可能坚固的盔甲;
  6. 曾国藩的读书方法志,识,恒三个字可以用在每一件事情上面。志就是发心去做某一件事情,做到某一个目标;识就是时时刻刻给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定位,知道这件事情在整个大环境下是什么位置,调整这个位置让它跟着大环境去走,尽可能的做到顺势而为;恒就是恒心坚持下去做到底的意思,注意这个做到底不是一根筋的做到底而是在第二个步骤的基础上一直坚持做下去。能够做成一件事情的人都逃不出这个规律。另外,曾国藩的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其实就是重建你的认知体系并且提升你的认知层次,经书让你思考,化解你的内心,史书中的规律就是直接用更高的认知层次来构造你。他从三十多岁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用了之后三十年的时间写读书写日记,就是因为前30年的固有思维有太大的反弹力量了,所以不能有一日的松懈。注意,当你真正有了这个意识的时候,做这件事情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享受;
  7. 人真的非常奇怪,总是经历了很多事情,自己有了切身的感悟之后再去看书,才发现自己的所做所为书中早都已经明明白白的写在了那里,都是因为自己内心浮躁忽略了那些书。这个时候才发现别人是那么的厉害,自己是那么的傻叉。所以我一直强调,不论你年龄现在有多么的大,无论你的人生经验有多么的丰富都要去看书,哪怕只是一句话一段产品说明书,你都可以去想写这句话的人经历了什么样子的事情,有什么样子的心态,这段产品说明书中都包含了什么信息,哪个信息在前面,哪个信息在后面,为什么要这么排序,这样排序都借鉴了什么样的事情,这些都是你可以随时做到的,而长时间的这种积累就可以最大程度上代替你亲身经历所必须要遭受的痛苦;
  8. 不要相信什么木桶理论,说你装下水量的多少取决于你组成木桶最短的那个板子的长度。这个理论是对的,但是它不适合于单个的个体,而是适用于一个人数更多的群体,因为那样才可以做更多平衡的事情。而单个个体的短板基本就是天生的,你要想补足他的短板基本上就是让他重生,那得多么的痛苦。比方说你让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去做一个需要到处说话的工作,他本身内心里面是厌恶说话的,你让他再怎么训练都不如一个喜欢说话的人游刃有余,再比如说你在工作中很擅长于人际沟通,但是非得让你长时间的去做那些冗繁的事情,那不是折磨人吗?而如果有更多的人,那么就可以实现这种短板的平移,达到一个整体上的最优化;
  9. 那么作为个人要相信的东西就是吾性自足。也就是你的本性已经完全可以让你过上一个舒服的生活,你不但没有必要去压制和硬拽你的本性,而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发扬你这种本性。注意这里不要误解了,我的意思是你不善言辞就没有必要说一句话,凡是有这种想法的人就是一种非黑即白的认知模式。我的意思是你除了必须能够要支持你的基本生活之外就没有必要再去强迫你自己做更多的事情了。你不要做那种明明自己想要吃什么菜,却嘴上不说只用手指的人,那是真正的不食人间烟火。这样做下去的好处就是你在碰到事情的时候可以用自己天生的这种洞察力给事情加入你的价值,那个谁都替代不了,如果谁说他完全能够替代,那个人不是在胡说就是在故意,你应该远离那个人。我们通常所说的包容性就是这个意思,可以容纳更多的个性在里面,而不是一种压抑忍让;
  10. 不要相信那些给你说的什么可以让你变的更加强大的技巧之类的东西,因为第一:任何的外在强大都是内在能量在支撑,第二:任何的技巧本身就需要从内在能量中吸取耗费能量,所以那些技巧可以短时间之内让你看起来有效,但是通过你的眼睛就可以完全被拆穿,眼睛和你的心才是连着的。比如说你相信某人给你说的面无表情会让你更加强大,于是你去做了,但是这种怪异的神情会通过你的眼睛被看穿,是什么就是什么,接纳自己补充内在力量才是根本。武侠小说里的走火入魔就是这个道理,千万不要走错了;
能让你变好的力量就在你心里-反省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