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事实前,请学会沉默;清楚全部情况后,请学会精言

  • 小编 发布于 2019-12-12 16:22:58
  • 栏目:情感
  • 来源:刺头鹰
  • 5745 人围观

人们常说冷漠的群众缺少善良,但我认为不清楚情况便贸然行动的正义者除了缺失善良,还有很大的破坏力。现在的社会比以前更为复杂,因为现在的人心是越来越复杂了。古人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太多的事例告诉我们,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如果看见打架的一幕,许多人一定会自发地站在处于下风者,一般也就是弱者的那一方。但是在现实中,弱者挑事,强者被挑衅的例子却不在少数。比如两个人来报案,哭哭啼啼的那个未必就是受害者,杀气腾腾的也不一定就是施暴者。如果你只是凭着下意识的“惯性思维”去判断善恶,是不是很容易坏事呢?


不了解事实前,请学会沉默;清楚全部情况后,请学会精言


有时,你看见的那些的确都是真的。然而,不要立即下结论,因为很可能你不过是了解了一部分的情况。如果你了解了全部事实,仍不要直接去下定论,因为也许其中还有什么隐情是你所不知道的。凡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在你思考的时间里,不要随便说话。

平常处世也是这样,不管你多么强大,在不清楚对方是谁之前,不要把自己表现得太多。因为在聪明人面前,你说话的语气与神态都可以让他们轻松熟悉你。言多必失,在不知道对方的意图之前,要尽量克制自己的舌头,保持沉默。要知道,有时候说错一句话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你无意中说漏嘴的信息,可能就是对方打败你的破口。所以不妨多听,少说。

许多人一说起话来就控制不住自己,虽然他们也知道沉默是金的道理,可他们就是想让对方先听完自己的话再说。也不奇怪,人嘛,都是想让自己成为关注点,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渴望让自己首先被别人了解。然而,话说得多了,错就多了,别人的反感也就会多了。优秀的演说家表演时间过头了,侃侃而谈就变成了喋喋不休,语言的魅力也会变得失去力量。其实适当地沉默一会儿,是一件好事。


不了解事实前,请学会沉默;清楚全部情况后,请学会精言


人生中有着很多“争辩风暴”,但若是针尖对麦芒地去接战,往往会让双方都不欢而散。而沉默却可以给大家都留下台阶,在别人诉说的时候,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也让自己的观点得到更加充分的补全。

别总以为自己多么有先见之明,就算是,你也要明白“看破不说破”的道理。不要刻意卖弄自己的聪明去揭秘别人的不完美,生活中许多事情不能让所有人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人人都有着不足,一味地批判与较真只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与虚荣心罢了。如果人家无意犯了错后,内心已经在省察自己了,一般来讲,你就不要再为难他了。如果人家反省了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你就要讲究方法地去让他获得教训,但不要击垮别人的自尊心。如此,有了你那聪慧的善意,有心人就会牢记“谨小慎微”,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了。

沉默是金,但永远不说话的沉默却是废铁。只是害怕说错话的沉默,不过是懦弱与胆怯而已。沉默差不多了,到了该说话的时候也得说话,不过,还是不能随便说一句话,要做的是,说好每一句话。


不了解事实前,请学会沉默;清楚全部情况后,请学会精言


举个例子,同样是挽救一个灰心失败者。你不说话,只是听他讲话,他可能暂时得到了心声的释放,可没有你的互动,他不可能直接得到全部释怀。但是如果你随便说话,以致于他听完了你的话后,他连活都不想活了,这样,你的本意再好,说话又有什么用呢?

说话的确是个学问,态度与技巧相当重要。范增对项羽很忠诚,所出的计策大多是奇谋,但每次献计时却总是过于直接。张良对刘邦也很忠诚,并且每次提建议时总能让刘邦听得很舒服。所以呢,霸王不怎么喜欢听亚父,而心胸本就宽阔的沛公常常喜欢听张良就不值得奇怪了。我们说话也是这个道理,“忠言逆耳”不是放任自己张狂的借口,忠言也是可以很温柔的。喜怒哀乐不要全部表现在脸上,劝谏他人也不要过于带刺。遇到问题,你对谁再不满也不要表现得过于生气,除非你根本不在乎那人。不过呢,讲究对事不对人,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暗示,总是不错的。

朋友,先做个静静的倾听者,学会沉默后,也要去做个评判者,做个帮助者。但记住,在不了解情况之前,不要随便说一句话;在了解所有的情况后,要说好每一句话。

转载请说明出处:866热点网 ©